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7~9题。(共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醉翁之意 .B.往来而不绝 .C.秀而繁阴 .D.朝而往 .
出其不意 .韦编三绝 .秀外慧中 .闻风而动 .
志得意满 .滔滔不绝 .后起之秀 .满载而归 .
称心如意 .连绵不绝 .山清水秀 .劳而无功 .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远远看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理解:本句简要交代了从周围众山中判断琅琊山的依据,为引出醉翁亭作铺垫。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饮酒上。
理解:这句话承接前一句,阐发文章的主旨,即山水游玩之乐不及宴饮之乐。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因为众宾离开了,鸟儿在欢唱啊。 理解:此句写宴罢晚归、人去山空后的禽鸟之乐,这种快乐被作者认为是“乐”的最高境界。
9.中国古代就有“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的说法,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欧阳修、郭永和林则徐三者身上是如何体现“安民”的。(4分) 材料一:
(郭永)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①(xiǎng)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②者尤亟③。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④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⑤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宋史·忠义·郭永》) 材料二:
十二年,(林则徐)调江苏巡抚。吴中洊(jiàn)饥,奏免逋赋(bū fù),筹抚恤。前在藩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赈竣,乃筹积谷备荒。(《清史稿·林则徐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飨:以酒食款待。②大谷:县名,即大谷县。③亟:同“极”,至。④什一:税收的额度,指征收百姓收获的十分之一。⑤脱:倘若,倘使。⑥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⑦洊:再,一次又一次。⑧逋赋:未交的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13题。(共7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成败乃兵家常事 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博古通今 C.连月不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茅塞顿开 D.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一去不返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将要兴办。 理解:滕子京被贬到岳阳,政治上失意,但他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好的政绩。 【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理解:洞庭湖及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致,令观者唏嘘不已,与前人感同身受。 【丙】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感受。
理解: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赏到洞庭春晴之景,就会情随景生,景美人悦。
13.文末作者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于谦是不是作者笔下的“斯人”。(3分) 【链接材料】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
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②,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之为兵部也,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取材于《明史·于谦传》)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刺首领。②[垒]营垒,防守工事。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7分)
(甲)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苏轼)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
②
①
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选自苏辙《栾城集》) 注: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 ② [屦]粗布鞋 ③ [涂潦]路上积水 ④ [侪]同辈,同类的人 ⑤ [梃]棍棒 ⑥[火伍]泛指队伍 ⑦ [跣]光着脚,不穿鞋袜 ⑧[锸]铁锹,挖土的工具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吾谁与归 .B 水至堤下 .C 春和景明 .D 不以物喜 .
与民同乐 .宾至如归 . 良宵美景.不以为然 .
与人方便 . 人迹罕至.触景伤情 .以身报国 .
⑧
③
④
⑤
⑥
⑦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愉悦心情,强调其心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的影响。
B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官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这两句话写出 “古仁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
C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翻译: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理解:这句话写出百姓的心安来自大堤的坚固,强调凡事要提前做好准备。
1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在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____________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1题。(共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B.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C.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D.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
太守归而宾客从/喜从天降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2分)
)(2分)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章开头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移步换景,写明了醉翁亭位于滁州城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的酿泉之上。
【乙】第二段写了醉翁亭四时之美,有春日野花的芬芳,夏天树木的挺拔,秋天天高气爽、霜露洁白,冬天水流减少、石头显露。
【丙】第三段写了欢乐祥和的滁人游和热闹的太守宴。太守因年迈,不胜酒力,所以醉了,与前文“得之心而寓之酒”相呼应。
11.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围绕“乐”字,简要说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各有怎样
的人生志趣。(3分)
材料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二
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志倦体疲,则于园中投竿取鱼,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惟意所适②。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③焉,洋洋④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取材于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①[迂叟]作者自称。②[适]闲适,舒畅。③[踽踽]独行。④[洋洋]舒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8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袁枚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①“善弈”②,余命霞裳③与之对枰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⑥,合同而化。不图⑦观瀑之娱,一⑧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⑨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①[澄波]僧人的法号。②[善弈]擅长下棋。③[霞裳]袁枚的学生。④[对枰(ping)]对坐下棋。⑤[怀远]老僧的法号。⑥[天籁人籁]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人籁本为古代竹制乐器,后泛指人所发出的声音。⑦[不图]没想到。⑧[一]竟然。⑨[征]同“证”,证明。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长烟一空 .是陋室 C.春和景明 .文以记之
12.翻译两文中三处画横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八窗明净 .
