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导师简介

来源:六九路网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导师简介(1)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联社,男,1956年10月21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常委,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病研究室主任。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先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冠心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科临床工作中,擅长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心血管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曾获国际传统医学最高荣誉奖章。共发表学术论文41篇,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先后获得厅局级科技成果奖3项。共指导研究生19名,已毕业10名,在读9名。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翠英,女,1961年9月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省级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中华医学会会员,国家中管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西北分组秘书、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2000年荣获咸阳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1年荣获陕西省“三五人才”称号。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曾于西安交大医学院二附院学习心内科疾病诊疗技术1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心肌炎、扩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参加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研发了科研制剂“解毒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

余篇,其中1篇获咸阳市优秀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治祥,男,1963年11月10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07被省中医药学会评为陕西省优秀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

199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及部分内科疑难病症取得一定疗效。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课题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开发了院内科研制剂“芪黄颗粒”、“养心颗粒”,取得良好疗效。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陈丽娜,女,1956年1月23日生,研究生学历,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副院长、陕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西安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务委员、起博器与心电生理学分会常务委员、西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EBT诊断中心顾问。

198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临床医学诊断等医疗及教学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理、电生理、心电图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在心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心血管系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电生理、心内介入的治疗等。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与编写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2项。先后获得西安市卫生局新技术项目一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范秀风,女,出生于1969年。西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

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于2003年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陕西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07年9月出师。擅长诊治各种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大动脉炎等。现承担省级科研3项,市级科研1项。完成省级科研“心乐宁浓缩液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并于2005年6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刘超峰,男,1961年1月25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药科技研究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委,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中,擅长诊治循环系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编辑出版学术著作共4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侯燕云,女,1955年7月11日生,在职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副院长,陕西医学会老年病学会常委,西安医学会第十及十一届理事、心血管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老年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库成员、西安市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组成员。

197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班。从事心血管内科医、教、研30多年,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病、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临床心电生理和无创诊断技术等方面。率先引进开展起搏器安置、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内膜心肌细胞活检、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多年来临床救治心血管病人十万余人次,年专家门诊治疗心血管病人8千余人次。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担任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延大医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咸阳市第四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入选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工程。

198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毕业留校至附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研修一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内科疾病。多次获得各级医疗、教学、科研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已完成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课题3项。先后获得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03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5年连续被评为学院教师职业道德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郝 伟,男,1961年12月27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西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陕西省中医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西安分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

床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2008曾因主持成功抢救2例超长心脏停跳患者被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项,正在申报科技成果进步奖;现在研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梁君昭,男,1962年1月7日出生,临床研究生班学历,本科学位,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医教科科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心血管病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中医专业,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专业熟练,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内科疾病。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3部,《中医心病论治》,《实用中医心血管病诊疗学》、《中风》。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获西安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现在研省市级课题4项、主持课题2项。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注重中医科研思路,结合现代进展,从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临床用药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科研项目已获得省市级立项资助。

主要研究方向: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研究

职利琴,女,生于1961年3月30日,大学本科,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农工民主党党员。为陕西省中医学会中青年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风湿病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陕西省中医心血管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陕西省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0年毕业于名老中医师承教育研究生班。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0年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进修。2003年4月至2004年8月在西京医院心内科进修。二十年以来一直从事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专业,擅长诊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疾病。2004年获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现主持省级课题三项,市级在研课题两项。研发了“心乐宁浓缩液”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显效。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爽,女,1963年5月23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心内科主任。

1985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专业,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心血管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对缺血性心脏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诊疗介入手术数百例。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项。先后获得西安市卫生局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郑刚,男,1960年7月1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中美脑中风协作组专家团成员,中华医学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从事《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神经病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5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心脑血管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6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现在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工程等各级各类课题6项。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李 军,男,1954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系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老师。历任陕中附院业务副院长,党委书记,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指导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及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等职。

从医三十五年来,理论功底扎实,学验俱丰,曾赴日本研修心脑血管病专业,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和内科疑难杂病。近10年来培养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研究生26名,升博3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出版《医学求索集》、《疑难病证治》、《中风病防治研究》、近代中医名家论治中风病汇萃》、《中风病(丛书)》专著5部,参与编著《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医学》及《中医脑病学》。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成果8项,获国家专利2项,参与新药开发研究两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病证治临床研究

