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渗透路径分析
摘要: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具有情感与美学感染力的,而小学生也正是处在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阶段,在音乐课中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就可以训练学生体验美感,创造美的意识,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观念。在社会的浪潮中,社会变化日益复杂,学生成为的未来接班人,在音乐课中融入美育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巨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渗透课程;教育方法 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艺表现形式之一,可以激发广大民众的情感共鸣。音乐教育也随着时代在变化不断发展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多元化,小学的音乐教师都开始向着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而小学教学也不仅以对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掌握为主,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观等领域也加以培养。学音乐课程教学渗透美术,使小学生的审美意义自小就受到培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义,从而学习享受美、创造美。
一、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的价值
歌曲创作作为一门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在现代发展中又被注入了全新的艺术灵魂,并得到继承发扬。中国古代的诗书与歌赋写作,以诗歌居多,歌赋也伴随着诗歌而生,音乐自古代起便是一种传达情感的藝术。歌曲创作可以借助音乐韵律,给人一种情感共鸣与震动,从而使人的心灵受到指引与冲击。现代学校将音乐课程加入了美术课程,能够树立小学生的审美价值,使小学生通过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情感思考,获得共鸣,从而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能够学习并掌握生活分寸。同时歌曲又是非物质历史文化
遗产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现代化的动荡形势中,歌曲创作可以渗透许多人的内心,从而传递思想感情。
二、目前音乐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育行业对音乐课不重视
在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行业,基本都是以文化教学为主,课堂也只是象征性的课外趣味教学,并不是什么的考试标准。小学音乐教育也都是受到了应试式教学理念的限制,小学课堂也和课堂一样,基本每周也就只是一堂,而且不少时间还会被其他音乐科目的教师所挤占,连学生最短暂的放松时间也都不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就只是单纯地跟着旋律唱,对歌曲的知识也是一窍不通。音乐老师教学的时候,由于缺乏专业性,所以基本上都是带着学生唱了几遍,掌握一首歌的韵律后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并不能带领学生真正体会歌曲的魅力。小学生的思维个情感发展都是出于最重要的培育奠定阶段,音乐教学行业要对音乐教学更多重视,把音乐课程渗入音乐教育中,积极引导小学生认识音乐,学习通过聆听歌声所产生的音乐美感,从而培养艺术审美。
(二)音乐课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
尽管我国义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已经越来越流行了,但也只有人文学科,而音乐绘画等传统特色科目也都是处于学校附属学科,在相关的配套方面却并未实现。而音乐课也不仅是教师带着学生会唱就行,而基础的音乐认识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基石。而目前不少高校都还没有设置音乐课,但学生们都可以从学校教材中见到我国传统的二胡演奏、大萧,甚至西洋传统的钢琴、吉他等乐器。而音乐的感染力也不仅是因为歌曲旋律,音乐的表现同样占有重要部分。歌曲是学生借助音乐,通过歌曲韵律,和个人的歌唱方法来表达自己的魅力的,而借助音乐所表现的歌曲,就可以使学生视觉上受到冲击,从而比较直接地体会到了歌曲所表达的美感,而缺乏了乐器的音乐课,就缺少了灵魂。
三、小学生音乐课美育渗透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针对性施教
低年级阶段学生易被各种新奇事件所诱惑,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若要渗透美育教学,就得使学生全面地认识音乐表达的含义。在学生的年龄,音乐游戏性质也比较重,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可选用有趣的曲目,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摘草莓》音乐的同时,老师应该说说中国冬季最常用的草莓,然后询问学生们喜不喜欢食用草莓,以及草莓的口感是如何的好,让学生们说出了草莓的造型与色彩,从而打开了音乐课堂的气氛,并随着欢快的韵律来教学音乐。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们唱起了一遍歌谣,在\"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的景色中,小姑子们摘下了一大个新鲜好吃的草莓,因为舍不能食用,并让学生们去思索歌谣表达的含义。
(二)创新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拓宽眼界
音乐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应用,在学校音乐的教育工作中,音乐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表现形式,在歌声的表现上,可以使学生领略到祖国的风光景色,用最美音乐表达本土特色。小学生的活动主要以校园和家里活动为主,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中国社会中,许多小学生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且对外面的世界也没多少了解。中国艺术是融合着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中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五六百多民族的花以不同的风貌都在开放。
(三)渗透中国的民族精神
小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对祖国文化发展的教育,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具有许多很有社会价值的的歌曲,是讴歌我国劳动人民时代精神的,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做为祖国的伟大接班人。在学习过程中,每天的升旗典礼中都要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也是小学必修的歌曲。在还未完成歌曲学习的阶段,学生对国歌的认识大概就是在升旗典礼上,反正举起红旗就是放了一曲气魄宏大的曲子,对国歌的真正含义还不了解。教师们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把国际事件的产生背景的重要意义科普给学生,国际事件的原名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由于整首歌的歌词的内容振奋人心,在演唱的时候所可以表达的力量和强大的动力,是在音乐课堂上可以进行美育的最优秀作品。在聆听国际故事的同时,课堂上还可以提问询问一些学生们对五星红旗的认知与了解,使学生了解军旗上
\"五颗金星\"的含义。因此除了在课堂中要升国旗奏国歌以外,有一些地方还要演奏出庄严肃穆的国际故事。
结语:
歌曲是一门有着强烈感染力的,在现代化教学中,应越来越重视歌曲的文化传播,把美育充分融入到歌曲之中,使学生可以借助简单愉悦的歌曲旋律激发热情,养成高尚思想品德。在学校音乐艺术课程上,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理解思维,培育学生的音乐艺术细胞,学会发现美、体验美,从而使音乐美育的核心理念全面贯穿,并培育出优良的艺术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雪蕾.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3):70-78.
[2]李秋君.以乐育人润物无声[J].新课标:小学,2013(9): 55-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