明察秋毫 .
D.又复大作 .
作亭者谁 .
作.
从空而下 .
空谷传响 .
B.登斯楼也 .
一至于斯 .
斯.
【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旅客不能前行,墙垣倾倒,船桨折断;薄薄的暮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理解:淫雨、阴风、浊浪等致使星日无光、山岳隐形,水上船中的游子遭遇困境不能前行;暮色沉沉,虎啸猿啼,“迁客骚人”不免感慨遭际,“感极而悲”。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
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理解:“进”指古仁人“居庙堂之高”,“退”指迁客骚人“处江湖之远”。无论“进”还是“退”,他们都忧国忧民。
【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翻译: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辛劳奔腾,取九天银河般的瀑布,放在几席前赏玩。 理解: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水的辛劳,写瀑布如九天银河,表达出作者以逸待劳的悠然态度。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B.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C.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D.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14.用原文填空。(2分)
古代写景散文并非一味写景。有的写景是为了抒发情感。袁枚置身亭中,描绘眼前实景,表达①____________的乐趣竟到了“天籁人籁,合同而化”的境界。有的写景是为了阐发思想。范仲淹想象虚景,写不同景象引发的不同情感,是在写“迁客骚人”的②____________,来反衬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学期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三)阅读
《醉翁亭记》,完成10-12题(共8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之者谁 .C.负者歌于途 .
莫名其妙 .负重前行 .
名副其实 .云开雾散 .负荆请罪 .
远近闻名 .开源节流 .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B.日出而林霏开 连月不开 ..
D.往来而不绝者 绝处逢生 ..艰苦卓绝 .精美绝伦 .
)(2分)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太守被山水美景所陶醉,体会到的乐趣妙不可言,只能借宴饮来抒发快乐之情。 【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这句话是对上文所写朝暮四时景色变化的总结,告诉读者不同的景色给太守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理解:太守认为自己的思想境界比游人高,游人不可能知道太守因为什么快乐。 12.“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官员与百姓共享快乐。《醉翁亭记》写了山水之乐、宴游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阅读“链接材料”,说说短文中的“孙公”做的哪两件事能体现“与民同乐”。(4分) 【链接材料】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宣城孙公为郡之初①,访民俗之所安而知其故,至清明节,始罢榷驰禁②,纵民自饮。又明年,宅西山之中③,作新亭以休遨者,名曰醉乐,取昔人“醉能同其乐”之义。孙公性不喜饮,其政不专为宽,盖通民之愿而务得其情如此,亭成而民歌乐之。当是时,四邻水旱不常,而永嘉独屡熟,殆天亦以其人之和者应之欤!
(节选自叶适《醉乐亭记》)
【注释】①朝议大夫:文官散官,从四品封阶。直龙图阁: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建龙图阁,以奉太宗赵炅御书及御制文集等物,设有学士、直学士等领荣誉衔的官。直龙图阁即龙图阁直学士的简称。②罢榷驰禁:停止酒类专卖制度取消禁酒令。③宅西山之中:寄寓于西山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7-9题。(共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取材于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负 忘恩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如释重负义 ....B. 往来而不绝 滔滔不绝 绝者 哀转久绝处逢生 ....C.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身临其境 居高临下 ....D.游人去 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楼空 ....
