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月亮 一个生病的小公主娇憨的告诉疼她的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爱女心切的国王立刻召集国中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无论是总理大臣、宫廷魔法师或宫廷数学家,纵使他们每个人在过去都完成许多超困难的任务,但谁能拿月亮给公主? 他们分别对拿月亮的困难有不同的说词: 总理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是由熔化的铜做的; 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起司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十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 还 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拿下它。 国王面对这些“不可能”心头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佞臣来给他弹琴解闷。 佞臣问明了一切后,得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 那么 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有多大、有多远。 国王一听, 茅塞顿开。 佞臣立时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 :“月亮有多大?” “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公主说,因为她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 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 “那么有多远呢?” “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公主所以这么认为,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 间。 “用什么做的呢?” “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的回答。 比拇指指甲还要小、用金子做的月亮就容易拿啦!国王立时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当小公主要月亮时 ,你想到的是“自己认知”的月亮, 还是小公主心中的 月亮? 遇到问题时,我们是否能做到设身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