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理化学》学习辅导习题及答案

来源:六九路网
期末复习《物理化学》学习辅导材料之一

热 力 学

一、判断题:

1、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 CO2的热力学能和焓也 不( )

2、25℃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25℃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 ) 3

Δ

fHm

Θ

(800K)=0

( )

4、dU=nCv,mdT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都适用。 ( )

5、 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其所有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 ( )

6、 若系统的所有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则该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 ( )

7、 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 ) 8

( )

9、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 ) 10

( )

11、 一个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只有进行可逆过程才有熵变。 ( )

12、 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的终态,若经绝

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不到此终态。 ( )

1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 ( )

14、 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 0。 ( )

15、 系统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0,且有W’>G和( )

16、 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中压缩过程中

G <0,则此状态变化一定能发生。

S >0,则其相反的过程即绝热不可逆

S <0。( )

17、 临界温度是气体加压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 )

18、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 )

19、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 + W也由过程决定。 ( )

20、焓的定义式H = U + 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 21、焓的增加量( )

22、一个绝热过程Q = 0,但体系的 ( )

H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T不一定为零。

23、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

24、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过程达终态,这两过程的Q、W、U及

H是

(

)

25、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和零的。 ( )

26、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 )

27、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 )

28、某一过程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 )

29、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 )

30、绝热过程Q = 0,即( )

,所以dS = 0。

31、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熵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 )

32、绝热过程Q = 0,而由于( )

H = Q,因而H 等于零。

33、按Clausius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 )

34、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 (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

)

W>0,U>0。

( )

35、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 ) 36

S体

>0。

Cp-CV = nR。

( )

37、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 )

Q = 0,所以S=0。

二、填空题: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压缩至同一压力p,定温压缩过程的终态体积为V,可逆绝热压缩过程的终态体积V’,则V’ V。(选择填> 、= 、< ) 2、已知 则

f

HmΘ(CH3OH,l,298K)= mol,

Θ

fmH(CO,g,298K)= mol

CO(g)+2H2(g)==CH3OH(l)

rm

r

Hm

Θ

(298K)= ,3、25 ℃ C2H4(g)的

HΘ(298K)= 。

HΘ= mol ,H2O(l)

c

HmΘ= -1 mol ;CO2(g)的

fm

f

HmΘ= mol;则C2H4(g)的

deffm

HΘ= 。

>0 表示节流

4、焦耳-汤姆孙系数J-T膨胀后温度

J-T

节流膨胀前温度。(第二空选答高于、低于或等于) 5、理想气体在定温条件下向真空膨胀,0,S 0。(选择填>, <, =)

6、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普朗克说法的数学表达式为 。

7、1mol 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开始分别经可逆绝热膨胀(Ⅰ)与不可逆绝热膨胀(Ⅱ)至相同终态温度,则U(Ⅰ) U (Ⅱ),

U 0, H

S (Ⅰ) S (Ⅱ)。

(选择填>, <, =)

8、1mol理想气体从 p1= 节流膨胀到 p2=时的熵变为

S= 。

9、使一过程的

S=0,应满足的条件是 。

10、在隔离系统中发生某剧烈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及压力皆明显升高,则该系统的

S ; U ; H ;

A 。(选填>0, =0, <0或无法确定)

11、等式UUH0 适用于 。 VTpTVT12、298 K下的体积为2dm3的刚性绝热容器内装了 1 mol的O2(g)和2 mol的H2(g),发生反应生成液态水。该过程的

U = 。 13、有个学生对理想气体的某个公式记得不太清楚了,他只模糊记得的是 SnR 。你认为,这个公式的正确表达式中,x应xpT为 。

14、理想气体从某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压缩或定温可逆压缩到同一固定的体积,哪种过程所需的功大 。 15.理想气体的定温可逆膨胀体系做的功最 ,定温可逆压缩过

程环境做的功最 。

16.利用熵变判断某一过程的自发性,适用于 。 17.某一理想气体的

,则

。。

18.可逆热机的效率最 ,若用其牵引汽车,则速率最 .

(以下空填 >0, <0 或 =0)

19.一绝热气缸,有一无质量,无摩擦的活塞,内装理想气体和电阻丝,通以一定的电流,恒定外压,(1)以气体为体系,则Q ,W ;(2)以电阻丝为体系,则Q ,W 。

20.理想气体定温可逆膨胀过程中,W ,Q ,H 。 21.某体系进行一不可逆循环时,则环 。

U SS体

,环境的

22.非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H ,U ,S 。 23.理想气体定压膨胀,W ,Q ,U 三、选择题:

1. 关于循环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H 。

A、可逆过程一定是循环过程 B、循环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C、 D、

2.对热力学能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B、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不可测定的

)

C、 当理想气体的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改变 D、 体系的热力学能即为体系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3. 对常压下进行的气相化学反应,已知体系中各物质的等压热容与温度有关,下列有关基尔霍夫定律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由U1增加到U2,若分别按:(Ⅰ)等压(Ⅱ)等容和(Ⅲ)绝热从始态到终态,则

A、 C、

B、 D、

5.下列各式不受理想气体条件限制的是 ( A 、

B 、

)

C 、 D 、

6. 在、373K下,1molH2O(l)变成H2O(g)则( )

A、 Q < 0 B 、 △U = 0 C、 W > 0 D 、 △H > 0

7. 关于焓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H = Q适用于封闭体系等压只作功的过程 B 对于常压下的凝聚相,过程中△H ≈△U

C 对任何体系等压只作体积功的过程△H =△U – W D 对实际气体的恒容过程△H = △U + V△p

8. 理想气体从A态到B态沿二条等温途径进行:(I)可逆;(II)不可逆。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C

)

B D

9. 对封闭体系,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后,下列值中不能确定的是 (

)

A 恒容、无其它功过程的Q B 可逆过程的W C 任意过程的Q+ W D 绝热过程的W

10. 已知反应C(s)+O2(g)→CO2(g)的ΔrHmθ (298K)<0,若常温常压下在一具有刚壁的绝热容器中C和O2发生反应.则体系( )

A C

B D

11.(1)气体不可逆循环过程; (2)等温等压下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 (3)理想气体节流膨胀; (4)实际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这四个过程中,ΔU和ΔH均为零的是( )

A、(1)(2)(3) B、(1)(2)(4) C、(2)(3)(4) D、(1)(3)(4)

12. 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 kPa、 dm3的状态沿着p/T = 常数的可逆途径变化到的状态,其△H等于 (

)

A 5674 J B 3404 J C 2269 J

D 0

13. 对封闭体系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14. 对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15. 在298 K、 kPa下,反应Zn(s) + H2SO4(aq) → ZnSO4(aq) + H2(g)

放热,设此过程为(I);如将该反应放在原电池中进行,对外作电功,设此过程为(II)。则 (

)

A QⅠ=QⅡ,△UⅠ=△UⅡ B △HⅠ=△HⅡ,WⅠC △UⅠ<△UⅡ,QⅠ=△HⅡ D WⅠ>WⅡ,QⅠ=△HⅡ

16. 双原子理想气体,由400 K、 dm3先反抗恒外压绝热膨胀至体积为 dm3,再保持体积不变升温至400 K,则整个过程 (

)

A △U < 0 B △H > 0 C Q = –W D Q < –W

17.状态方程为p(Vm–b) = RT(常数b>0)的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W = 0 B △U = 0 C △T > 0 D 18. 对化学反应进度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ξ值与反应式的写法无关 B ξ值是体系的状态函数,其值不小于零

C 对指定的反应,ξ值与物质的选择有关 D 对指定的反应,随反应的进行ξ值不变

19. 关于生成焓△fH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的△fHm就是1 mol该物质所具有的焓值

B

C

D

)

20.

