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来源:六九路网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很多动物词,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两个民族对相同动物词汇赋予了不相同的文化内涵,有的象征意义相同,有的不同,这对于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英汉;文化;翻译

1.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产生差异的原因

1.1地域文化不同

英国属于海洋文明,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汉两个民族对于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当中,土地是人们生存的根本,耕牛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牛的形象都是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汉语中赞美牛的词语很多,如汗牛充栋,健壮如牛,力大如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在西方,牛是民间传说和宗教中的圣物。它强壮有力,受到古代人的崇拜。bull 也可以指粗壮,好斗的人,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形容行为莽撞的粗人。关于牛的创造力的古老传说还打动了西欧金融市场的人士。他们用bull market来指股票上涨行情,俗称牛市,bull指在股票市场中买进股票、希望在其价值上涨时卖出以获利的人,即买空者、多头。

1.2历史文化不同

历史文化常常影响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了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的差异。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龙在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比方说“龙马精神”“画龙点睛”,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龙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邪恶的代表,是恶魔的化身。在英语中,“dragon(龙)”给人的联想是凶恶、残忍,“dragon”也被用来指“凶暴的人”,甚至被来表示“凶神恶煞”和“恶魔”。

1.3习俗文化不同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各个民族的习俗文化也存在很大不同。英汉两民族由于各自的习俗文化不相同,对于相同动物也有着不同的爱憎褒贬象征。比如,西方国家的人们一直以来喜欢养宠物,而且以狗为甚。他们养狗不但是为了用来看家、打猎,而且经常是为了可以做伴,他们把狗当作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人无儿无女,就拿狗来代替,这些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不但有吃、有

穿、有户口,还有专门的墓地,而且有音乐家专门为它们谱“狗曲”。当它们得病时,主人会请兽医,还会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它们可以住在装有空调设备的“高级狗旅馆”里。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英语里有很多带“dog(狗)”的表示褒义的句子和短语了。比方说,“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Love me,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相对来说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所以,狗的地位在中国比起英语国家的同类来说要低得多了。中国人对待狗的这种态度,在词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在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成语和谚语几乎都带有贬义。比如,“丧家之犬”、“走狗”、“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等等。

2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2.1直译法

在一定程度上,直译既忠实原文的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同时也丰富了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在表达形式与意义上,英汉动物词汇有重合的现象,英语和汉语都常用一些动物词或习语来表示人物品质和事物性质,并且在意义形象及风格上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可按字面意思来进行翻译,比方说:

(1)Skating combines entertainment with exercise.

滑冰融娱乐与运动为一体。

(2)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3)You can’t comprehend it,if I explain it,that is “to play the harp to a bull ”.

你不明白,给你说也是“对牛弹琴”。

2.2意译法

意译是指从意义出发,只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的方法。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当中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一些文化现象直译不了,又找不到对应的说法,这时就只好意译。所以翻译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词义的褒贬、轻重、联想方面的差别,加以改造,表情达意。假若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动物词汇的出现与每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和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人们赋予动物词汇的意义也不相同。有的时候英语当中有些词组或习惯用法表面上与汉语不谋而合,实际上它们的意义并不是字面上的简单的总和而是意在言外。所以翻译的时候也应考虑词义的褒贬以及轻重方面的差别,适当的进行改造。

比如:

(1)The general said that the president was just crying wolf when he said that the army was too weak to fight for the country.

将军说总统所言有关军队太弱,不能为国作战的话是假的。

“cry wolf”这个习语源于《伊索寓言》,就是那个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后来“cry wolf ”就演变成了说假话虚拟警报。

(2)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 no fish约翰为人忠诚可靠。

其中“eat no fish ”出自一个典故,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派在星期五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表示的是“忠诚”的意思。

结束语:

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因为各自文化的差异,这些内涵不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以及在翻译理论等方面时常引起误解或导致交流的失败。所以不管学习哪种语言都要注意这些带有民族文化背景色彩的词汇,掌握它们的寓意,熟悉它们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晓语言,实现无障碍的交际。

参考文献:

[1]胡国强.试论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差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23(6).

[2]赵强. 汉英动物词汇象征意义对比 [J]. 湖州师专学报,1998,(3).

[3]林明金.简明英汉语言文化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