陶根鱼,男,1949年9月23日生,本科学历,医学学位,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内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名医分会委员、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陕西省中医内科学会秘书长、陕西省脑病学会主任委员。

197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医疗中,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中风(脑血管病)、各类癌症、头痛、眩晕、高血压病、心肌炎、糖尿病等内科疑难怪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撰写出版《临床脑血管病》、《中风病研究》、《中医内科学》、《病历书写指南》等六部专著,并发表三十余篇科技论文,三篇获优秀论文奖,主持参与研究十余项科研课题,获科研成果奖11项。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国家火星计划银奖各1项。

主要研究方向: 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闫咏梅,女,1961年9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脑病专业学

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名老中医师承者,陕西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跨世纪科技人才。

二十多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主讲《中医内科学》、《神经病学》、《内科学》、《中医急症学》《诊断学》等课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中医脑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头痛、眩晕、失眠、痴呆、中风后抑郁症及风湿病,以中医经典的辨证论治为核心,突出因人、因时、因地治宜的特点,发挥中医药口服、药浴熏洗、针灸推拿等内外结合的特点,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检查及药物治疗,总结制定系列综合治疗方案,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先后在长春中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湖南中医学院、北京中研院、广州、西安等地多次研修。

近五年曾承担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2项,十一五攻关课题1项。是973课题及863课题分课题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8篇,学术成果一项,先后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二等奖各一项。参编教材2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编写《血府逐瘀汤现代研究与应用》,主编《名医名诊》系列丛书之《家庭伤病救治》,校著《本草蒙鉴》。曾参与10余项新药临床研究工作。共培养中西结合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18名。

主要方向: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亚丽,女,1966年9月22日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科技处长,陕西省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1991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医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中,擅长诊治脑系疾病,对中风、头痛及帕金森病等具有深入的研究。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4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获得陕西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侯沛红,女,1960年12月29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教授,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陕西分会常委,陕西省糖尿病学会副主委,西安市神经内科学会常委。

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班。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神经康复临床工作20余年。工作严谨认真,带领神经内科积极进取、团结合作求发展,病区不断扩大,使科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把握学科前沿,在我省率先开展脑血管病先进的管理模式——卒中单元,神经康复等新技术的开展,提升了我院神经科在西安及全省的影响。主持西安市科委攻关项目“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早期疗效的影响”2008年结题,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相关因素研究

林海,男,1964年12月10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学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学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内科学会常委、学会秘书,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科学会委员,西安市学会常委。

198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后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神经病学专业),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具备了较坚实及全面的中医、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脑血管病及神经症具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参与完成及获奖的各级科研项目3项,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5项。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锐,男,1972年4月18日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200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病学专业,从事神经科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并在帕金森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擅长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帕金森病和Alzhimer病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5篇,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与4项。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研究

宋虎杰,男,1962年6月11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医儿科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学院西安教学部主任,陕西开泰脑积水研究所所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世针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中医医院院长”、“陕西省优秀中医医院院长”等称号。

先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脑病的工作25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脑积水、脑瘫、中风、癫痫等脑病的中医临床具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脑病“三位一体疗法”,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了《中国特色诊疗专家经验荟萃》、《脑积水》两部专著。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现在研的课题4项。其中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1项(课题名称:《三位一体综合方案改善小儿常压型脑积水精神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的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课题名称《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规范研究》)。参与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课题1项(课题名称:《小儿脑性瘫痪的中药熏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研究。》)。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

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瘫及脑积水的临床证治研究

闫炳苍,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兼神经内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4年延安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及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擅长癫痫、神经遗传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及植物人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曾于2000年进修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200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学位。目前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人、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中西医临床诊疗研究

刘晓萍,女,1955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儿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991年参加陕西省第四届儿科主治医师进修班系统学习西医儿科一年。曾担任儿科主任十余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危重病治疗与抢救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肾病、紫癜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当地有一定影响,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项。

主要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卉,女,1959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儿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 1991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进修西医儿科,1992年参加陕西省第一期儿童心理保健学习班学习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的诊治及智力测定等。毕业后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十年,经验丰富,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理论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危病

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紫癜、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及小儿肾病综合症等,在中西医结合儿科领域取得一定成就。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2部,完成科研课题3项。