A △rHm(Ⅰ) >△rHm(Ⅱ) B △rHm(Ⅰ) <△rHm(Ⅱ) C △rHm(Ⅰ) =△rHm(Ⅱ) D △rHm(Ⅱ) > 0

21. 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分别经绝热可逆压缩和绝热不可逆压缩都升温1K,则两途径中均相等的一组物理量是 ( A W,△U,△p B △U, △H,△V C W,△U,△H D W,△H,△V

22. 苯在一具有刚性透热壁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而此容器被浸在298 K的水浴中。若以苯为体系,则此过程 (

)

)

A Q = 0,△U > 0,W > 0 B Q > 0,△U >0, W = 0 C Q < 0,△U < 0,W = 0 D Q < 0,△U = 0 ,W > 0 23. 状态方程为p(V–nb)=nRT常数(b>0)的气体进行节流膨胀时 (

)

A D

B C

24. 硫酸和水在敞开容器中混合,放出大量热,并有部分水汽化。若始态和终态均与环境处于热平衡,则 ( A C D

)

B

25.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

B 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可能的 C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过程

D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一定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26. 体系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有两条途径:I为可逆途径,II为不可逆途径。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

27、 在绝热封闭体系发生一过程中,体系的熵 (

A 必增加 B 必减少 C 不变 D 不能减

28. 1 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压缩和绝热不可逆压缩到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的熵分别为 S1和S2,则两者关系为 (

)

A S1= S2 B S1< S2 C S1> S2 D S1≥S2

29. 理想气体在绝热可逆膨胀中,对体系的ΔH和ΔS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ΔH > 0, ΔS > 0 B ΔH = 0, ΔS = 0 C ΔH < 0, ΔS = 0 D ΔH < 0, ΔS < 0

30. 270 K、 kPa时,1 mol水凝结成冰,对该过程来说,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

A ΔS体系+ΔS环境 ≥ 0 B ΔS体系+ΔS环境 > 0 C ΔS体系+ΔS环境 = 0 D ΔS体系+ΔS环境 < 0

31. 等温等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方向由ΔrHm和ΔrSm共同决定,自发进行的反应满足下列关系中的 (

)

A D

B C

32. 等温等压下过程可以自发进行时,肯定成立的关系是 (

)

A (ΔGT,p + Wf) > 0 B ΔGT,p < 0 C ΔS总 > 0 D ΔH S,p > 0

33. 已知金刚石和石墨的SmӨ(298K),分别为 J•K-1•mol-1和 J•K-1•mol-1,Vm分别为3.414 cm3•mol-1和5.310 cm3•mol-1,欲增加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趋势,则应 (

)

A 升高温度,降低压力 B 升高温度,增大压力 C 降低温度,降低压力 D 降低温度,增大压力

34. 某体系状态A径不可逆过程到状态B,再经可逆过程回到状态A,则体系的ΔG和ΔS满足下列关系中的哪一个 (

)

A ΔG > 0, ΔS > 0 B ΔG < 0, ΔS < 0 C ΔG > 0, ΔS = 0 D ΔG = 0, ΔS = 0

35. ( )

A 0 B C D

36. K和 kPa下的1 mol H2O(l),令其与 K的大热源接触并向真空

容器蒸发,变为 K、 kPa下的H2O(g),对这一过程可以判断过程方向的是 (

A D

)

B

C

37. 在等温等压下,将1molN2和1molO2混合,视N2和O2为理想气体,混合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一组状态函数是( )

A D

B C

38. 某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不做非体积功.Wf=0), 则 ( )

A C 39.

B

D

A C

B

D 40.

A C

41.

B D

A B C D 42.

A D

B C

43.

A D 44. A

B C

B 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 C D 45.

A D

B C

46. A

B

C

D 液体蒸气

压与外压无关

47. ( )

A

B

C

D

48.

A 理想气体恒外压等温压缩 B 263K、下,冰熔化为水

C 等温等压下,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 D 等温等压下电解水

49.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其熵变为 (

)

A B

C D

50、 理想气体定温自由膨胀过程为( )

A Q>0 BU<0 CW<0 D H=0

51、 已知反应H2(g)+(1/2)O2(g)==H2O(g)的标准摩尔焓[变]为rHm¢(T),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ΔrHm¢(T)是H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B、ΔrHm¢(T)是H2O(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C、ΔrHm¢(T)是 负值。 D、ΔrHm¢(T)与反应的

ΔrUm¢(T)在量值上不等

Δ

52、 对于只做膨胀功的封闭系统的(dA/dT)V值是:(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确定

53、 对封闭系统来说,当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没有确定的值是: ( )

A、Q B、Q+W C、W(Q=0) D、Q(W =0) 54、pVg=常数( g=Cp,m/CV,m)的适用条件是( )

A、绝热过程 B、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C、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D、绝热可逆过程

55、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 ( )

A、焓总是不变 B、热力学能总是增加 C、焓总是增加 D、热力学能总是减少

56、在隔离系统内( )

A、热力学能守恒,焓守恒 B、热力学能不一定守恒,焓守恒、

C、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 D、热力学能、焓均不一定守恒

57、从同一始态出发,理想气体经可逆和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A、可以到达同一终态 B、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C、可以到达同一终态 ,但给环境留下不同影响

58、从热力学四个基本过程可导出 =( )

AHUG(A)(B)(C)(D)    VSVTTpSpG59、对封闭的单组分均相系统,且W’=0时, 的值应是pT

USV( )

A、<0 B、>0 C、 =0 D、无法判断

60、1mol理想气体(1)经定温自由膨胀使体积增加1倍;(2)经定温可逆膨胀使体积增加1倍;(3)经绝热自由膨胀使体积增加1倍;(4)经绝热可逆膨胀使体积增加1倍。在下列结论中何者正确( )

A、S1= S2= S3= S4 B、S1=S2,S3=S4=0 C、S1=S4,S2=S3 D、S1= S2=S3,S4=0 61、和p下,水的摩尔汽化焓为·mol-1,1mol水的体积为18.8cm3,1mol水蒸气的体积为30 200cm3,1mol水蒸发为水蒸气的ΔU为( )。

A、·mol-1 B、·mol-1 C、·mol-1 D、·mol-1 62、戊烷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3520kJ·mol-1,CO2(g)和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395kJ·mol-1和-286kJ·mol-1,则戊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

A、2839kJ·mol-1 B、-2839kJ·mol-1 C、171kJ·mol-1 D、-171kJ·mol-1

63.273K, p有 .

时,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

A.W <0 B. H = QP C. H <0 D. U<

0

64.体系接受环境作功为160J,热力学能增加了200J,则体系 .

A.吸收热量40J B.吸收热量360J C.放出热量40J D.放出热量360J

65.在一绝热箱内,一电阻丝浸入水中,通以电流。若以水和电阻丝为体系,其余为环 境,则 .

