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临近毕业,想以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式纪念下我的大学生活,也留供大家记忆的过往,同时更多的是感恩母校多年来的培养与教育”某大四学生魏重阳这样说。爱好画画,擅长摄影的24岁男孩魏重阳,希望在毕业前,用一支笔记录下学习4年的美丽校园,珍藏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1)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和评价。请写出你的赞语。
(2)如果让你收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哪些方法收集?(至少列举两种) (3)青春易逝,青春美好。请写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答案】(1)极具创意的纪念方式,让我们无比怀念。谢谢你的画让我们又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2)采访、上网查找、查阅书籍等。
(3)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
【解析】【分析】(1)注意情形是“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让你写出赞语。要赞赏“手绘的学校景观”的独特之处和对欣赏者的意义。 (2)方法很多,可选其中两种。此题考查知识积累的途径和手段。
(3) 写一句青春的赠言。首先要考虑好写给谁,在内容上要说些鼓励的话,最好在语言上也用些修辞。
【点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 “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 )
A. 京剧 B. 秦腔 C. 越剧 D. 昆曲 【答案】 C
【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5.在庆祝“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激发同学们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校广播台向你约稿。请你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品质。要求:概括准确,举例贴切,表达得体。
【答案】 示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品质。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他为了寻找共产党,谢绝了军阀赐给的师长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党组织,终于在 1922 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还应该刻苦努力,做到博学明理。譬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擅长自学,专心致志,博览群书,在校就读时成绩名列前茅,还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具有高超的演讲和写作才
能。
【解析】【分析】能概括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并能联系名著内容简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要有坚定的信仰,如,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示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品质。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他为了寻找共产党,谢绝了军阀赐给的师长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党组织,终于在 1922 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还应该刻苦努力,做到博学明理。譬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擅长自学,专心致志,博览群书,在校就读时成绩名列前茅,还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具有高超的演讲和写作才能。
【点评】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A)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B)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
(1)请用扼要的语言简述选段(A)中所提到的主人公“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2)选段(B)中加点的“这条道路”是指什么?联系小说,简要说说最后的结局如何。 (3)结合选段,联系这部小说,请谈谈你从保尔的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
【答案】 (1)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2)“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最后保尔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3)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受战争的考验,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当身体遭受伤病的折磨时,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表现得镇定坚强、乐观自信,最终仍以文学创作的途径回归战斗的行列。
【解析】【分析】(1)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经历,分别为: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第二次是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第三次是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他,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修路时得了伤寒病和肺炎差点要的他的命。
(2)根据积累知:保尔所受的苦有“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忘我工作,体质越来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还能活动”;“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最后的结局是“最后他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一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3)通读名著,明确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保尔的精神品质能结合语段概述出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即可。关键词: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⑴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⑵“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最后保尔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⑶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受战争的考验,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当身体遭受伤病的折磨时,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表现得镇定坚强、乐观自信,最终仍以文学创作的途径回归战斗的行列。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名著联系起来。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⑵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保尔坚持文学创作,最终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最后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⑶本题考查名著的精神内涵。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联系创作背景及小说的主题进行答题。
7.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莫振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30多年来,莫
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长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目一:师恩情深 栏目二:恩师风采 栏目三: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
【答案】(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认真阅读这则材料,主体是“莫振高”,事件是“感人事迹”。据此即可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把相关的名句整理出来。因为莫振高是一个老师,所以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礼赞他。 (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即可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表述时,一定要语言通顺,说理有据,有时还要注意要有称呼。本题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表达的目的是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长度要求是一句。据此可作答如下:老师,是您为我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谢谢您!②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手抄报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认真分析已给出的栏目名称,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其格式相同。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从自己掌握的诗词名句中,提取关于关于“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本题考查根据主题设计活动。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活动形式: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要贴近学校和教学的实际,比如师生剪影,教师风采,师生互动,爱生如子,谆谆教诲等。
8.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故乡》 C. 《藤野先生》 D. 《阿长与<山海经>》
(2)【拟串联词】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
(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答案】(1)B
(2)刚才小洋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社戏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一同欣赏了江南月下的美景,了解江南民间淳朴的风俗;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乙己。
(3)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的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重要人物的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朝花夕拾》,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
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2)串联词扣住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有效的过渡到对鲁迅作品的介绍,控制字数。
(3)此题考查学生对鲁迅先生名言的积累情况,仔细揣摩名言,就能得出其包含的精神。注意必须是“四字词语”。
【点评】(1)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 (2)拟写串联词,属于情境说话的类别。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
(3)本题对鲁迅的相关信息要熟悉并掌握。仔细揣摩名言,就能得出其包含的精神。注意必须是“四字词语”。
9.学校开展“清廉一生传千古,纪念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调查学习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提及福安的历史名人,薛令之是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明《八闽通志》记载: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先生。长溪廉村(今属福安市溪潭镇)人。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中进士。史书称:全闽登第自令之始。薛令之在长安约30年的时间里未拿走一金一银,以清正廉洁著世,晚年两袖清风告老回乡。