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过敏性疾病及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韩玲,女,1985年7月5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儿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保合疗科科长,农工党咸阳市委会副主委。

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近30年,对小儿呼吸系统及肾病的临床及实验有较深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小儿热性病。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小儿热性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支江平,男,生于1959年10月,中西结合内科副教授、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专业,获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98年陕西省第七期西学中班结业;现任教于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长期从事《内科学》、《急诊医学》、《神经病学》等专业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有坚实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对内科学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擅长治疗消化、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治疗效果良好。公开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并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1项。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丁辉,男,1968年1月24日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公关协作组成员。

199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3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学习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主要从事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10余年,具备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证擅用经方治疗肝病、脾胃及杂病。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

中SCI收录1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3部,主持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重点资助课题1项。

主要研究方向: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张效科,男,1963年9月17日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从事《中医内科学》、《内科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5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内分泌疾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西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6项。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防治研究

宋宗良,男,1962年2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内科专业并留院工作,主要从事内分泌糖尿病专业。94年在北京师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专家祝谌予前辈,系统学习糖尿病的中医治疗;98年在四医大唐都医院进修内分泌专业,从事糖尿病的研究与防治。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内外糖尿病学术交流,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学风严谨,坚持教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0余年来,发表糖尿病相关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研究,参加桂龙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参加硝菔通结颗粒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同时指导进修、实习研究生医师数十名。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防治研究

王克穷,男,1961年3月28日生,博士学位,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200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的运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各类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乳腺病;在恶性肿瘤的辩证标准研究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温习发现,在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阶段,证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治疗手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恶性肿瘤的辩证标准研究中,采用文献调查和病案回顾性调查相结合之法,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制定调查表;创造性地将前瞻性队列研究运用于恶性肿瘤中医证型的动态研究之中,进而通过“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专家论证相结合所建立的“恶性肿瘤辨证标准”,既可以克服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等算法的某些不足,又能避免单纯只使用专家经验可能带来的主观偏见。在研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胃癌辨证标准的建立。项目批准编号:30873471。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在国家级及省部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辨证施治及规范化诊疗

李仁廷,男,1964年2月18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内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老年肿瘤专业委员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会员。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诊疗常规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这一顽症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的论文30余篇。目前承担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1项,参与完成了省中管局课题2项及咸阳市科技局课题1项。山仙颗粒抗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3)。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癌、肺癌、肝癌及消化道肿瘤。参与研制的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山仙颗粒”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及肝硬化已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有明显的抗肿瘤、防复发、转移的作用。采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及规范化治疗研究

张亚密,女,1969年6月22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内科副主任

医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1991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2008年于北京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熟练运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尤其对肺癌、肝癌、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独到建树,并积极探讨研究放化疗所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

目前主持陕西省教育厅、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项,参与完成陕西省科技厅、省中管局、咸阳市科技局课题5项,并获咸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曾主编《肿瘤病中医特色诊疗全书》、《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中医食疗20讲》、《常见病症实用简易疗法》4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治则及方药研究

史恒军,男,1957年9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暨内科、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副会长。

近年来,主编专著《实用男性疾病诊断治疗学》一部,《吴一纯学术经验辑要》一部。09年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以分中心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一五”课题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已培养研究生16人次。

主要研究方向:活血化瘀法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肿瘤的研究

任秦有,男,1960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第四军医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是名老中医夏天教授的中医学术师承制继承人。为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编专著《古今专科专病医案温热病》,参编《实用糖尿病学》、《实用男性

疾病诊断治疗学》。09年以第四申请人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目前承担省部级课题8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十一五”课题2项。指导研究生10人,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晚期肿瘤的研究

王建华,男,1954年8月24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外科学术带头人,肿瘤中心主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会理事,陕西省肿瘤学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考官,陕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1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载,曾任陕中附院普外科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对肝、胆、胰、消化道肿瘤外科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擅长肝胆外科高难度手术,迄今完成肝外胆道外科手术万余例,率先在我院开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断流、分流术,率先在我院开展肝癌肝叶、肝段切除术,率先在我院开展胃癌中晚期扩大根治术及联合脏器切除术。提倡对肿瘤患者的规范化手术治疗及个体化、系统性综合治疗。2006年被授予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医”。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肝胆外科与消化道疾病的研究

