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汇编)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姆(mǚ) 憎恶(è) 孤孀(shuāng) ...B.福橘(jǔ) 惊骇(hài) 疏懒(shú) ...C.渴慕(mù) 寂寞(mó) 掳去(luē) ...D.絮说(xù) 诘问(jié) 搜集(sōu)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滑稽 恍惚 惊慌失措 不毛之地 B.啜泣 硬朗 生机勃勃 见意思迁 C.鄙薄 殉职 精益求精 精疲力竭 D.凌乱 险躁 满腔热忱 慷慨激昂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B.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C.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1 / 9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B.我那坚如磐石的信念被震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C.看着身边熟悉的风景,我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D.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天拿出点时间读一点好书
②是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的 ③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④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⑤是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的
A.③④①⑤② B.④①②⑤③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⑤③ 7、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离开) B.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A.太丘舍去..
(照顾) D.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C.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表达了人应该讲诚信,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失信者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但客人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C.“博学而笃志”这一章节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谈论的是
学习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桃之夭夭
①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②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 ,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 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蔵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
3 / 9
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 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奈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里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持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強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膜,由我父奈说了算。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
⑦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迪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迸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了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边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冬天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常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
⑨桃子成熟的时侯,毎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己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4 / 9
⑩毎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11)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俟,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帝己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
(12)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13)冬天的时候,我来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14)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付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刪改)
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说说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理解。 3.请对第⑧段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
4.揣摩第(13)段划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60字以内)
5.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探究。
2、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
5 / 9
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 __________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________(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_____________(详写,略写)。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6 / 9
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根据要求,选做一题。
(1)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不得少于600字。
(2)我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的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2.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领,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快乐多多! 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
7 / 9
参考答案:
一 D B B B C C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 1.D 2.C 3.B 三
1.勤劳:冬天把整个桃树埋进土里,春天再挖出来,不辞辛苦。有耐心:精心侍弄娇贵的桃树.。充滿生活智慧:让桃树钻进土里冬眠。关爱孩子,丰富孩子的秩牢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奇迹般的温暖。
2.表层: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深层: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生活智慧、勒劳耐心,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父亲的赞美感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父亲营造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3.比喻,“饲养”指对动物进行培育与照料,这里把桃树比作动物。写出了父亲对桃树的精心呵护。表现了父亲的耐心与智慧,表达了父亲对桃树的喜爱,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4.对桃树是否能够安全过冬的担心、对父亲去世的伤心难过、对父亲的怀念、对我和桃树都失去父亲呵护的伤感。
8 / 9
5.对比,拟人,写出了第二年春天李子、楼桃、海棠开花,但桃花一朵花也不再开:突出表现了桃树因父亲过世、无人照顾而死去,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精心呵护、耐心智慧、慈祥关爱孩子;表达了作者对桃树死去的伤心与怀念,对父亲的赞美,对父亲离世的悲伤与怀念,对有桃树相伴的童年生活的怀 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1.希望早点进入中学早点成为大人。
2. 环境描写 作用:为下文写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3.因为我的车撞人了,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 详写 略写 5.符合题意即可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