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15T06:45:32.9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0期 作者: 杨伟平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许多慢性疾病呈显著上升趋势,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患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646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许多慢性疾病呈显著上升趋势,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患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等。此类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治疗,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患者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应用西医治疗,其优势为疗效好,见效快,但不良反应多;中医治疗价格低,安全性高,但见效慢;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长期应用的副作用。 1辨病辨证,深入认识疾病
一般来说,西医认识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病,指的是利用先进理化方式,将各种疾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归结于机体结构和代谢异常。比如精神分裂症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未明确,西医认为其大脑结构和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病理变化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而中医的特点是在整体观念下进行辨证,强调精神活动,将精神疾病的症状归结于五脏功能的异常,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有利于深入认识疾病、提升治疗效果。 2发挥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慢性疾病大多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西医治疗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药物拮抗等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有利用发挥协同作用,标本兼治,提升治疗效果,并且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在肾病治疗中,西医通常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依据中医说法,对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要避免患者从肾阳虚证转变成肾阴虚证(阳盛耗阴),这时通常辅以滋阴补肾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可以有效保护肾脏功能。再比如精神疾病,其病理变化使得患者机体代谢及免疫力等功能异常,但是这些内容在西医方面涉及不深,而中医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滋补类中药能够提升患者免疫力,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够增加大脑血流量,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而且有些中药本身就对疾病存在直接治疗作用。
3和谐统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是一个整体,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四时气候、水土、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中西医在辨证治疗疾病中主要强调和谐,以协调和平衡为理念,最终达到机体内部各脏器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例如糖尿病,目前中药还不能作为主要的降糖药,但可以辅助西药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期主要从局部进行治疗,比如介入治疗,西医通常采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扩张患者冠状动脉,控制临床症状;而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整体理念进行辨证论治,将疾病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以及气阴两虚型等,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法和祛痰通络法进行治疗,在疏通血管阻塞基础上活血化瘀,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升临床疗效。慢性期应用中药进行巩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和保护其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联合运用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案,例如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不仅可以起到非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效缓解症状,还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