雷光焰,男,1963年6月11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兼粒子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民革十届省委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委会主任委员、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电化学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食管癌专委会常委、中国微创专委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常委等。2007年入选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

1987年毕业于原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96年于天津市肿瘤医院参加第29届全国肿瘤医师学习班,师从于著名胸外科专家张熙曾教授,1999年应邀于德国交流,200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肺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新技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肿瘤的特色新手段。成立了粒子治疗中心。主要研究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和新技术微创治疗,尤其是肺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主持陕西省科研课题2项,已完成卫生厅科研课题1项。获2008年西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肺癌的外科治疗研究。

王双全,男、1963年1月23日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兼职教授,普外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西电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普外分会委员、肝胆学组委员、西安市普外学会委员、陕西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陕西第二救护所副所长。

198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2003年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从事普外临床与教学工作25余年,具有丰富的普外临床与教学经验,特别对肝胆胰疾病诊疗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开展医院重大手术的项目开展,如:腹腔镜微创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切除术、肝门部肿瘤根治术、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胰腺炎研究等,2003—2004年完成肝脏移植手术3例。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持完成西安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

主要研究方向: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研究。

周军,男,1965年3月27日生,研究生学历,普通外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普通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普外学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委员。

1988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主要从事肝胆、普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并担任西医外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西医外科临床经验、手术技能及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肝胆外科疾病和消化道肿瘤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擅长诊治肝胆系统及腹部外科疑难疾病。并对肝硬化门

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的课题2项。先后获得咸阳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主要研究方向:肝胆疾病及急腹症研究

杨兴武,男,1966年10月31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外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肝腔镜外科主任,陕西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学组委员。

1990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进修。长期从事普外科医、教、研工作,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普外肝胆外科重大疑难病例的诊治,对腹腔镜下外科手术及各种微创手术有深入研究。成功完成了数十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胆道成形吻合术及门脉高压症断流、分流术,肝癌的超半肝切除术,能够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肝囊肿切开引流术等微创手术,能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肝胆外科各种复杂胆道手术,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肝胆管结石和梗阻性黄疸。先后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承担并参与咸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两项。“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荣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肝胆微创外科研究。

赵晓平,男,1963年10月18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全国中青年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脑病学会会员,陕西省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政协委员。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临床与理论知识,对神经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

验。在临床工作,擅长诊治神经外科系疾病,特别对重型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到之处,目前在微创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单鼻孔内镜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桥小脑角肿瘤、小脑肿瘤、侧脑室内肿瘤、鞍区肿瘤手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积水,脑瘫,脑外伤昏迷,脑萎缩,脑脊髓先天性疾病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影响。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4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9项。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外科疾病研究

胡珍渊,男,1965年12月5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外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外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1989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专业,主要从事《外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及临床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对神经外科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外科临床工作中,擅长诊治脑外伤及脑出血等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主持各级科研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外科疾病研究

武昌学,男,1959年4月8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咸阳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专业,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医学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娴熟,科研思路清晰、带教能力强。精通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诊治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及泌尿系结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1项。。

主要研究方向:前列腺疾病诊治研究

刘德玉,男,1953年2月4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骨伤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脊柱学会常委,中华疼痛学会会员,陕西省针刀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分会常务理事。

1979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从医至今,对创伤、骨病及各类脊柱伤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始终坚持继承中医传统疗法之精髓,并加以创新,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几代骨伤科专家的学术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病、肱骨髁上骨折等专科病症领域,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辩证治疗的新理论,共主持省级课题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申报专利1项。

主要研究方向:骨性关节炎临床与基础

杨利学,男,1961年10月24日生,骨科教授,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颈腰椎病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陕西省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带头人。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长期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骨伤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骨伤科生物力学》、《骨病学》、《骨科手术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00年10月完成陕西省名老中医师带徒3年学习并毕业,2003年9月上海《全国脊柱内固定新理论.新技术高级研讨班》毕业。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教学与总结,以及对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对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有深刻的理解,对骨科手术的设计与实施、操作要点、手术器材选择亦有深刻的体会。又通过对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在脊柱损伤及脊柱疾病专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擅长诊治脊柱损伤及脊柱疾病、骨科疑难杂症等。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公开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项。先后

获得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脊柱伤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刘继华,男,1959年5月3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骨伤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陕西省脊柱学会会员。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长期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骨伤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擅长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治。现主持省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4部。