8.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啊。
理解:太守宴席上的菜肴都是就地取材,丰盛且充满野趣的食材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表现出宴饮欢乐轻松的气氛,别有滋味。
【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理解:太守看着滁州百姓快乐地游玩,却没有人理解他的快乐,不禁感到失望。 9.根据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链接材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①,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②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④不登,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 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取材于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钱塘移守胶西:苏轼在新旧党争中,自请外调,先后到杭州和密州。钱塘,在今浙n)之居:指简陋江杭州境内。胶西,这里指山东密州。②雕:有彩画装饰。 ③采椽(chuá的房屋。④比:接连地。 ⑤瀹(yuè):煮。
选文和【链接材料】都以“乐”为主线。欧阳修被贬滁州,却能造福一方,尽享山水之乐、 ① 、禽鸟之乐、滁人之乐,体现了他 ② 的政治情怀;苏轼谪守胶西,即使条件⑤
艰苦,依然能乐享民风,饱有治园之乐、修台之乐、 ③ 和名台之乐,体现了他“ ④ ”的超然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7~9题。(共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醉翁之意 .B.往来而不绝 .C.秀而繁阴 .D.朝而往 .
出其不意 .韦编三绝 .秀外慧中 .闻风而动 .
志得意满 .滔滔不绝 .后起之秀 .满载而归 .
称心如意 .连绵不绝 .山清水秀 .劳而无功 .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远远看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理解:本句简要交代了从周围众山中判断琅琊山的依据,为引出醉翁亭作铺垫。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饮酒上。
理解:这句话承接前一句,阐发文章的主旨,即山水游玩之乐不及宴饮之乐。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因为众宾离开了,鸟儿在欢唱啊。 理解:此句写宴罢晚归、人去山空后的禽鸟之乐,这种快乐被作者认为是“乐”的最高境界。
9.中国古代就有“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的说法,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欧阳修、郭永和林则徐三者身上是如何体现“安民”的。(4分) 材料一:
(郭永)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①(xiǎng)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②者尤亟③。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④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⑤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宋史·忠义·郭永》) 材料二:
十二年,(林则徐)调江苏巡抚。吴中洊(jiàn)饥,奏免逋赋(bū fù),筹抚恤。前在藩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赈竣,乃筹积谷备荒。(《清史稿·林则徐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飨:以酒食款待。②大谷:县名,即大谷县。③亟:同“极”,至。④什一:税收的额度,指征收百姓收获的十分之一。⑤脱:倘若,倘使。⑥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⑦洊:再,一次又一次。⑧逋赋:未交的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8分) 7.答案:B 评分:2分。 8.答案:A 评分:2分。
9.要点:①欧阳修和滁人同游琅琊山,宴请众宾。(与民同乐)②郭永上书坚决要求制止官府强征额外赋税,盘剥百姓以享乐的行为。③林则徐看到百姓屡遭饥荒,奏请求免税,筹备抚恤款项;执行议定的有效账务章程,有效清除积弊(行有效政策);积极筹备粮食以备荒年(未雨绸缪,有长远眼光)。
评分:4分。其中,欧阳修和郭永例各1分,林则徐例2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13题。(共7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成败乃兵家常事 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博古通今 C.连月不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茅塞顿开 D.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一去不返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将要兴办。 理解:滕子京被贬到岳阳,政治上失意,但他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好的政绩。 【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理解:洞庭湖及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致,令观者唏嘘不已,与前人感同身受。 【丙】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感受。
理解: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赏到洞庭春晴之景,就会情随景生,景美人悦。
13.文末作者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于谦是不是作者笔下的“斯人”。(3分) 【链接材料】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②,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之为兵部也,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取材于《明史·于谦传》)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刺首领。②[垒]营垒,防守工事。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7分) 11.D (2分)
12.丙 (2分)
13.示例:是。于谦进言给贫困百姓先行发粮救济,防洪固堤,一心为民;外敌入侵时,他反对国都南迁,誓死卫国,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论功行赏时,他认为国家多难,坚决推辞。这些都体现了他和“斯人”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共3分。判断正确,1分;于谦表现,2分)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7分)
(甲)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苏轼)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
②
①
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选自苏辙《栾城集》) 注: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 ② [屦]粗布鞋 ③ [涂潦]路上积水 ④ [侪]同辈,同类的人 ⑤ [梃]棍棒 ⑥[火伍]泛指队伍 ⑦ [跣]光着脚,不穿鞋袜 ⑧[锸]铁锹,挖土的工具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吾谁与归 .
