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9、有“生人文化”,才有职业化

来源:六九路网


有“生人文化”,才有职业化

一家客户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员工小张在年终获了奖,发言时要感谢一下同事和领导,其中一句话就是:感谢您,王总,是您给了我来公司的机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知遇之恩,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然后泪如雨下……。

领导是谁?是恩人;恩人怎么对待?就要报恩;怎么报恩?就是为了王总而干好工作,这才够义气,才能还上这份人情债。

结果,领导与下属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人情债的关系、变成了江湖义气关系。从此以后,给面子,还人情,讲义气,成为了公司中人际关系的基础,领导把员工看成自己的亲信------你是我的人,员工把领导当成了靠山----我是你的人,江湖式的人身依附关系,让公司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哥们小圈子、亲信小山头儿,有圈子和山头的公司,公司的制度和原则基本上没有用,因为在公司中“潜规则”远远大于“明规则”,失去规则与原则的公司怎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呢?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成长型企业成长难的根子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张怎么才能好好干呢?只能是看王总的脸色行事,王总说一,他说一,王总说二,他说二。最后王总也烦了:你没有脑子呀,不会动脑筋想想呀。时间长了,王总也感到很累,情绪也越来越烦躁,最后忍无可忍。失去了主动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小张,也没有什么新的业绩,自己也觉得很郁闷。

人都会犯错的,犯了错,受到同事或领导的批评也属正常,但是放在小张身上可能就不正常,就会人提醒:“别说太多,他是王总的人,当心得罪王总”。所以,最后小张只能由王总批评了,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人没有错,王总想批评,也不会公开地说,最多是私下里说一声:小张呀,可别给再我丢脸呀,以后注意,下不为例……。如果小张受到表扬呢?又会有人说,他是王总的人,是王总照顾他的呀,结果小张再怎么努力,大家都会觉得那是王总的功劳,不是他自己取得的,最后小张不得以离开了公司,我相信在他走出公司大门的一瞬间,他会长长地出一口气:我终于可以自己独立了。

这都是江湖义气害的,如果小张有点独立人格,认为进公司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王总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他招你来,是代表公司的选择,与他这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就不会最后离开公司了,都是自找的!

这让我想起生活中家长让孩子成材的一些现象,我的朋友是英语老师,自己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只好送到其他老师那里教;钢琴老师自己的孩子也教不好,要送到其他孩子那里教;语文老师的孩子自己交不了,要送到其他老师那里教……,你再数一数,身边这样的事还真的不少,孩子由自己教,大多是教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一个情字,人如果太熟悉了,就不好拉下脸子,爸爸对儿子,严格了怕儿子吃不消,儿子对老爸太熟悉了,内心又不敬畏,所以,要教点本事,是肯定教不好的。同理,公司员工不成才,就是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太密切了,同事与同事之间哥们关系太浓厚了,拉不下脸子说话,怎么能够点到要害之处呢?怎么能够帮助别人成功呢?

可悲的是,中国公司中这种熟人文化、江湖义气真的是太重了,人身依附的关系真是太深了,为了面子和感情,什么公司的原则呀,靠边去!为了小圈子的利益,为了不出卖朋友,什么谎话都可以说;上级包庇下级,下级巴结上级,老乡照顾老乡,同学照顾同学,

甚至一批来公司的都能够找到共同的语言,我们是一波的;关系好的,违背原则的事也办,关系不好的,正常的事难办,人际关系是一切行动的依据,而公司的原则、制度、职责、合作,都成为了被利用的工具,在这些人的眼中,只有人情关系,没有客户利益,哥们是上帝,客户是老几?

职业化讲究的是规范,是团队按照统一的规则行事,目标只有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

你是我的同事,同事之前间是合作关系,是相互帮助和成长的关系,也是内部价值互相交换的关系,不是哥们,没有恩人,大家还是来点“生人文化”的好,什么时候,中国公司中的生人文化建立起来了,我们的职业化就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

(作者:孟志强 清华大学卓尔咨询中心首席专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