主要研究方向:筋骨痛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智斌,男,1964年7月3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198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于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西安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广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进修学习,擅长四肢骨折,骨性关节炎、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并对骨病、颈肩痛有一定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骨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郝阳泉,男,41岁,硕士研究生学历,骨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骨伤教研室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全国统编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编委,《全国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编委,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

1993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7年获中西结合临床硕士学位,2008年至今参加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学习,攻读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具有扎实的中医、西医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骨伤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个体

化诊疗技术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了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水平。目前主持科研课题3项,参与课题3项,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一项。

研究方向为:股性关节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袁普卫,男,1979年12月8日出生,医学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骨科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学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实验骨伤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编委。

2006年11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连续两年荣获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并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2006届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在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09年9月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骨关节病研究所学习一年,师从全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目前主持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厅等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院内重点科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专项、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及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10余项,曾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已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 IM收录4篇,核心期刊20余篇。2009获咸阳市青年突击手及陕西中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10年获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2011年获咸阳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及青年突击手标兵称号。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骨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朱立国,男,1961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疗副院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骨伤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骨伤科)建设单位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骨伤科)建设项目协作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卫生部骨伤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全国颈椎病协作组组长,全国重点研究室筋伤研究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华裔骨科学会理事等职务。

近十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3项,同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课题10余项。参与研发国家级中药新药2种,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撰写专著9部,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30余人。

主要研究方向:脊柱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郝定均,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现任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和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脊髓损伤学科发展20年贡献奖获得者。兼任国际截瘫学会会员、北美脊柱学会会员、中残联脊髓损伤学会副会长、中华骨科学会常委、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西安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美中国际创伤杂志》主编,《中华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4种杂志编委。

1982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此专业临床工作27年,累计主刀脊柱外科手术1万余例,开展新技术30余项,发表脊柱专业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发明专利2项。完成科研成果10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及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各1项,参与科研项目1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7篇,主编《创伤脊

柱外科学》专著一部。

研究方向为:脊柱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周劲松,男,1959年2月9日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任西安市第五医院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西安市风湿病研究所所长、西安市骨质疏松学会主委、西安市骨科学会常委、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骨科学会脊柱专业组委员、陕西省激光医学会常委、西安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微量元素学会常委、《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编委、政协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等职。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曾于1996年赴维也纳大学医院进修显微外科,1998年为西安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 2008年获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管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医学的临床、教学、研究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发表论文近80篇,编写专著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多次获得省市局级科研科技、新技术、新业务奖。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脊柱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研究

阴小龙,男,1970年1月26日生,大学本科学历,骨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骨科副主任。

199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主要从事骨伤科专业15年,临床教学工作1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对骨科创伤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骨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关节疾病,对脊柱、四肢创伤治疗经验丰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课题1项。先后获得陕西省西安市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西安市新技术项目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骨缺损、骨不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闫星妹,女,1960年4月26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教授,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妇产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妇瘤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腔镜学会委员。

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医疗研究、教学工作近三十年,主要从事《妇产科学》、《微创妇科》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对妇科肿瘤的诊治及微创技术及盆底疾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负责在研局级课题2项。擅长解决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在不孕不育、妇科肿瘤的诊治及微创技术及女性尿失禁的诊疗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曾率先在西安地区开展腹腔镜妇科手术,获“西安市卫生局新技术项目一等奖”;曾赴德国作访问学者,成功承办了西安市第一届腹腔镜妇科手术研讨会;现已开展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千余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操作娴熟。参与了 “围产医学”著作的编写工作,近5年来分别在国家级、省部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西安市优秀医务工作者、西安市优秀院长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妇科肿瘤临床治疗研究

刘晓杭,女,1955年12月25日生,大学学历,教授,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妇产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妇产专业委员,西安分会妇产专业常委,陕西省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医学专业事故处理鉴定专家库成员。

197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主要从事《围产医学》、《妇产医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围产医学、妇产医学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妇产专业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妊娠期疾病及各种妇科手术。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各级各类课题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先后获西安市科技进步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围产医学的临床治疗研究

田正良,男,1956年9月21日生,本科学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委员。

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主要从事《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血液病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血液病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西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先后获得陕西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陈秀生,男,1962年12月24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研究员;现任陕西省检验学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临床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9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血液病生物化学专业,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临床生化》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对血液内科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血液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应用和建立新技术、新方法对人体疾病进行分析与诊断,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研究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杂志数十篇,参与完成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6项,主持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资助课题12项,其中主持完成陕西省星火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各1项,获得陕西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吉海旺,男,55岁。1954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内科学会副主委,陕西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中医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陕西风省湿病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陕西医学史分会副主委,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指导老师,陕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等职。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师承

教育指导老师.