与民同乐 .
与人方便 .
⑧
③
④
⑤
⑥
⑦
B 水至堤下 .C 春和景明 .D 不以物喜 .
宾至如归 . 良宵美景.不以为然 .
人迹罕至.触景伤情 .以身报国 .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愉悦心情,强调其心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的影响。
B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官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这两句话写出 “古仁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
C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翻译: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理解:这句话写出百姓的心安来自大堤的坚固,强调凡事要提前做好准备。
1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在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7分) 10.答案:B(2分) 11.答案:C(2分) 12.答案示例:(3分)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胸襟旷达,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乙文中苏轼心系百姓,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治水守城。(2分)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1题。(共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B.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C.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D.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
太守归而宾客从/喜从天降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2分)
)(2分)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章开头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移步换景,写明了醉翁亭位于滁州城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的酿泉之上。
【乙】第二段写了醉翁亭四时之美,有春日野花的芬芳,夏天树木的挺拔,秋天天高气爽、霜露洁白,冬天水流减少、石头显露。
【丙】第三段写了欢乐祥和的滁人游和热闹的太守宴。太守因年迈,不胜酒力,所以醉了,与前文“得之心而寓之酒”相呼应。
11.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围绕“乐”字,简要说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各有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材料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二
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志倦体疲,则于园中投竿取鱼,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惟意所适②。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③焉,洋洋④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取材于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①[迂叟]作者自称。②[适]闲适,舒畅。③[踽踽]独行。④[洋洋]舒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7分) 9.答案:D(2分) 10.答案:甲(2分) 11.答案示例:
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写出了“与民同乐”的志趣;范仲淹心怀天下,先忧后乐;司马光在园中读书劳作,自得其乐。
(共3分。欧阳修,1分;范仲淹,1分;司马光,1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8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袁枚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①“善弈”②,余命霞裳③与之对枰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⑥,合同而化。不图⑦观瀑之娱,一⑧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⑨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①[澄波]僧人的法号。②[善弈]擅长下棋。③[霞裳]袁枚的学生。④[对枰(ping)]对坐下棋。⑤[怀远]老僧的法号。⑥[天籁人籁]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人籁本为古代竹制乐器,后泛指人所发出的声音。⑦[不图]没想到。⑧[一]竟然。⑨[征]同“证”,证明。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长烟一空 .是陋室 C.春和景明 .文以记之
12.翻译两文中三处画横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八窗明净 .
明察秋毫 .
D.又复大作 .
作亭者谁 .
作.
从空而下 .
空谷传响 .
B.登斯楼也 .
一至于斯 .
斯.
【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旅客不能前行,墙垣倾倒,船桨折断;薄薄的暮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理解:淫雨、阴风、浊浪等致使星日无光、山岳隐形,水上船中的游子遭遇困境不能前行;暮色沉沉,虎啸猿啼,“迁客骚人”不免感慨遭际,“感极而悲”。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
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理解:“进”指古仁人“居庙堂之高”,“退”指迁客骚人“处江湖之远”。无论“进”还是“退”,他们都忧国忧民。
【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翻译: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辛劳奔腾,取九天银河般的瀑布,放在几席前赏玩。 理解: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水的辛劳,写瀑布如九天银河,表达出作者以逸待劳的悠然态度。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B.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C.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D.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14.用原文填空。(2分)
古代写景散文并非一味写景。有的写景是为了抒发情感。袁枚置身亭中,描绘眼前实景,表达①____________的乐趣竟到了“天籁人籁,合同而化”的境界。有的写景是为了阐发思想。范仲淹想象虚景,写不同景象引发的不同情感,是在写“迁客骚人”的②____________,来反衬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共8分) 11.答案:B(2分) 12.答案:【丙】(2分) 13.答案:D(2分)
14.答案:①观瀑(1分) ②览物之情(或:以物喜,以己悲)(1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学期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三)阅读
《醉翁亭记》,完成10-12题(共8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之者谁 .C.负者歌于途 .
