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2016年12月第12卷 第4期36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Dec. 2016Vol.12 No.42016年 第4期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李献丽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316021)

摘 要: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工程力学》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采用任务驱动、通过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和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Based on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Li Xianli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316021, China)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ersonnel train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limi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Engineering Mechanicsask-driven teaching mode, has been carried on i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tudents are assigned learning tasks to improve their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the way of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study results i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their study proces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Key words: teaching mode; task-driven;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reform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课堂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浙江省为推进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我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强化推进教学创新的

政策导向,营造重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强化课程建设质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制度。通过对《工程力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工程力学》的课程特点、学情分析、改革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况

关于教学模式,有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运用案例来说明、展示,从实际案例出发,老师的作用非常大,既是教学的

基金项目: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2016-2017年浙

江省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研项目《基于专业导向、结合工程实际的<工程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2016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的<工程力学>课程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6SCG266)。

作者简介:李献丽 (1982-),女,河南开封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学院讲师。

2016年 第4期

李献丽: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37组织者,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项目教学模式,是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于任务当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较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组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成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该模式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解决任务。目前,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的也比较多,和学玲提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特点:创设情境,导向任务目标,学生主体,老师主导,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是核心等

特点。通过任务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1]

赵丹提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相对有效的。[2]李军提到

“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能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2 《工程力学》课程特点及学情分析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能够结合工程实际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与应力分析,并进行平衡计算;能够对构件进行强度计算与刚度校核;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该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它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这样的课程地位,需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然而高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能动性较低、基础差异大,又由于他们的起点低,接受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要弱一点,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强,以理论知识推导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欠佳,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利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因此《工程力学》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课堂采用任务单形式,以具体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分组形式,优化组合,通过对有差异同学的搭配组合,让学生在互补互助的探讨和实践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需要对课程的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因此首先应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再进行子任务单设计、再实施课堂任务驱动模式。3.1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单纯传

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并让学生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教学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6个学习任务,以每次课为单元设计24个子任务、3个阶段总结与检查和1个综合复习。课程分为以下6个学习任务如表一。每个学习任务再分为若干子任务,以学习任务1为例,分为4个子任务如表二。

表一

1刚体的受力分析2平面力系平衡计算3轴向拉伸与压缩的计算4剪切与挤压的计算5圆轴扭转的计算6

弯曲变形的计算

表二

1-1力和力的性质认知1-2力矩和力偶的计算1-3画物体的受力图(1)1-4

画物体的受力图(2)

3.2课堂任务单设计

学习任务的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

到综合的原则,将系统的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子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子任务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了解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任务内容设计时,选取典型例题,注重知识点的逻辑阶梯,兼顾课程内容的整合,通过引导启发教

38李献丽: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6年 第4期

学,强化知识,深化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子任务1-2力矩、力偶的计算为例,课堂任务单设计明确单元任务目标:(1)掌握力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力偶的概念、基本性质;

表三

(3)理解力偶系的合成及力偶的等效条件。

具体任务包括:一是知识学习,如表三,包括力矩和力偶的相关知识。该知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讨论,明确单元知识点。二是任务实

表四

2016年 第4期

李献丽: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39施,如表四,任务是利用拔钉子的现实实例,将力矩的计算公式融入其中。通过任务实施,掌握所包含的知识点,现实的实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通过教师传授、独立思考、3.3单元设计

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合理的单元设计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安排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任务单的基础上,合理的布置课堂教学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讨论、老师的点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子任务1-2力矩、力偶的计算为例,课堂教学采用回顾——导入——预习——讨论——总结——深化等步骤,完成一项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回顾环节复习上节课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通过导入环节引入所讲新知识,起到启发引导作用;通过预习使学生自己查阅教材,完成知识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点;通过老师总结解答疑问,突出重点;再通过深化操练,完成任务。任务基本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小组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多种方法进行讨论和评价,该方法应用时,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采用任务驱动教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就能促使其独立探索,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3.4课程考核

传统教学强调“单打独斗”,期末考试一张试

卷,学生表现和成绩很容易掌控。但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可能有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混水摸鱼,给教师造成形势一片大好的错觉,另外还有抄袭现象,针对该问题,该课程采取中间穿插小测验的形式,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而考虑到目前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的平时40%+期末考试60%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独立完成任务等项目,评价方式采用平时70%+期末考试30%的考核模式,其中70%的

平时成绩包含30%的任务单完成情况+30%的阶段测验+10%的教师评价。改变评价方式,有利于避免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现象。该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改变了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现象,学生们也开始关注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4 结语

通过对所教的专业进行调查,主要调查课堂参与度情况、对该教学模式认同情况、课程教学满意情况等等。对于课堂参与情况:56.7%认为自己完全参与,43.3%认为自己较好参与,无基本参与和不太参与的情况;对于对教学模式认同情况:63.3%对该教学模式完全认同,36.7%对该教学模式比较认同,无基本认同和不太认同的情况;关于课程教学满意情况:70%的同学对该课程教学非常满意,26.7%的同学对该课程教学比较满意,3.3%的同学对该课程教学基本满意。可见,该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通过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但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譬如任务单的难易程度问题、课堂学生独立完成的程度、是否抄袭现象,另外由于可以小组讨论,课堂更为了,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课堂管理待改进,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慢慢探索。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和学玲应用[J].,新课程研究程国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和[2] 赵丹.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2010(08).

[3] 李军模式探讨. “教[J].教育与职业,2013(12).学模式构建、学[J].、做职业教育研究”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2009 (08).“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