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课”教学
--------对两课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高校“两课”(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困难局面,对许多高校来说,“两课”非常难教,难教“两课”的现实使“两课”教学陷入了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尴尬境地。
经过接受差不多两年的“两课”教育,我认为在“两课”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是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问题,其中教学方法的问题又是“两课”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教学偏重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 。“两课”教学如果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对大学生来说肯定是会缺乏吸引力的。
建议:通过对“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两课”教学效果。讲课内容要突出和强化时代特点,尽量不回避热点和难点。
首先要改进教学内容,突出时代特征。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充实新观点、新材料、新内容,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时代。
其次是突出重点难点,不回避热点问题。“两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精炼教学内容,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是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
再者是贴近学生实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到理论
知识同大学生切身利益和关心的问题的最佳结合切入点,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
问题二:个人认为思政课相对而言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加之现在的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要是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情绪。
建议: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两课”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式、辩论式、答疑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研究社会问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两课”教师中,很多人理论知识较强,但缺少实践的体验和实践教学的经验。因此,必须尽快让他们补上实践这一课。
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要能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以科学的解释。其次是加强学习,并且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能做到既精通课本,吃透教材,又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经济、法律、历史、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知识丰富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另外,作为“两课”教师,还要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魅力。“两课”教师只有以自己公正、正直、诚实、善良等品质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你,进而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有错误的地方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多多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