莫名其妙 .负重前行 .
名副其实 .云开雾散 .负荆请罪 .艰苦卓绝 .
远近闻名 .开源节流 .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精美绝伦 .
)(2分)
B.日出而林霏开 连月不开 ..D.往来而不绝者 绝处逢生 ..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太守被山水美景所陶醉,体会到的乐趣妙不可言,只能借宴饮来抒发快乐之情。 【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这句话是对上文所写朝暮四时景色变化的总结,告诉读者不同的景色给太守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理解:太守认为自己的思想境界比游人高,游人不可能知道太守因为什么快乐。 12.“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官员与百姓共享快乐。《醉翁亭记》写了山水之乐、宴游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阅读“链接材料”,说说短文中的“孙公”做的哪两件事能体现“与民同乐”。(4分) 【链接材料】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宣城孙公为郡之初①,访民俗之所安而知其故,至清明节,始罢榷驰禁②,纵民自饮。又明年,宅西山之中③,作新亭以休遨者,名曰醉乐,取昔人“醉能同其乐”之义。孙公性不喜饮,其政不专为宽,盖通民之愿而务得其情如此,亭成而民歌乐之。当是时,四邻水旱不常,而永嘉独屡熟,殆天亦以其人之和者应之欤!
(节选自叶适《醉乐亭记》)
【注释】①朝议大夫:文官散官,从四品封阶。直龙图阁: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建龙图阁,以奉太宗赵炅御书及御制文集等物,设有学士、直学士等领荣誉衔的官。直龙图阁即龙图阁直学士的简称。②罢榷驰禁:停止酒类专卖制度取消禁酒令。③宅西山之中:寄寓于西山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1 C 乙 12.答案示例:第一件,停止酒类专卖制度取消禁酒令,让百姓自由饮酒。第二件,修造新的亭子以供休憩邀游,取名“醉乐亭”。(4分)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7-9题。(共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取材于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负 忘恩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如释重负义 ....B. 往来而不绝 滔滔不绝 绝者 哀转久绝处逢生 ....C.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身临其境 居高临下 ....D.游人去 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楼空 ....
8.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啊。
理解:太守宴席上的菜肴都是就地取材,丰盛且充满野趣的食材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表现出宴饮欢乐轻松的气氛,别有滋味。
【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理解:太守看着滁州百姓快乐地游玩,却没有人理解他的快乐,不禁感到失望。 9.根据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链接材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④不登,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
①
②
③
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 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取材于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钱塘移守胶西:苏轼在新旧党争中,自请外调,先后到杭州和密州。钱塘,在今浙n)之居:指简陋江杭州境内。胶西,这里指山东密州。②雕:有彩画装饰。 ③采椽(chuá的房屋。④比:接连地。 ⑤瀹(yuè):煮。
选文和【链接材料】都以“乐”为主线。欧阳修被贬滁州,却能造福一方,尽享山水之乐、 ① 、禽鸟之乐、滁人之乐,体现了他 ② 的政治情怀;苏轼谪守胶西,即使条件艰苦,依然能乐享民风,饱有治园之乐、修台之乐、 ③ 和名台之乐,体现了他“ ④ ”的超然的人生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7.答案:D(2分) 8.答案:【甲】(2分)
9.答案示例:①宴饮之乐(宴酣之乐) ②与民同乐 ③游台之乐(登台之乐;游览之乐) ④游于物之外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