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标】
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稳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兔、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秋天我们常会看到这些景象。(图片展示)
同学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的果园更加美丽,大象伯伯邀请我们去它的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 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象伯伯的果园会是什么样子? 1.引导学生观察果园全景图。(课件出示)
提问:睁开眼睛,看看,大象伯伯的果园都有些什么呀? 引导:谁能用学过的数字说一说?(5棵苹果树,4棵梨树等) 2.观察梨树局部图。 问: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第二个问题“在谁的下面?〞是说哪个在谁的下面?
追问:谁能根据小鸟和小兔的情境图,说一句话? 3.观察动物局部图。
谈话:果子熟了,一支运输队来帮大象伯伯摘果子,它们是谁?
1 / 3
教师批注
提问:(1)猫前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
(2)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 (1)梨有( )筐?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个2个地数 2+2+2+2=8 (2)苹果有( )筐?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3个3个地数 3+3+3=9
(3)从前面数,小猫排在第4个,从后面数,小猫还是排在第4个,运输队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4.方位操:前面前面前拍拍,后面后面后指指,左面左手拍左肩,右面右手拍右肩。(连续说两遍)
三、你问我答,发现问题,自主探讨
谈话:请小朋友们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好,哪一组答复的问题多。
1.各组代表戴头饰上台提问(小兔、小鸟、松鼠、小猴组)。 预设场景:(1)哪一组能答复小兔组提出的问题?
(2)小鸟组,你们想请哪一组答复?他(她)的答复你满意吗? (3)松鼠组,这个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4)小猴组提出的问题真与众不同……
问题(例如)板书如下: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4棵,一共有几棵?5+4=9 一共有9棵果树,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几棵? 9-5=4 一共有9棵果树,梨树有4棵,苹果树有几棵? 9-4=5 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 5-4=1 追问:“5〞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
2.谁还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为小组获得更多的红旗呢? 3.结束讨论,评比小结。 四、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2 / 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今天这节课是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场景中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与计算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应用意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还是比拟理想的。有些学生甚至已经很迫切地去计算梨子的总个数了(超过十,计算的数据比拟大),这样就为后面学习十几的加减法做了一次经验的铺垫。
[缺乏之处] 课堂教学实施下来,才发现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实在太少(原来的课型都是设计了相关的课堂练习的,今天的这堂课没有设计相应的内容,所以教学完毕,课堂上的最后十分钟只好进行口算练习)。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课堂容量,对于加减法的训练要加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求计算规律,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