A.Q > 0,W = 0,

> 0

C.Q = 0,W > 0,

U > 0 B.Q =0,W = 0,U U > 0 D.Q < 0,W = 0,

U < 0

66.任一体系经一循环过程回到始态,则不一定为零的是 .

A.G B.S C.U D.Q

67.对一理想气体,下列哪个关系式不正确 .

A. B.

C. D.

68.当热力学第一定律写成dU = δQ – pdV时,它适用于 .

A.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B.封闭体系的任一过程 C.封闭体系只做体积功过程 D.封闭体系的定压过程

69.在一绝热钢壁体系内,发生一化学反应,温度从T1→T2,压力由

p1→p2,则 .

A.Q >0,W >0,U > 0 B.Q = 0,W <0,U <

0

C.Q = 0,W >0,

= 0

U >0 D.Q = 0,W = 0,U 70.理想气体混合过程中,下列体系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

A.S >0 B.H =0 C.G = 0 D. U = 0

71.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体系的熵变 .

A.一定为零 B.一定大于零 C.一定为负 D.是温度的

函数

72.一封闭体系,从A→B变化时,经历可逆(R)和不可逆(IR)途径,则 .

A.Q R = Q IR B.

C.W R = W IR D.

7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中 . A.W = 0,Q>0,

>0,H>0

U>0,H=0 B.W>0,Q=0,UC.W<0,Q>0,U=0,H=0 D.W = 0,Q=0,U=0,

H=0

74.H2和O2在绝热定容的体系中生成水,则 .

A.Q=0,

H>0,S孤 = 0 B.Q>0,W = 0,U>0,S孤>0 D. Q=0,W = 0,

U>0

C.Q>0,

S孤>0

75.理想气体可逆定温压缩过程中,错误的有 .

A. D. H=0

76.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外压做绝热膨胀时,则 .

S 体= 0 B. U=0 C.Q<0

A. 焓总是不变的 B.热力学能总是不变的

C.焓总是增加的 D.热力学能总是减小的

77.环境的熵变等于 .

A.

四、计算题:

1.试求1mol理想气体从1000kPa,300K等温可逆膨胀至100kPa过程中的ΔU、ΔH、ΔS、Q、W、ΔG和ΔF。

2.mol理想气体从,2P0经下列两条途径到达压力为1 P0的终态:(1)等温可逆膨胀;(2)自由膨胀,试求这两过程的ΔU、ΔH、Q、W、ΔS、ΔG和ΔF.

3. 试求

B. C. D.

1mol理想气体从105Pa,300K等温可逆压缩至106Pa过程中的Δ

U、ΔH、Q、W、ΔS、

ΔG和ΔF.理想气体从, 106Pa下等温反抗恒外压105Pa膨胀至体积为原体积的10倍,试求这两过程的ΔU、ΔH、Q、W、ΔS、ΔG和ΔF.

4. 2mol,300K,×10

5

Pa下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在等外压下等温膨胀至内

外压相等后使其等

容升温至1000K压力为×104Pa,计算过程的ΔU、ΔH、Q、W、ΔS、ΔG和ΔF.

5、1mol理想气体,其Cv,m=21J·K-1·mol-1,从300K开始经历下列可逆过程,由状态I加

热至原温度的2倍,到状态II,(1)定容过程;(2)定压过程。求这两个过程的∆U 。

6、 298K时,1molCO(g)放在10molO2中充分燃烧,求(1)在298K时的∆rHm;(2)该反应在398K时的∆rHm。已知,CO2和CO的∆fHm分别为-·mol-1和-·mol-1,CO、CO2和O2的Cp,m 分别是 J·K-1·mol-1

、 J·K-1·mol-1和 J·K-1·mol-1。

7、 过冷CO2(l)在59℃,其蒸汽压为,同温度固体CO2(s)的蒸汽压为,求1mol过冷CO2(l)在该温度固化过程的S。已知,该过程中放热 J·g-1.

8、 1mol O2(理想气体)Cp,m= J·K-1·mol-1,处于293K,

采用不同途径升温至586K,求过程的Q、H、W、U。(1)定容过程;

(2)定压过程;(3)绝热过程。

9、计算20℃,,1mol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汽的汽化热。(已知,100℃,时,水的rHm=4067 kJ·mol-1,水的Cp,m= J·K-1·mol-1,水蒸汽的Cp,m= J·K-1·mol-1)

答案:

一、1、错,2、 错,3、 对,4、 对,5、对,6、错,7、对,8、错,9、错,10、错,

11、错,12、对,13、错,14、错,15、 对,16、 错, 17、对,18、 错,19、 错,

20.错,21.错,22.对,23.对,24.错,25错,26.错,27.错,28.错, 29对 ,

30.错,31.对,32.错,33.错,34.错,35.错, 36.错, 37.错

二、1、答: >。 2、答:mol ; mol。 3、答: mol 。

T , 低于。 5、答: = = >。 6、答: S*(0 K, 完pH4、答:美晶体)=0。

7、答: = ;<。 8、答: K。 9、答:绝热可逆过程;循环过程。

10、答:>0 ;=0 ;>0 ;<0 。 11、答:理想气体。 12、答:0 。13、答: p。

14、答: 绝热可逆压缩。15.最大,最小 16.孤立体系

17. 18.最高 最慢,19.(1)>0 <0 (2)< 0,

>0 20.<0, >0, =0, =0

21.= 0,>0 22. = 0,= 0,= 0 23.<0,>0,>0,

>0。 三

, 40. C 50、D 51、B 52、B 53、A,54、C,55、D 56、 C 57、 B58、 B 59、B 60、D

61、C 62、D 63.B 64.A 65.C 66.D 67.A 68. C 69. D 70. C 71. A 72..B 73.D 74.D 75.A 76.D 77.B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一、判断题:

1 克拉佩龙方程适用于纯物质的任何两相平衡。( ) 2 克—克方程比克拉佩龙方程的精确度高。( )

3 一定温度下的乙醇水溶液,可应用克—克方程式计算其饱和蒸气压。( )

4 将克—克方程的微分式用于纯物质的液气两相平衡,因为vapHm>0,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总是升高的。( )

5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总蒸气压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

6 理想混合气体中任意组分B的逸度就等于其分压力pB。( ) 7 因为溶入了溶质,故溶液的凝固点一定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 8 溶剂中溶入挥发性溶质,肯定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升高。( ) 9 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遵从亨利定律,溶质遵从拉乌尔定律( ) 10 理想液态混合物与其蒸气成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总压力p与液相组成xB呈线性关系。( )

11 如同理想气体一样,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

12 一定温度下,微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平衡气相分压成正比。( )

13 化学势是一广度量。( )

14 只有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 )

15 稀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

16 单组分系统的熔点随压力的变化可用克劳休斯-克拉佩龙方程解释。( )

17. 公式 dG = -SdT + Vdp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18. 某一体系达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

19.封闭体系中,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0,且有W/>G和G<0,则此变化过程一定能发生。( )

20.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 )

21.只有可逆过程的

,能得出 ,从而得到

G才可以直接计算。( )

22.凡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一定都是自发过程。( ) 23.只做体积功的封闭体系,

24.偏摩尔量就是化学势。( )

25.在一个多组分溶液中,只有溶质才有偏摩尔量。( )

的值一定大于零。( )

26.两组分混合成溶液时,没有热效应产生,此时形成的溶液为理想溶液。( )

