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的故事
作者:北 董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2008年第49期
这是一个关于糕点的故事。
糕点,故乡人一向称之为“馃子”。在我的记忆中,馃子绝不是随便充饥的大路货,而是出门入户的礼品。在我儿时,馃子的品种十分单一,只有那种用模具脱成的、有凹凸花纹的“八大块”。八大块即为一斤,要连包装纸算在内。包装纸是内外迥异的两层,里面是厚墩墩的糙纸,外层是普通包货纸,双层叠得四棱见线,顶上要压封一张彩印的“馃子票”。
那时候是难以捞到馃子吃的。因为家境贫寒,即使有亲戚带来,也必定留着出门时带给别家。故乡有句俗话,“过年馃子比人忙”。如果偶尔能有馃子分吃,那一定是已过了往来拜望的时节,馃子包早已磨损了边棱,甚至那八大块中的某一块不知已被谁家的母亲让孩子啃去了一些边缘。分到一块馃子,还要抢到那张同样已磨损了的馃子票,叠起来,藏在自己认为最稳妥的地方,不让任何人也不让老鼠偷走。它的用项是逢到中秋节或下一个年节时剪窗花。 在我十多岁的一天,我去赶集。我的任务是卖掉一些玉米,把钱拿回来到矿上买煤。在那大集的街口,我看见一位老头,蹲着,面前一只破旧的柳编小浅篮中放着一包馃子,馃子上插了一支小小的谷草十字架。老头默默无语,但是目光不停地追寻过往的赶集人。我明白,他要卖掉那包馃子。那也是一包包装破损的馃子。
时令已是旧历的三月,那年头热得早,别人已穿了夹衣,老人还穿着棉袄棉裤。我想:他为什么要卖掉这包馃子呢?凭他的年纪,还没有吃一包馃子的资格吗?
在粮市卖完玉米,天已过晌午了,我非常饿。我的肠胃告诉我什么都想吃,尤其想吃插有谷草十字架的那包馃子。我固然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吃馃子,但是我知道这样出卖的馃子肯定便宜。为什么不买下来,自己吃一块、两块,再拿回家去孝敬妈妈呢? 赶回街口,我蹲到老人面前,问:“这包馃子多少钱呢?” 老头伸出四根指头:“四角。”
我把谷草十字架从纸绳中轻轻拔下来,说:“我要了。”递给他四角钱。
老人样子是高兴的。他撩起棉裤脚,我见到的是一条疮疡连片的枯腿。他指着,对我说:“我就去抓药了,改日说话!”
我饿得东倒西晃地回到家,才打开了馃子包。我没有背着妈妈吃好东西的习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八大块。八大块一点儿也不缺,但是全都生满了绿斑,霉了。妈妈用菜刀把绿斑刮掉,里边依然是墨绿的颜色。掰开来,没有可吃的了。
我多么难过,我白白地花去了四角钱。“妈,他骗了我们,真可恶!”我的眼泪下来了。 “不,不会的。”妈妈说,“他不知道馃子搁坏了,你不是说他治腿要钱花吗?”妈妈擦去我的泪,安慰我,“咱们的四角钱,也没准能治好他的腿,他可怜啊。” 我细细想:老人也的确可怜。
“我们常常觉得苦,世上还有比我们苦的人。他一定都没有玉米可卖呢。苦日子要挺住,苦尽甜来,咱们盼着。”(选自《远去的十字架》)
哈星丁的话
想一想:“妈妈”为什么那么肯定老人不会骗“我”?你赞成“妈妈”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读一读 记一记
拮据:形容缺少钱,境况窘迫。稳妥:稳当;妥帖;可靠。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