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新一轮课改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不重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育是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想象犹如一条焊接已知和未知的焊条,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对于学生是何等的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大胆的想象空间,打破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育。
2、大胆表达,勇于发言
大部分的语文老师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级的增高,特
教学论文
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就越显得冷清。年级越高学生的惰性心理就越强,他们习惯于静态参与。现在语文教学在课改之风的吹动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总结。我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就是不愿意举手,后来我想了个办法,采用小组对抗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果然不错,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3、大胆质疑,张扬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思、疑、问、悟相结合,这更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帮助他们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论文
“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自己被教材感动,才能使学生感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翻开小学课本,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蕴涵其中,人类底蕴也蕴涵其中。如:《奶奶的白发》、《陈毅探母》,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教育儿童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叫“神州号” 》介绍了我国探索太空奥秘的新成果;《小池塘》引导儿童关注自然;《云房子》、《这儿真好》渗透了环保教育;《三个伙伴》启迪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微笑着承受一切》,《海轮·凯勒》,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因此,教师先要钻研教材,理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领悟课文中所渗透的感情,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深刻的思想等人文素养来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
2、激发情感,唤起学生内心体验
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情感诱因,由情入手,以文激情,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灵性,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客观事物存在着“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分。人们崇尚“真、善、美”,批驳“假、丑、恶”。但在客观生活中也有一部分
教学论文
人在传播“假、丑、恶”,在冲击人们正常的审美标准,学生更容易被这种诱惑所迷惑。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自己教育环节中对学生要进行什么是“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作品的过程就是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过程。学生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都与语文教学这一过程密切相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当我们在羡慕英国小学生从小具有的那种绅士风度的时候,当我们在赞叹日本小学生那种能团结全体,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也变成一种生命和情感的教育,变成一种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育,那么,学生也会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以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强调的是实用功能;今天,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我们要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决摒弃漠视个性、专制权威、冷漠无情、被动发展的假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尊重个性、宽容民主、融洽和谐、主动发展的真教育,而且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会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从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文化的改造,那么这种人文精神最终也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人生的火炬,为学生生命的成长筑起一道巍巍的精神长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