197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有比较深入研究,2008年10月18日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风湿病学会颁发的“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贡献奖”.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参编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从书《名医与良方》、《名医与专》科两部著作,近年来承担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风湿病临床治疗研究

师建国,男,1956年2月5日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精神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西安曲江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司法鉴定人协会司法医学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等13份公开杂志的编委会编委或特约编委。

198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专业,主要从事《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专业课程的临床和教学工作近20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精神卫生基础理论知识,2002年首先提出了“成瘾医学”的新概念,在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擅长于恐惧症的诊断与治疗。

曾经先后赴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泰国访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项,现在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5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三等奖各1个,荣获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鼓励奖、荣获《大众医学》健康传播新生力量奖。荣获陕西省预防医学先进工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优秀工作者。2009年6月担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王宝安,男,1961年5月7日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精神卫生主任医师;现任宝鸡市康复医院院长、陕西中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198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系,主要从事《精神医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精神卫生及应用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对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精神卫生临床工作中,擅长诊治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先后获得宝鸡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宝鸡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焦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李炜东:男,生于1963年12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医精神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及陕西省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市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并从事《精神病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中西医结合精神科从事临床工作,运用中、西药物、仪器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综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建院五十年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患的经验,总结出成套方剂,运用于临床,收效颇丰。擅长治疗抑郁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及失眠症等精神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在心理治疗方面亦有独特的观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并主持参与完成科研课题。现有市级课题1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李巧兰,女,1956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医内科学教授,公

共卫生系主任,中医内科学老年病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神心理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科研协作组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养生保健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学院心身健康研究室主任。

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师承于张学文国医大师、王永炎院士、孙塑伦教授、姜良铎博士等。擅长诊治中风病、痴呆、头痛、眩晕、震颤、胃痛等及心身疾病。主要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研攻关课题“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慈善总会青少年艾滋病于性健康教育课题1项,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课题两项。主编、副主编、参编医学专著12部,教材2部,教参及题库各1部。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主要研究方向:躯体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孙权科,男,生于1962年4月22日,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学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所长,安宁医院院长,陕西省心理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应用与探索》杂志编委,《大众保健报》常务副社长等职。

二十余年来,致力于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具备全面而坚实的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知识,尤其在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深入、独到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一系列全新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在陕西省心理卫生界,陕西省心理学界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一致好评。主持了国家 “十五”重点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先后获得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优秀成果奖1项。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借助广泛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实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

谭庆荣,女,1956年10月出生,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后勤部育才奖获得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

197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后留校工作至今。199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香港中文大学进修学习。长期以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为研究方向,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军队重大专项、军队攻关课题等各类研究12项,在研科研基金800余万元。近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主编专著6部,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6名。

主要研究方向: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

杨来启,男,1958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现任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心里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神经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精神病学专业委员副主任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医卫生专业委员副主任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康复专业委员副主任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协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三部,获得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一项。发明专利3项,目前,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承全军“十一五”专项科研课题一项,治疗焦虑抑郁障碍的全军中医药专项重点课题一项,军区科研课题七项。 1993、

2003、2009年分别荣立三等功,2000年被军区表彰为科技新星,2001年被军区表彰为“九五”期间优秀医务科技工作者, 2005年被军区联勤部表彰为优秀党员,被分部表彰为建功军营十佳个人, 2009年分别被军区政治部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个人,联勤部表彰为百名标兵。2010年被表彰为全军医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研究方向: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

马居里,男,1952年3月6日生, 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西医临床医学院党总支书记。陕西中医学中西医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陕西省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中西医医结合内科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对中、西医内科学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西医内科临床医疗工作中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擅长诊治肾病、糖尿病等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被陕西省人事厅、卫生厅、中管局评为“陕西省名中医”。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8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过奖4项。

主要研究方向:肾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