27.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既适合于理想溶液,也适合于稀溶液。( ) 28.偏摩尔量因为与浓度有关,因此它不是一个强度性质。( ) 29.化学势判据就是Gibbs自由能判据。( )

30.自由能G是一状态函数,从始态I到终态II,不管经历何途径,G总是一定的。( ) 31.定温、定压及W/=0时,化学反应达平衡,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产物的化学势之和。( )

二、填空题:

1、由克拉佩龙方程导出克-克方程的积分式时所作的三个近似处理分别是(i) ;(ii) ;(iii) 。

2、贮罐中贮有20℃,40kPa的正丁烷,并且罐内温度、压力长期不变。已知正丁烷的标准沸点是,根据 ,可以推测出,贮罐内的正丁烷的聚集态是 态。

3、氧气和乙炔气溶于水中的亨利系数分别是×107Pa·kg·mol-1和133×108Pa·kg·mol-1,由亨利定律系数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在水中的溶解度。

4、28.15℃时,摩尔分数x(丙酮)=的 氯仿丙酮混合物的蒸气压为

29400Pa,饱和蒸气中氯仿的摩尔分数y(氯仿)=。已知纯氯仿在该温度下的蒸气压为29. 57kPa。以同温度下纯氯仿为标准态,氯仿在该真实液态混合物中的活度因子为 ;活度为 。

5、在温度T时某纯液体A的蒸气压为,当非挥发性组分B溶于A中,形成xA=的液态混合物时,液态混合物中A的蒸气压为,以纯液体A为 标准态,则组分A的活度为 ,活度因子为 。

6、某理想稀溶液的温度为T,压力为pΘ,溶剂A的摩尔分数为xA,则

A

组分A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0℃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的3倍,A和B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时,液相中A的摩尔分数为,则在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为 。

8、写出理想液态混合物任意组分B的化学势表达式:

9、0℃,压力下,O2(g)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2dm3/kg,则0℃时O2(g)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kx(O2)= Pa。

10、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某物质液气两相达到平衡,则两相的化学

势则

B

(l)与(l)与

B

(g)(g)都随之

;若维持压力一定,升高温度,

;但

B

BB

(l)比

B

(g)

,这是因为

11、某均相系统由组分A和B组成,则其偏摩尔体积的吉布斯-杜安方程是 。 12

-克

为 。 13

为 。

14、甲醇-乙醇、乙醇-水、水-盐酸三组混合物或溶液中,可看成理想

是 。

15、 对于理想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B,则

B

为 。

16 、在300K和平衡状态下,某组成为xB= 混合物上方B的蒸气压是纯B的饱和蒸气 压

60%

(i)B

是 ;(ii)B的活度因子

是 ;(iii)同温度下从此溶液中取出1mol的纯

B(组成可视为不变)则系统

G的变化

是 。

17、一般而言,溶剂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f与 。

18、 某非挥发性溶质的溶液通过半透膜与纯溶剂达渗透平衡,则此时溶液的蒸气压一定

纯溶剂的蒸气压。

19 、均相多组分系统中,组分B的偏摩尔体积定义VB为 。

20、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意组分B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21.在绝热定容的容器中,两种同温度的理想气体混合,G ,S ,H 。 22.理想溶液混合时,mixV , mixG , mixH 。

mix

S , 23.在孤立体系中(体积不变),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及压力明显升高,则该系统的S____、U____、H____ 、F____。 24.比较水的化学势的大小(此处p=):(填 >、< 或 =)

①μ(l,100℃, p) ____μ(g,100℃, p) ②μ(l,100℃, p) ____μ(l,100℃,2p)

③μ(g,100℃, p) ____μ(g,100℃,2p) ④μ(l,100℃,2p) ____μ(g,100℃,2p) ⑤μ(l,101℃, p) ____μ(g,101℃, p)

25.非理想溶液溶质的化学势表示式____,其标准态为____。 26.利用G≤0判断自发过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7.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某物质液汽两相达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μB(l)与μB(g)______;若维持压力不变,升高温度,则μB(l)和μB(g)都______;但μB(l)比μB(g)______。

28.理想溶液中任意组分B的化学势:μB=_______________。 29. 298K、,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2升,溶有萘,第二瓶为1升,溶有萘,若以μ1和μ2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将克拉佩龙方程用于H2O的液固两相平衡,因为Vm(H2O,1)<Vm(H2O,s),所以随着压力的增大,则H2O(1)的凝固点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2. 克-克方程式可用于( )

(A) 固-气及液-气两相平衡 (B) 固-液两相平衡

(C) 固-固两相平衡

3. 液体在其T, p满足克-克方程的条件下进行汽化的过程,以下各量中不变的是:( )

(A)摩尔热力学能 (B)摩尔体积 (C)摩尔吉布斯函数 (D)摩尔熵

ΔvapHmTb4. 特鲁顿(Trouton)规则(适用于不缔合液体)。

(A)21 J·mol-1·K-1 (B)88 J·K-1 (C)109 J·mol-1·K-1

ααβαβ(A)α (B) (C)ABAAAB5、在a、b两相中都含有A和B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三种情况正确的是: ( )6、 100℃,101 325Pa的液态H2O(l)的化学势ml, 100℃,101 325Pa的气态H2O(g)的化学势mg ,二者的关系为( )

lgl g

(A) m> m(B) m< m(C) m= m

l

g

7 、由A及B双组分构成的a和b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p下,物

βαβαβ(A)αAA (B)AB (C)AB质A由a相自发向b相转移的条件为( )

8、 某物质溶于互不相溶的两液相a和b中,该物质在a相以A的形式存在,在b相以A2形式存在,则定温定压下,两相平衡时( )

(A)α(A)β(A2) (B)α(A)2β(A2) (C)2α(A)β(A2)9、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是( )

(A)mixV=0, mixH=0, mixS>0, mixG<0 (B)mixV<0, mixH<0, mixS<0, mixG=0 (C) mixV>0, mixH>0, mixS=0, mixG=0 (D) mixV>0, mixH>0, mixS<0, mixG>0

10、 稀溶液的凝固点Tf与纯溶剂Tf*的凝固点比较,Tf (A)溶质必须是挥发性的 (B)析出的固相一定是固溶体 (C)析出的固相是纯溶剂 (D)析出的固相是纯溶质

11、若使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最大,应选择的条件是( )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12、25℃时,CH4(g)在H2O(l)和C6H6(l)中的亨利系数分别为×10Pa和57×10Pa ,则在相同的平衡气相分压p(CH4)下,CH4在水中与在苯中的平衡组成( )

6

9

(A)x(CH4,水) > x(CH4,苯) ,(B)x(CH4,水) < x(CH4,苯) (C)x(CH4,水) = x(CH4,苯)

13、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A的沸点、蒸气压和化学势分别为Tb*、

pA*和mA* ,加入少量不挥发性的溶质形成溶液之后分别变成Tb、 pA

和mA ,因此有( )

(A) Tb*< Tb, pA*< pA, ,mA* (B) Tb*> Tb, pA*> pA, ,mA* >mA

(C) Tb*> Tb, pA*< pA, ,mA* >mA (D) Tb*< Tb, pA*> pA, ,mA* >mA

14、已知环己烷、醋酸、萘、樟脑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f分别是、、及·kg · mol-1。今有一未知物能在上述四种溶剂着溶解,欲测定该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适宜的溶剂是( )

