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展语句
1、把握情境,根据需要展开。 2、把握重点,常让重点词语作主语。 3、扩写内容力求富有意蕴,生动丰满。 4、综合运用修辞手法。
5、思路要清晰,记叙描写的顺序、总分结构、对比的方法等。 二、压缩语段 (一)新闻类概写
1、拟写一句话新闻 什么人﹢什么事 (主谓句) 2、拟写新闻标题 主体﹢事件 3、拟写导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4、概括信息要点 阅读材料→找出重点语句→提炼要点 (二)语段要点概括
1、叙述类语段:分层概括层意→留主去次→整合内容,规范表达 (概括 → 提炼 → 整合)
2、议论类语段:把握论点→弄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清论证思路→将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串联起来。
3、描写类语段:弄清描写对象→分析过渡语段的语法及句法特点→保留关键词,舍弃非关键词。
4、说明类语段: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分清说明了几个方面→弄清使用的说明方法→合理表述。 (三)下定义:
格式;种概念(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区别种概念的若干本质特征)﹢临近的属概念 (包含种概念的概念) 常用模式:种概念 是 属概念。 或:……的属概念叫种概念。 注意:
1、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称代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定语中心语 2、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病短语+表时间的名词或处所的介词短语+表范围的副词+表情愿的形容词+表对象的介词短语+谓语中心词 (四)提取关键词
1、明确陈述对象、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 2、明确与陈述对象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3、如果将选定的词语连缀,可以大致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三、仿写句式
1、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2、解读例句,做到多个一致。 A.确保陈述对象和中心主旨一致;
B、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常式句或变式句、陈述句或疑问句、祈使句或感叹句。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等)
C、做到修辞一致。(常见)
D 、色调一致。语境色彩,感情色彩,哲理性,启发性等。 E、上下文的衔接,照应的连贯,语境一致。 四、选用、变换句式 (一)长短句互换 1、长句变短句
A找出句子的主干压缩成句 B设法将各附加成分变成单句 C将分解出的单句合理排序 2、短句变长句
A先确立主干句
B将其他单句变成主干句的附加成分(定状补) C注意多层状语和多层定语的排序
D把句中的时态助词“着”“了”“过”换成结构助词“的” 在动宾短语的前后加上“在之后”或“在之时”
将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改为表因果的介词。如因为改为由于 (二)整句与散句的互换 A多为散句变整句
B整变散:主要去掉重复使用的提示词,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 C散变整: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找出相似点,划类归一,变成对偶句或排比句。
五、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
A去掉重复累赘的内容 B消除歧义 2、连贯
A话题一致(主语)B表述角度一致C句序合理D句式一致 E语境情调一致F衔接呼应,语气一致 3、得体
A看对象B注意场合C注意语体D考虑目的 六、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1、准确
A认真辨析词义:范围、轻重、对象、色彩、搭配 B讲求语法规范:用词、语序、完整 C适当添加修饰或限制性词语 2、鲜明
A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B多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 C选用适当的句式和修辞。 七、图文转换 1、图表类
观察认读 分析理解 归纳概括 文
字表达 2、图画类
(1)由图画转换成文字:
整体阅读 注意图画细节 明确要求
抓住特征客观描述 (2)由徽标转换为文字 3、漫画类
明确要求、审读画面 合理想象 丰富画
面信息 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论点、说理角度、论据、开关与结尾
(二)通读全文,把握主旨,理清思路 (三)读懂题干,找准答题区间
(四)比照分析,识破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方法
1、转述失误:改换条件,遗漏要点,偶然与必然、未然与已然、肯定与否定互转,歪曲作者观点 2、扩大或缩小范围 3、偷换概念 4、答非所问 5、无中生有 6、强加因果 7、错解修辞
8、以偏概全,绝对化 二、散文阅读
(一)分析作品结构
1、从哪些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
①整体构思:理清全文的思路,找出全文的线索 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关联等
②审视标题、首尾、段落或句子间有无照应,把握语意关系,进而分析其表达效果
③分析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 2、答题技巧
整体构思:结构形式 概括层意 分析前后关系 照应:根据原文点明照应的内容 表达效果
过渡 分析上下文意,先答在上文中的作用,后答引发或总领了下文什么内容
3、开头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好处)? (1)结构和思路方面的作用 A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B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件作铺垫 C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内容方面 A概括段意
B考虑该段与写作对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方面
可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文章的表现手法方面思考 (二)概括段(层)意、主题 1、段意概括
A把握分句间关系、划清层次 B抓关键词、找中心句
C逐句、逐层地分析概括 2、归纳文章主旨 A读懂标题 B分析首尾 C分析议论抒情语句 (三)体会语句含意
1、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抓关键词) 2、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语境、修辞)
3、查找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概括段意、卒章显志、收束全文等)
4、结合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句子的含意 (四)鉴赏表达特色 1、散文的表达特色
A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B表现手法:象征、抑扬、托物言志、白描、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开门见山、衬托或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等
C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双关、顶真等
D结构技巧:悬念、线索、详略、照应、点题、层层深入 2、解题方法
A、修辞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解析——表达效果
B、表达方式类:何种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作用、效果、好处
C、表现手法类:确认表现手法——作用——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3、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景物描写技巧:
A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C、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D、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
E、语言特点(用术语、抓关键词)
(2)散文中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场所 B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C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D为下文作铺垫 E推动情节发展
(五)赏析形象内涵 1、赏析人物形象
A搞清形象特征:外形特征和内在特征(性格、本质、精神等) B理清形象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C分析塑造形象的表达技巧(象征、对比、衬托等)
2、鉴赏物象类
A把握物象的形象特征;
B了解它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C了解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D理解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六)探究文本意蕴 1、三大考点
A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B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答题方法
①全文搜索,多角度(至少三个)切入。有以下角度可供参考:主题歌、表达技巧、作者、读者。必须读懂题干要求,联系文本本身的内容选择角度。
②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可对文本进行字面上的浅层面的解读,可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可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可联系现实生活解读文本。
③善于有序呈现结果。由浅入深排列顺序,分条答,且能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先作提示,确保条理清晰。
④社会拓展类探究题。内外勾连,既要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的体会,又要联系生活,社会及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做到作者与自我结合。
⑤文学拓展类探究题。(内外结合)
A阅读阅读型:依据文本内的文艺观点联系所学课文加以阐发印证。
B阅读写作型:依据文本的写作特色谈自己的写作启示。
C阅读作家型:依据文本内涉及的作家探究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等。
3、答探究类题的基本要求 A要观点明确 B不能脱离文本 C言之有理 D表述简明
E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三、小说阅读
1、从哪些方面赏析小说情节结构的妙处?
①小说的线索(人、事、物)。关注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②运用摇摆手法,使小说情节迭宕起伏,一波三折。 ③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吸引读者。
④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手法)。 ⑤首尾呼应、倒叙、留下空白、戛然而止等。 ⑥“延迟式”结构,环环相扣。
⑦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点上。
⑧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⑨巧作铺垫。
2、如何概括小说的情节
①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概述事件。格式:“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③分条答题,避免重复,陈述对象要一脉贯通。
3、如何分析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的作用:
A、铺垫或伏笔;B照应;C推动情节或转折D悬念E线索 ②内容上的作用: A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B表现了人物性格
C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③答题模式:
XX情节在文中有XX作用;突出了XX,表现了XX。
4、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渲染故事气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暗示社会环境; ⑤深化作品主题。
5、如何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②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来分析人物 ③根据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④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⑥分条答,每条的格式:性格特点——文中依据
6、如何品析小说的艺术技巧
①表达方式:人称,叙述的顺序,正侧面描写
②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