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探讨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韩瑞春

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14期

内容摘要:本文对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挑选出变量构建模型,从而对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做出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了解真正影响消费性支出的因素,为国家调控消费需求提供依据。 关键词:消费性支出 可支配收入 CPI

邓小平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成功佐证了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庞大的人口基数,谋求经济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然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大力推动。作为总需求的主要构成之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尤为引人关注。我国居民存款额居高不下使得居民消费虽有所增长却难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贡献率的持续走低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性支出的研究必不可少。只有了解了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方针,从而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变量选择

笔者认为,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1: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理论上,二者应该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且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居民消费水平也应该越高。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X2:指家庭人口数占家庭就业人口数的比。理论上,家庭的人口数量、就业人数和就业者的收入水平,会对家庭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城镇消费者物价指数X3: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借此来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追踪一定时期的生活成本。价格水平越高,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为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支出也会越多。两者间存在正相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镇居民零售价格指数X4:是衡量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平均价钱指数。它通过测量典型消费者的典型消费品的价钱来确定指数,可以反映零售物价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以及对城乡居民货币支出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从中选取拟合效果更优的变量。 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X5:理论上,利率会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生影响。一方面,因为利率水平越高,增加了消费的机会成本,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缩减当前开支,增加远期消费,即产生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变动影响既定储蓄的实际价值,会使消费者认为自己比较富有,从而增加目前消费,即产生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消费支出,须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总和而定。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年期利率总是不定期地调整,为达成统一,我们将每年的各种年利率进行加权处理作为全年的利率。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对变量进行初步设置:

Y: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元)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2:城镇居民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X3:城镇消费者价格指数(已经除以100) X4:城镇居民零售价格指数(已经除以100);X5 :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 Y1:Y/X3,即为剔除了通货膨胀影响后城镇消费者实际消费支出 Y2:Y/X4,即为剔除了零售价格指数影响后城镇消费者实际消费支出 X11:X/X3,即为剔除了通货膨胀影响后城镇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 X12:X/X4,即为剔除了零售价格指数影响后城镇消费者实际消费支出 原始数据

根据对消费的决定因素的分析,本文确定了相关变量,并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得原始数据,基于此进行后续计量分析(见表1)。 模型建立

由于是所选择的变量均为时间序列数据,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发现,除 X2为一阶单整外,X1~X5以及Y均为为二阶单整。

同时,由于X3与X4之间相关系数较高,为避免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只择其一对模型进行修正。 根据模型拟合结果对比发现,消除了通货膨胀对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后,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故而选择X11作为解释变量,并由逐步回归法得到初步回归模型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模型检验 (一)经济学检验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在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人均消费水平也增加0.66559各单位,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符合经济学原理。而平均就业者负担人数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需要引起重视并值得我们的思考。 (二)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0.998533,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程度较好。

F检验:F=5784.216>F0.01(2,17),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是显著的,即列入模型的“人均可支配实际收入”和“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联合起来对于“人均消费性支出”有显著影响。 t检验:各变量的t值均较大,在给定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实际收入和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分别对人均消费性支出显著影响。 (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

自相关检验。由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 DW=0.491735,查DW表可以得到在显著水平α=0.05下du=1.537,dw=1.1,且dw

查看此时的DW表,可以得到临界值di=1.074,du=1.536,4-di=2.926,4-du =2.464,dw=1.78,此处DW值落在无自相关的区域,所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异方差的检验。选择滞后期为p=2,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于=5.99147

协整检验。为了保证正确的回归结果,对模型再次进行协整性检验,如图2所示。 从图2的检验结果来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scKinnon临界值分别为-2.699769,

-1.961409和-1.606610,t检验统计量-4.405088大于相应临界值,从而不能拒绝H0,表明模型在1%的置信度下是平稳序列,依然协整。所以最终的模型估计为(见图3):

但是从短期来看,模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将其回归的误差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模型的修正得到如下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以看出消费支出的变化不仅受到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上一期的消费支出对平衡的偏离,-0.895453就体现了对其的修正,偏离越大,则修正量就越大,说明系统本身存在的误差修正机制。 模型解释结论

当期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确实有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程度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分析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际消费支出与预定消费支出目标之间的差异程度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节,如调节最低工资水平,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创造就业机会,调节银行存款利率或是货币发行量等来刺激消费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最终目的。 城镇居民每年的名义可支配收入对其每年的绝对消费水平没有较好的回归模型,但是在消除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后可以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回归模型,说明名义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剔除价格指数后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与实际消费支出的内在关系。故而,国家仅仅通过调节工资水平来营销消费支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够合理控制通胀水平,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而又维持一定的就业率是政府官员所要深思的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才能达到调节消费支出的目的,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理论上,中国人民银行的每年期存款利率会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存在显著影响,但是通过本文的回归分析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利率对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并不明显,正如模型假定中所阐述的,利率提高对于消费者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刺激理性消费者增加当期消费,而替代效应刺激理性消费者增加当期储蓄以增加远期消费,由于二者的作用方向最终对当期消费影响并不明显,说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力度相当。因此要调整居民的消费支出仅仅通过调整央行利率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0

2.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中国经济景气月报[J],2011(8)

3.李世军,袁光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基于成都市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

4.李春艳,张景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0(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