(A)萘 (B)樟脑 (C) 环己烷 (D)醋酸

15、在20℃和大气压力下,用凝固点降低法测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若所选的纯溶剂是苯,其正常凝固点为5.5℃,为使冷却过程在比较接近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冷浴内的恒温介质比较合适的是( )

(A)冰-水 (B)冰-盐水 (C)干冰-丙酮 (D)液氨

16、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 )

(A)与溶液的组成无关 (B)介于两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C) 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D)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17、 A和B两组分在定温定压下混和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则有:( )。

(A)mixH=0 (B)mixS=0 (C)mixA=0 (D)mixG=0 18 、指出关于亨利定律的下列几点说明中,错误的是()

(A)溶质在气相和在溶剂中的分子状态必须相同 (B)溶质必须是非挥发性的

(C)温度愈高或压力愈低,溶液愈稀,亨利定律愈准确

(D)对于混合气体,在总压力不太大时,亨利定律能分别适用于每一种气体,与其他气体的分压无关

19、40℃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纯液体B的两倍,组分A和B能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平衡气相中组分A和B的摩尔分数相等,则平衡液相中组分A和B的摩尔分数之比xA:xB=( )

(A)1:2 (B) 2:1 (C)3:2 (D)4:3

20、组分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已知在100℃时纯组分A的蒸气压为,纯组分B的蒸气压为,当A和B的两组分液态混合物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时,与液态混合物成平衡的蒸气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是( )

(A) 1 (B) 3/4 (C)2/3 (D) 1/2

21、在25℃时,·dm-3糖水的渗透压力为Π1, ·dm–3食盐水的渗透压为Π2,则 ( )。

(A)Π1>Π2 (B)Π1=Π2 (C)Π1<Π2 (D) 无法比较

22、氯仿(1)和丙酮(2)形成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在T时,测得总蒸气压为29 398Pa,蒸气中丙酮的摩尔分数y2=,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9 571Pa,则在液相中氯仿的活度a1为 ( )

(A) (B) (C) (D)

23、在一定温度、压力下,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平衡时液相中的摩尔分数xA/ xB=5,与溶液成平衡的气相中A的摩尔分数yA=,则A、B的饱和蒸气压之比为( )

(A) 5 (B) 1 (C) (D)

24.下列化学势是偏摩尔量的是 。

A. B. C. D. 。

25.在-10℃,p时,1mol过冷的水结成冰时,下述表示正确的是 。

A.B.C.D.

G <0,S体>0,S环>0,S孤>0; G >0,S体<0,S环<0,S孤<0; G <0,S体<0,S环>0,S孤>0; G >0,S体>0,S环<0,S孤<0。

26.下述化学势的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27.在,10132Pa,

A. C.

; D. 与 > <

的关系是 。 ; B.

=

; D.无法确定。

28.只做膨胀功的封闭体系, 的值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

确定。 29.某一过程

G =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A.任意的可逆过程; B.定温定压且只做体积功的过程;

C.定温定容且只做体积功的可逆过程; D.定温定压且只做体积功的可逆过

程。

30.1mol理想气体经一定温可逆膨胀过程,则 。

A.G = F B.

C.G < F D.无法确定

G > F

31.纯液体在正常相变点凝固,则下列量减小的是 。

A.S ; B.G ; C.蒸汽压; D.凝固热。

32.图中 点是稀溶液溶质的标准态。

A.a 点; B.b点; C.c点; D.d点。

33.温度为T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汽压为pA*,化学势为μA*,在1 p时,凝固点为 ,向A中加入少量溶质形成稀溶液,该溶质是不挥发的,则pA、μA、Tf的关系是 。

A.pA*<pA ,μA*<μA ,

A

<Tf ; B.pA*>pA ,μA*<μ, <Tf ;

C.pA*>pA ,μA*<μA ,

>Tf ; D.pA*>pA ,μA*>μA

, >Tf 。

34.在p下,当过冷水蒸气凝结为同温度的水,在该过程中正、负号无法确定的量是 。

A.

G B.S C.H D.U

35.实际气体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学势为 。

,其中标准态化

A.逸度f=p的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B.压力p =p的实际气体的化学

C.压力p =p的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D.逸度f=p的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36.理想气体的不可逆循环,∆G 。

A.<0 B.=0 C.>0; D.无

法确定

37.在α、β两相中含A、B两种物质,当达平衡时,正确的是 。

A. B. C.

38.多组分体系中,物质B的化学势随压力的变化率,即 的值 。

A.>0 B.<0 C.=0 D.无法

确定

四、计算题:

1、 400K,1mol理想气体由105 Pa定温可逆压缩至106 Pa,求该过程的Q、W、H 、S、G、U。

2、 计算:100℃, H2O(l) → 100℃,2× H2O(g) 的 G 3、 若纯A物质nA mol,纯B物质nB mol,两者混合为同温同压下的理想溶液,求在此过程中的G

4、 298K, p苯和甲苯组成的x苯= 的理想溶液,现将1mol苯从x苯= 的溶液中转移到x苯= 的溶液中,求该过程∆G的变化。(设不引起浓度上的改变)

5、 298K及 p下,将1mol苯溶于x苯= 的苯和甲苯的大量溶液中,求此过程中G的变化。

答案:

一、1、 对,2、 ,

3、 4、

5、 6、 对,7、 8、 9、

10、 对,11 、 12、 对13、 14、 对,15 、 16、 17.错 18.错 19.对 20.错 21.错 22.错 23.对 24.错 25.错 26.错 27.错 28.错 29.错 30.对 31.对

二、1、答:(i)因为Vm(g)>> Vm(l或s) 所以p[Vm(g)- Vm(l)]=p Vm(g)或p[Vm(g)- Vm(s)]=p Vm(g) ;(ii)将蒸气视为理想气体,即

Vm(g)=RT/p ;(iii)积分时,视vapHm为与温度T无关的常数。

2、答:由克-克方程算得正丁烷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p*(正丁烷,)=>40kPa ,3、答:氧气;乙炔气。 4、答:;。 5、答:;。6、答:

x,A(l,T)+RTlnxA。 7、答:。 8、答: B(l,T)+RTlnxB

9、答:×108。 10、 答:相等 ;减小;减小得慢。 (

/T)p= - SB= -S*m,B,而S*m,B(l)< S*m,B(g)

B

11、答:nAdVA+ nBdVB =0或 xAdVA+ xAdVB=0。12、答:纯物质的液-气或固-气两相平衡。

S13 答: SB 14、答:甲醇-乙醇。 nBT,p,n(C,CB)15、答:B= *b,B(l,T)+RTln(bB/b)。 16、答:;;-。 17、答:MA;(Tf*)2 ;

V19 答:  nBT,p,n(C,CB)fusm,A

H ;bB。 18、答:小于。

20 答:B(g)= b,B(g,T)+RTln(pB/p)

21. <0; = 0。 22. = 0,>0,<0, = 0。 23.>0; =0;>0;<0

24.=; <; <; <; > 25.