作为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在走过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中,让八闽大地首次突破零功名的落后局面。他的勤奋好学也成为后世学子的学习典范。而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薛令之,他的清风亮节不仅在当时得到帝王的肯定,还名扬四海、千古流芳。 (1)我国明朝时期,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__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_,加上殿试第一名的________,合称三元。 (2)我们都学过于谦的《石灰吟》,古今中外有多少名垂千古的优秀官吏,在一个又一个的朝代中闪耀着光芒,他们真真正正做到了“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那么除了薛令之,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个古代优秀官吏的例子,并述说与其有关的一个小故事。 【答案】(1)解元;会元;状元
(2)古代著名官吏例子不少,例如狄仁杰、包拯、海瑞等等,事例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了解古代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即可解答。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
(2)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符合题意的古代著名官吏并要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作答。答案不
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解元;会元;状元;(2)古代著名官吏例子不少,例如狄仁杰、包拯、海瑞等等,事例略。【点评】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了解古代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即可解答。
10.完成下面问题。
(1)【活动一:风流人物知是谁】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A.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巧借东风等流芳百世。________
B.他是三国时魏国真正的创业者,一代奸雄,同时他也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观沧海》抒发了苛求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________
C.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他的《岳阳楼记》成为传世之作。________
(2)【活动二:亲近今朝风流人物】今朝风流人物总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他们。
2016年8月21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队进入八强开始“逆袭”之旅,1/4决赛3-2力克小组赛保持全胜的东道主巴西队,半决赛3-1复仇小组赛首战击败自己的荷兰队,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第一局19-25;第二局25-17;第三局25-22;第四局25-23),时隔12年再夺冠,成为了第三支奥运三冠的女排队伍,而郎平也收获自己执教后的奥运首冠!颁奖仪式上,中国女排获得金牌,塞尔维亚女排获得银牌,美国女排获得铜牌。面对女排的胜利和精神,你有何感言?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答案】(1)诸葛亮;曹操;范仲淹
(2)感言:自豪,欣喜,感谢等。启示: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团结奋斗等。 【解析】【分析】活动一,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活动二,写感言谈启示。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点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
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________ ②乌骓马:________ ③的卢马:________ ④黄骠马:________ (3)“马”字演变的历程是( )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答案】 (1)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 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
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吕布;项羽;刘备;秦琼 (3)A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如下,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根据平时对名著的了解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首先,理清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再仔细观察“马”字的字体,也符合这一顺序;因此本题选A。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谚语及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属于应用性默写,只要按照识记默写出相应的成语、句子,不出错字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的知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运用,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活学活用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12.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
(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杜牧的“豆蔻梢头二月初”,以“豆蔻”来代称十三四岁的女子,左思《咏史》中的“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以“弱冠”代指________;地“阴”与
“阳”古人常用来区分方位,《愚公移山》中就有“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句子,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河南省的洛阳市最初应该位于洛水的________(填方位)。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B. 《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 C. 《呐喊》《野草》—短篇小说—鲁迅 D.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作家 【答案】(1)成年;北面 (2)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1)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掌握古文中表示时间年龄的词,如“不惑”,“而立”“黄发”等词语的具体的年龄,可以把这些词语按一定顺序归纳排序,第二空可从“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可以判断是北面。
(2)此题C项《野草》不是短篇小说,是散文诗。 故答案为:(1)成年;北面 (2)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1)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根据要求,还要积累的知识作答。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做此类题,要注意平时积累文学名著知识,尤其是注意识记作者及作品,篇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主要人物及情节等。
13.(2017·绍兴)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 (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14.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 止 见形辨义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 ________ (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福书法作品。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通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希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19年5月15日 某学校团委 【答案】 (1)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
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3)①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②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解析】【分析】(1)在金文的字形变化中,有许多会意字,通过字形表达一定意思。奔字,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用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鉴赏书法作品,要从书法作品本身出发,从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形状,笔画的运用,字的神韵等多方面入手。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各有各的特点。
(3)通知是一种简单的应用文,我们要对它的格式和内容充分把握。文中的地点没有交代明白,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故答案为:⑴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⑵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⑶①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②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变化演变的掌握。在金文的字形变化中,有许多会意字,通过字形表达一定意思。因此解答此题一定要仔细观察字形,然后再仿造例子答题。 (2)本题考查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鉴赏书法作品,要从书法作品本身出发,从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形状,笔画的运用,字的神韵等多方面入手。这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才能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
(3)本题考查的是应用文的把握。通知是一种简单的应用文,我们要对它的格式和内容充分把握。文中的地点没有交代明白,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15.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水浒传》中有些人物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例如,________ 的性格起初主要表现为委曲求全,而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他爆发出了________的特点。
(2)________是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他,正是在他的教育
下,保尔才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一形象也是作者________ 生活的真实写照。 【答案】 (1)林冲;反抗 (2)朱赫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解析】【分析】(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2)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部小说的人物及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⑴林冲;反抗 ⑵朱赫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内容,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情节、人物等,对主要内容深入理解。只要认真、仔细识记,理解透彻,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