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护理诊断
1、全血细胞计数:检查结果有白细胞计数异常或贫血(轻度除外),提示有严重的血液学疾病可能,如急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障碍。
2、血涂片检查:检查目的是寻找破碎红细胞、原始细胞、其他幼稚细胞或异常细胞。检查结果有破碎细胞,则提示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3、生化检查:检查肝酶谱以排除患者有病毒性肝炎。肝酶谱(血清酶)主要是用来判断有无肝实质细胞损伤、肝内外胆汁淤积等肝胆疾病,并可以引起大多数酶指标不同程度升高,其高低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疾病的严重性相一致。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查:如果在初步检查和进一步检查中,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或体征,则需要检查抗核抗体。
5、HIV检测:任何有危险性的患者都要行HIV的血清学检查。(有关人士建议任何初发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都要做HIV的血清学检查)
6、骨髓检查:如果血小板减少患者还存在其他的血液学异常,骨髓检查是必须的;如没有其他异常,则无需做骨髓检查。
措施
1、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因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易产生紧张、忧虑、害怕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治疗疾病树立信心,保持平和心情,积极配
合治疗。
2、注意休息并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严重减少、出血严重和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创伤和内脏出血。
3、合理饮食。应根据病情选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食物的温度不宜过高,禁食生硬、粗糙、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多食蔬菜、水果(洗净去皮),防止便秘。
4、患者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时,应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和范围;有内脏出血时,则要严密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
5、做好应急措施,避免出血发生。伴有便秘、剧烈咳嗽时,应及时处理,防止颅内压升高和脑出血发生。
目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标是把血小板升至安全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只要血小板在3万以上,无出血症状,可随访观察,不急于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