26.定温、定压、W/=0 27.μB(l)=μB(g); 减小, 减小得慢

28.μB=μB*(T,p)+RTlnxB 2 9.μ1=μ2。

三、1、B,2、A,3、C,4、B,5、B,6 、C, 7 、A, 8、C, 9、A,10、C, 11、B,

12、B,13、D,14 、B, 15、A ,16、B ,17、A, 18、B ,19、A ,20 、C,21 、C ,

22 、C, 23、C, 24.B,25.C ,26. D,27.B,28、B,29、D,30.A,31.A,32.B, 33.D,34.D,35.D,36.B,37.B,38.A。

相平衡 一、判断题:

1、相是指系统处于平衡时,系统中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都均匀的部分。( )

2、依据相律,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蒸气压应该是定值。( ) 3、依据相律,恒沸温合物的沸点不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 4、双组分相图中恒沸混合物的组成随外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 5、不可能用简单精馏的方法将二组分恒沸混合物分离为两个纯组分。( )

6、二组分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力介于二纯组分的整齐压之间。( )

7. 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 8.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

9.I2(s)= I2(g)平衡共存,因S = 2, R = 1, R/ = 0所以C = 1。( )

10.单组分体系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

11.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

12.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 13.部分互溶双液系总以相互共轭的两相平衡共存。( ) 14.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

15.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体系状态的点。( ) 16.三组分体系最多同时存在4个相。( )

17.完全互溶双液系T~x图中,溶液的沸点与纯组分的沸点的意义是一样的。( )

18.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的判断该体系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 )

19.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Raoult定律产 生负偏差。( )

20.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体系中A的摩尔分数 成正比。( )

二、填空题:

1、对三组分相图, 最多相数为 ;最大的自由度数为 ,它们

分别是 等

强度变量。

2 、在抽空的容器中放入NH4HCO3(s),发生反应NH4HCO3(s) ===== NH3 (g) + CO2 (g) + H2O (g) 且达到平衡,则这个系统的组分数(独立)=______;自由度数=_______。

3、AlCl3 溶于水后水解并有Al(OH)3沉淀生成.此系统的组分数为 ,自由度数为 。

4、将CaCO3(s)、CaO(s)和CO2(g)以任意比例混合,放入一密闭容器

中,一定温度下建立化学平衡,则系统的组分数C=______;相数 =_______;条件自由度数

=________。

5、将Ag2O(s)放在一个抽空的容器中,使之分解得到Ag(s)和O2(g)并达到平衡,则此时系统的组分数(独立)=______;自由度数=________。

6、CH4(g)与H2O(g)反应,部分转化为CO(g)和CO2(g)及H2(g),并达平衡,则系统的S =______;R =______;R′=______;C =______; =______;f =______。

7、将一定量NaCl(s)溶于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假设NaCl完全电离,H2O(l) 可建立电离平衡,离子无水合反应,则系统的S =______;R =______;R′=______;C =______;

=______;f =______。

8 、已知NaHCO3(s)热分解反应为2NaHCO3 == Na2CO3(s) + CO2(g) + H2O(g)

今将NaHCO3(s),Na2CO3(s),CO2和H2O(g)按任意比例混合,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当反应建立平衡时系统的R′=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

9、 450℃时,将与混合,由于的分解,最终得到和平衡共存的系统,则系统的组分数C =______;相数=______。

=______;条件自由度数f’ 10、Na2CO3(s)与 H2O(l) 可生成Na2CO3 H2O (s)、 Na2CO3 7H2O (s) 、 Na2CO3 10H2O (s),则30℃时,与Na2CO3 水溶液、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有 种。

11、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达到平衡(温度在900~1200K):

CaCO3(s)==CaO(s)+CO2(g); CO2(g)+H2(g)==CO(g)+H2O(g)

H2O(g)+CO(g)+CaO(s)==CaCO3(s)+H2(g)。

该系统的自由度=______。

12、CaCO3(s)、BaCO3(s)、CaO(s)、BaO(s)和CO2(g)构成一个多相平衡系统,这个系统的组分数(独立)=______;自由度数=________。 13、 FeCl3与 H2O 可生成四种水合物FeCl3 6H2O (s)、 2FeCl3 3H2O (s) 、 2FeCl3

5H2O (s)、 FeCl3

2H2O (s) ,这个系

统的组分数(独立)=______;在定压下最多有 相平衡共存种。

14、一个达到平衡的系统中有任意量ZnO(s)、Zn(s)、CO(g)、CO2(g)、C(s)五种物质,则这个系统的组分数(独立)=______;自由度数=________。

15、理想液态混合物定温p-xB(yB)相图最显著的特征是液相线为 。

16、一般有机物可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纯,当有机物的 和 越大时,提纯一定质量有机物需要的水蒸气越少,燃料越节省。 17、右图为两组分具有最高沸点的相图,若有组成为x0的溶液,经过精馏,则在塔顶得到 ,塔底得到 。 18、完全互溶的A,B二组分溶液,在xB=处,平衡蒸气压有最高值,那么组成xB=的溶液在气-平衡时,yB(g),xB(1),xB(总)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将xB=的溶液进行精馏, 塔顶将得到______________。

19、定压下A,B可形成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系统,最低恒沸点组成为xB=。 若进料组成为xB=的系统,在具有足够塔板数的精馏塔中精馏,塔顶将得到______________。塔底将得到______________。

20、35℃时,纯CH3COCH3的饱和蒸气压力为。 CH3COCH3与CHCl3组成溶液,当CHCl3的摩尔分数为时,溶液上CH3COCH3的蒸气压力为,则该溶液对CH3COCH3为 偏差。(选择正、负) 21、右图是水的相图。

(1)oa是———平衡曲线;

ob是———平衡曲线;

oc是______平衡曲线;

(2)o点称为________点;

oa线中止于a点,a点称为_______点;

(3)处于d点的水称为______水,它与水蒸气达到的平衡称为_______平衡。

22、乙烯腈(A)-水(B)-乙醚(C)在温度时的三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相图如图所示,则该相图中有 个二相区

23. 在25℃时,A,B,C三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溶液与固相A和B、C组成的气相呈平衡,则体系的自由度f = 。 A,B,C三物质组成的体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是 。

24.在石灰窑中,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 (g)已平衡,则该体系的组分数C= ,相数P = ,自由度数f = 。

25.CaCO3(s),CaO(s),BaCO3(s),BaO(s)和CO2(g)达到平衡时,此体系的相数是 ,

组分数是 ,自由度数是 。

26.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下沸腾变为气体,下述各量中增加的量是 ,减少的量是 ,不变的量是 。

A.蒸气压 B.摩尔气化热 C.摩尔熵 D.摩尔焓 E.吉布斯自由能

F.温度 G.外压 H.摩尔体积 I.亥姆霍兹自由能 27.已知水的平均气化热为·mol-1,若压力锅允许的最高温度为423K,此时压力锅内的压力为 kPa.

