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历史上最早的托幼机构始建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农业社会早期 C.工业社会早期 D.现代社会初期
2、活动室的规划模式,即活动室的空间规划,属于幼儿园环境中的( A.户外环境 B.户内环境 C.自然生态环境 D.活动场地
3、因人施教的宗旨是让各种学习类型、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儿童( )A.消灭学习上的差异,获得均衡发展 B.缩小学习上的差距,实现同步发展 C.显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D.取长补短,实现全面发展
4、以0—6、7岁这一特定年龄的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是( )
A.义务教育 B.早期教育 C.儿童教育 D.学前教育
第 1 页 共 11 页
)
5、幼儿出现厌食、偏食和肥胖症、遗尿症、梦行症等,说明他存在( )
A.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B.心智方面的行为问题 C.性格方面的行为问题 D.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6、唯一被皮亚杰承认的、“正统”的认知主义幼儿园课程模式是( )
A.海伊斯科普课程 B.凯米课程
C.多元智慧理论课程 D.行为主义课程
7、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儿上”,它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A.操作活动 B.活动空间 C.游戏活动 D.教学活动
8、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当是幼儿教师( )
A.传授幼儿知识、技能和培养行为习惯的活动 B.管教幼儿、督促幼儿学习的活动
C.监视幼儿、按常规开展教学和学习的活动 D.支持、帮助幼儿与幼儿自主学习的统一活动
9、从作用的层次来划分,学前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 )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派生功能
10、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 2 页 共 11 页
)
11、学前教育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始于(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2、下面不属于学前教育功能主要特征的是( )
A.整合性 B.客观性 C.单一性 D.方向性
13、影响幼儿发展的三大环境是( )
A.家庭、幼儿园、小学 B.家庭、邻里、社会 C.家庭、幼儿园、邻里 D.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14、下面全部属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是( )
A.园艺区、活动场地、种植区、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 B.园艺区、种植区、大型玩具、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 C.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室的墙饰
D.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他体育器材
15、对儿童发展的知识和幼儿教育原理的理解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不仅能在实践中对理论运用自如,而且有足够的动力支持他去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习惯于自我反省、思考,也喜欢探索创造。这属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中的( )
A.适应阶段 B.顺应阶段 C.发展阶段 D.专业化阶段
16、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育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那么就应该让幼儿自由的发展,不能进行任何干预,否则就限制了幼儿的自由。这主要违背了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的( )
第 3 页 共 11 页
A.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B.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C.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17、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
A.课程方案评价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C.课程效果评价 D.课程教学评价
18、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标准,但不预定目标,重点在于鼓励儿童探索具有价值的教育领域。这一课程设计理论模式属于( )
A.结构模式 B.认知模式 C.过程模式 D.泰勒模式
19、建立值日生制度应当开始于(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20、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开展得最有影响的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1、在幼儿班级这一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年龄大与小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第 4 页 共 11 页
D.男女幼儿间的矛盾
22、下面不属于学前教育功能主要特征的是( )
A.多样性 B.主观性 C.整合性 D.方向性
23、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等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的( )
A.动态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适合性原则 D.效用性原则
24、师幼关系较为稳定、同伴关系确立、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是属于哪一年龄班级生活的特点?(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5、在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不同兴趣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D.男女幼儿之间的矛盾
26、美国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强调适宜发展性包括适宜于年龄与适宜于( )
A.智力 B.个体 C.群体 D.心理
27、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这是幼儿园
第 5 页 共 11 页
物质环境创设中的( )
A.丰富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适合性原则 D.效用性原则
28、幼儿园对幼儿提供视觉、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这是什么原则的要求?( )
A.适合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挑战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9、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A.《理想国》 B.《爱弥尔》
C.《教育论》 D.《明日之学校》
30、幼儿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 )
A.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B.对工作所在幼儿园的热爱 C.对幼儿家长的尊重和热爱 D.对幼儿真诚的热爱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显概念:
2、狭义的家庭教育: 3、幼儿园区域活动: 4、单元主题活动: 5、教育衔接: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第 6 页 共 11 页
)1、简述政治制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3、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
4、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5、简述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2、结合实际,分析幼儿教师如何从新手发展为专业化教师。
第 7 页 共 11 页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夏天下过雨后,幼儿来到户外准备进行户外活动,发现地上爬了几只蜗牛,就纷纷蹲下来看蜗牛。音乐声响起,幼儿小心翼翼地站在圆点上做操,互相说着,别踩到了蜗牛。做完操后,有幼儿提议要救救蜗牛,因为蜗牛爬在路上很危险,还有的幼儿说要捉几只蜗牛回去,在班里养蜗牛。王教师也表现出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和幼儿一起讨论接下来如何分头行动,有幼儿说在地上画出一个安全的圆圈,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给师傅画的那样,把蜗牛先放到安全圈里,再找个瓶子装蜗牛,拿到班里。讨论后王教师和幼儿一起行动,养蜗牛的行动开始了。之后的一段日子,王老师和幼儿一起围绕“蜗牛吃什么”“怎么睡觉”等问题一起查资料,分享资料,以蜗牛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一日生活及正式教学中展开了。
问题:结合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分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8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C 2、B 3、D 4、D 5、D 6、B 7、A 8、D 9、D 10、D 11、C 12、C 13、D 14、D 15、D 16、D 17、B 18、C 19、B 20、C 21、C 22、B 23、A 24、C 25、C 26、B 27、A 28、C 29、B 30、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显概念:显概念指教师从学校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2、狭义的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3、幼儿园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主要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4、单元主题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第 9 页 共 11 页
5、教育衔接:教育衔接是指特定教育阶段与其相邻近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及其教 育组织形式等各面的连接、沟通与融合的教育关系。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答:
(1)政治制度决定学前教育的性质。 (2)政治制度决定学前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学前教育受教育权。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学前教育内容。
2、答: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3、答: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4、答: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一般有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2)评价方案准备。
(2)实施阶段。1)托幼机构自评阶段。2)评审机构实地考察。
(3)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阶段。1)评价结果的检验。2)评价结果的分析诊断。3)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4)评价工作的总结。
5、答: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合性原则。 (2)挑战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丰富性原则。 (5)平衡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动态性原则。 (8)主体性原则。 (9)效用性原则。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答: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
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
第 10 页 共 11 页
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
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
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
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2、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一般来说,培养教师适宜用组织化观摩,,这种观摩既可以现场观摩,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录像。
(2)微型教学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幼儿为教育教学对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5-20分钟),让教师尝试做小型的教育教学,并把这种活动过程摄制成录像进行分析。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事先接受训练的教师提供有关所教班级的各种信息,然后让他们观看教育活动实况录像,从中吸取自认为重要的成分。在此过程中,指导者一面呈现出更恰当的行为,一面加以说明。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如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可以酌情加1-3分)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王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 (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 (3)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结合案例分析说明略。每个要点含结合案例说明各占3分)。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