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
工人生产出的产品废、次品率可能为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也许符合其质量标准,但到消费者手中是百分之百。教师的“产品”是学生,学生是老师的教育对象。这个工作对象,不同于“工人与产品”,“农民与庄稼”,他们是富有灵性的生命体,生命是这个星球上最为宝贵,最为活跃的资源。没有生命就没有历史、现在和未来。生命只有一次,而他们的生命质量,对世界的感受将影响甚至主导他一生的成长道路,因此,教师的“产品”合格率应该是百分之百。倘若老师把对生命的教育沦落为一种“做”的程序,那么,教育将没有心的交流,没有爱的呼唤,更没有生命的激情。
一、老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写道:“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又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母亲对学校的一种期待,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母亲的未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重托,因为孩子终究是民族的后代。老师自己作为一名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爱。那么一名教师有责任将自己的关爱给予自己的学生,这样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关爱你的孩子。
二、承担自己的责任是关爱的前提
老师面对的是年轻人的一代,他们来到学校充满了渴望,又面临着各种困惑、各种选择,他们在人生的分岔口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老师责任重大。
爱学生,如果对学生不负责任,“爱”又从何谈起呢?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是教师之爱的充分体现,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尊敬。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关爱在细微处
当学生作业、论文有抄袭现象,老师要提出严肃的批评,让学生知道你是一名严厉的老师,你的严厉,使你成为最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
老师做的每一项工作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一名做事完美的老师,潜移默化中将锻炼学生的非智力素质。
假如教师见到学生问问“你现在在做什么”、“有什么想法”,他就会感觉像是被推了一把,无法偷懒,而不断进取。
教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动作,都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将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的爱是神奇的,能让孩子更聪慧。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关爱其实不难做到
关爱并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下课时,路途中,接到电话或邮件,老师都可以做到,他可以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明确回去查查资料再答复;他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等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出谋划策,引导学生走向成熟。以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得到学生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这样,才让学生产生了信心,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学生在这种正确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
亚当·斯密说:“教师是最聪明的头脑和最善良的心灵的联结,教育是最完美的智慧和最完美的德性的结合。”只有教师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关爱,是学生成长最有益的养料。我们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让大家一起来完成这种神圣使命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