28.在一透明的真空容器中装入足够量的纯液体,若对其不断加热,

可见到 现象,若将容器不断冷却,又可见到 现象。

29.一个含有K+,Na+,NO3-,SO42-,四种离子的不饱和水溶液,其组分数为 。

30.已知温度T时,液体A的蒸气压为13330Pa,液体B的蒸气压为6665Pa,设A与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时,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

31.定温下水,苯甲酸,苯平衡体系中可以共存的最大相数为 。

32.二元液系相图中,共沸点的自由度数f = 。

三、选择题:

1 一个水溶液共有S种溶质,相互之间无化学反应。若使用只允许水出入的半透膜将此溶液与纯水分开,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面上的外压是pW,溶液面上的外压是ps,则该系统的自由度数为:( )

(A)f = S (B) f = S + 1 (C) f = S + 2 (D) f

= S + 3

2 NH4HS(s)和任意量的NH3(g)及H2 S(g)达平衡时有:( )。 (A)C=2,f=2,f =2 (B) C=1,f=2,f =1 (C) C=1,f=3,f =2 (D) C=1,f=2,f =3

3 若A(l)与B(l)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温度T时,纯A及纯B的饱和蒸气压pB>pA,则当混合物的组成为0<xB<1时,则在其蒸气压-组成图上可看出蒸气总压p与pA,pB的相对大小为:( )

(A) p>pB

*

*

*

*

*

(B)p<pA (C)pA<p<pB

***

4 对于恒沸混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具有确定组成 (B)平衡时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相同; (C)其沸点随外压的变化而变化 (D)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组成

5 已知硫可以有单斜硫,斜方硫,液态硫和气态硫四种存在状态。硫的这四种状态____稳定共存。

(A) 能够 (B) 不能够 (C) 不一定

6 二组分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系统的条件自由度数为:( )。

(A)0 (B) 1 (C) 2 (D) 3

7、 A(l)与B(l)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在一定温度下,纯A、纯B的饱和蒸气压p*A>p*B,则在该二组分的蒸气压组成图上的气、液两相平衡区,呈平衡的气、液两相的组成必有:( )

(A)yB>xB (B)yB<xB (C)yB=xB

8、 在101 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无固态碘存在)则该系统的条件自由度数为( )

(A) 1 (B) 2 (C) 0 (D) 3 9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Pa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A) 3种;(B) 2种;(C) 1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10 、将固体NH4HCO3(s) 放入真空容器中,恒温到400 K,NH4HCO3 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 NH4HCO3(s) === NH3(g) + H2O(g) + CO2(g) 系统的组分数C和自由度数f为:( )

(A) C=2,f =2; (B) C=2,f =2;

(C) C=2,f =0; (D) C=3,f =2。

11 某系统存在任意量C(s)、H2O(g)、CO(g)、CO2(g)、H2(g)五种物质,相互建立了下述三个平衡: H2O(g)+C(s) → H2(g) + CO(g)

CO2(g)+H2(g) → H2O + CO(g) CO2(g) + C(s) → 2CO(g)

则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C为:( )。

(A) 3 (B) 2 (C) 1 (D) 4

12 已知A,B两液体可组成无最高或最低恒沸点的液态完全互溶的系统,则将某一组成的溶液蒸馏可以获得:( )。

(A)一个纯组分和一个恒沸混合物 (B) 两个恒沸混合物 (C) 两个纯组分。

13 已知A和B二组分可组成具有最低恒沸点的液态完全互溶的系统,其t-x(y)如图所示。若把xB=的溶液进行精馏,在塔顶可以获得:( )。

(A) 纯组分A(l) (B)纯组分B(l) (C)最低恒沸混合物。

14 已知纯液体A与B,其沸点分别为t*A=116℃, t*B=80℃,A和B可以形成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将某一定组成的该液态混合物进行精馏(完全分离)时,则( )

(A) 在塔顶得到纯B (B) 在塔底得到纯B (C) 在塔

中间得到纯B

15 组分A(高沸点)与组分B(低沸点)形成完全互溶的二组分系统,在一定温度下,向纯B中加入少量的A,系统蒸气压力增大,则此系统为:( )。

(A) 有最高恒沸点的系统 (B) 不具有恒沸点的系统 (C) 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系统。

16 在pӨ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提纯某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系统的沸点( )

(A) 必低于 (B) 必高于 (C)取决于水与有机物的相对数量 (D)取决于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17 已知A与B可构成固熔体,在组分A中,若加入组分B可使固熔体的熔点提高,则组分B在此固熔体中的含量必( )组分B在液相中的含量。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不能确定

18 今有A(s) B(s) C(s) 三组分相图,图中三相平衡区为:( )。

( A) AFE; ( B) CFED; ( C ) AEB。

19 NaNO3(A)-KNO3(B)-H2O(C,l)三组分系统相图如图,今有系统点

a0,向系统中加入水,使系统点a1变为

(如图所示),则在a1状态下,可以从系统中分离出纯物质是( )

(A) C(l) (B) B(s) (C) A(s)

20.水煤气发生炉中共有C(s),H2O(g),CO(g), CO2(g)及H2(g)五种物质,

它们之能发生下述反应:CO2(g)+ C(s) = 2CO(g) CO2(g) + H2(g) = CO(g) + H2O(g)

H2O(g) + C(s) = H2(g) + CO(g) 则此体系的组分数、自由度数为 。

A.5;3 B.4;3 C.3;3 D .2;2

21.物质A与B可形成低共沸混合物E,已知纯A的沸点小于纯B的沸点,若将任意比例的A+B混合物在一个精馏塔中精馏,在塔顶的馏出物是 。

A.纯A B.纯B C.低共沸混合物 D.都有可能

22.Clapeyron-Clausius方程可适用于 。

A.I2(s)= I2(g) B.C(石墨)= C(金刚石) C.I2(g,T1,P1)= I2(g,T2,P2) D.I2(s) = I2(l)

23.将一透明容器抽成真空,放入固体碘,当温度为50℃时,可见到明显的碘升华现象,有紫色气体出现,若维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氧气使之压力达到100p时,将看到容器中 。 A.紫色变深 B.紫色变浅 C.颜色不变 D.有液态碘出现

24.在一定温度下,水在其饱和蒸气压下气化,下列各函数增量中 为零。

A. △U B.△H C.△S D.△G

25.在一定外压下,多组分体系的沸点 。

A. 有恒定值 B .随组分而变化 C .随浓度而变化 D. 随组分及浓度而变化

26.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沸点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

27.进行水蒸汽蒸馏的必要条件是 。

A.两种液体互不相溶 B .两种液体蒸气压都较大 C. 外压小于101kPa d.两种液体的沸点相近

28.液体A与液体B不相混溶,在一定温度T,当有B存在并且达到平衡时,液体A 的蒸气压为 。

A. 与体系中A的摩尔分数成比例 B.等于T温度下纯A的蒸气压

C. 大于T温度下纯A 的蒸气压

D. 与T 温度下纯B 的蒸气压之和等于体系的总压力。

29.氢气和石墨粉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发生化学反应,体系的组分数是 。

A.2 B.3 C.4 D.5

30.上述体系中,有催化剂存在时可生成n种碳氢化合物,平衡时组分数为 。

A.2 B.4 C.n + 2 D. n

31.相律适用于 。

A.封闭体系 B.敞开体系 C.非平衡敞开

体系

D.已达平衡的多相敞开体系

32.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 。

A. 仅是温度的函数 B. 仅是压力的函数

C. 同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D. 除了温度压力外,

还是其他因素的函数

33.在实验室的敞口容器中,装有单组分液体,如对其不断加热,则看到 。

A.沸腾现象 B.三相共存现象 C.临界现象 D.升

华现象

34.相图与相律之间的关系是 。

A.相图由相律推导得出

B.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不能违背相律 C.相图决定相律

D.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与相律无关

35.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相图可确定一定条件下体系由几相构成 B.相图可表示出平衡时每一相的组成如何 C.相图可表示达到相平衡所需时间长短

D.通过杠杆规则可在相图上计算各相的相对含量

36.三组分体系的最大自由度数及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为 。

A.3;3 B.3;4 C.4;4 D:

4;5

37.NH4HS(s)的分解压力为1 p时,反应NH4HS(s)= NH(+ H2S(g)3g)的标准平衡常数是 。

A.1 B.1/2 C.1/4

D.1/8

38.水的三相点附近其蒸发热为 kJ·mol-1,熔化热为 kJ·mol-1,则在三相点附近冰的升华热约为 。

A. kJ·mol-1

B. kJ·mol-1 C.– kJ·mol-1 D.– kJ·mol-1

A xB

39. 在相图上,当物系点处于 点时,只存在一个相。

A.恒沸点 B.熔点 C.临界点 D.最低共熔点

40.具有最低恒沸温度的某二组分体系,在其T-X相图的最低有 。

A.f = 0;xg = xl B.f = 1;xg = xl C.f = 0;xg > xl D.f = 1;xg > x

41.80℃时纯苯的蒸气压为 p,纯甲苯的蒸气压为 p,若有苯–甲苯气液平衡混合物在80℃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为y苯=,则液相组成x苯接近于 。

A. B.0.65 C. D.

四、计算题:

1、已知水在10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kPa ,汽化热为 kJ·mol-1,试计算(1)水在95℃时的饱和蒸气压。(2)水在 kPa下的沸点。 2、A、B两种液体形成理想溶液,在80℃容积为15升的空容器中加入及,混合物在容器内形成气液两相平衡,测得物系的压力为×105Pa,液体组成为含B的摩尔分数为x = ,求两纯液体在80℃时的饱和蒸气压,设液体体积可忽略。

答案:

一、1、对 ,2、对,3、 ,4、对,5、 对,6、对,7.对, 8.错,9.错,10.对,11.对,

12.错,13.错,14.错,15.对,16.错,17.错,18.对,19.错,20.错。

二、1、答:5;4 ; 温度、压力及其中任何两种物质的浓度。

2、答:1; 1。 3、 答: 3 ;3。 4、 答:2; 3; 0。

5、答: 2 1。 6 、答:5;2;0;3;1;4。 7、答: 5;1;2;2;1;3。

8、答: 0;3;3;2。 9、答:2;1 ;2。

10、答:1。 11、 答:3。 12、 答:3 ;0。 13 、答: 2 ;3。

14、答: 3 , 2。 15、 答:直线。

16、答:饱和蒸气压,,摩尔质量。 17、答: 纯B;恒沸混合物。

18、答: yB(g)> xB(总) > xB(1);xB=的恒沸混合物。 19、答: xB=的恒沸混合物;纯B。 20、答:负。

21、答:(1)气—液;气—固;液—固 。(2) 三相; 临界。(3)过冷;亚稳。

22、答:3。 23. 1;5 24. 2;3;1(该体系R/ = 0,R = 1)

25. 5;3;0 26. C;D;H;I;A;B;E;F;G

27. 28. 临界;三相共存 29. 4 30. 2/3 31. 4 32. 0 三、选择题:

1、D,2、 A,3、C,4、D, 5、B, 6、A,7、B, 8、B,9、C, 10 、C, 11、A, 12、 C, 13、C,14、A,15、C,16、A,17、A, 18、

C,19、 C, 20.C 21.C 22.A 23.A 24.D 25.D 26.A 27.A 28.B 29.A 30.A 31.D 32.C(组分数C = 2 P = 2 则F = 2) 33.A 34.B 35.C 36.D 37.C 38.B 39.C 40.A 41.D

化 学 平 衡 一、判断题:

1、某一反应在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当该反应的rGm<0时

( )

Δ

2、某一反应在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当该反应的标准

平衡常数Ky大于分压商Jy时,则该反应能正向进行。 ( )

3、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ΔrGy (T)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 )

因为 ,所以 是 4、

rGm(T) -RTlnK(T)rGm(T)在温度T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 ( )

5、如果某一反应在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当该反应的rGy=1( )

6、如果某一化学反应 时,则该反应的Ky随着温度 升高而减小。 ( )

7、标准平衡常数变了,平衡一定会移动。反之,平衡移动了,标准平衡常数一定会改变。( )

8、对于真实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y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

rHm0时,则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9、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条件下,一切吸热且熵减少的反应,均不能自发发生。 ( )10、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条件下,一切吸热且熵减少的反应,均不能自发发生。 ( )

11、理想气体反应,定温定容条件下添加惰性组分时,平衡将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

二、填空题:

1、反应:2CH4(g)+O2(g)===2CH3OH(g)在400K时的KΘ(400K)=1010,则反应: CH3OH(g) === CH4(g)+(1/2)O2(g)的K= 。

2、在温度T时将NH4HS(s)置于抽空的容器中,当反应NH4HS(s)===NH3(g)+H2S(g)达到平衡时,测得总压力为p,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

3、时,反应CuSO45H2O(s)==CuSO4(s)+5H2O(g)的KΘ =10-5,则此时平衡的水蒸气的分压力为 。

4、 732K时,反应 NH4Cl(s)==NH3(g)+HCl(g)的 rGΘ为 mol-1 ,rHΘ

Θ

(400K)

为154 kJ mol-1 ,则反应的rSΘ

=

J K-1mol-1

5、在定温下,向体积为V的真空容器内通入1mol的A2(g)和3mol

的B2(g),进行A2(g)+B2(g)==2AB(g)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生成的AB(g)的物质的量为n,若再通入2mol的A2(g),测得平衡时AB(g)的物质的量为2n,则上述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 。 6. 某气相反应A ==Y+ Z是吸热反应, 在 25 ℃时其标准平衡常数KΘ

=1 , 则25 ℃时反应的rSΘ0,此反应在40 ℃时的KΘ

)

25 ℃时的KΘ。 (选填 ,=,

7 某一温度下,反应C(s)+O2(g)==CO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K1 ,反应CO(g)+(1/2)O2(g)==CO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2,则同样温度下反应2C(s)+O2(g)==2CO(g)的标准平衡常数K3与K1,K2和的关系是= 。

8 723℃时反应Fe(s)+CO2(g)===FeO(s)+CO(g)的KΘ=,若气相

y(CO2)=, y(CO)= ,则反应将 。(选填“向右进

行” “向左进行” “达到平衡” )

9 写出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 ,写出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范特荷夫方程式) 。

10 反应C(s)+H2O(g)==CO(g)+H2(g),在400℃时达到平衡,rHΘm = kJ mol-1 ,为使平衡向右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1) ; (2) ; (3) ; (4) ; (5) ;

11. 由反应

______________。

,知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是

12. ,已知

在298K,该反应的K = __________。 13. 某反应

,则

,则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_。

14. 分解反应 在700K时分解压

力为600kPa,那么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为____________。(体系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15. 已知在1120℃下,反应:

则在相同温度下,反应

___________ 16. 某反应的

和T的关系是:

的标准平衡常数

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1,则应控制反应的温度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PCl5的分解反应PCl5(g) == PCl3(g) + Cl2(g) 在473 K达到平衡时PCl5(g) 有%分解,在573 K 达到平衡时,有97 %分解,则此反应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C)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零的反应;(D)在这两个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相等的反应。

2设有理想气体反应A(g)+B(g)==C(g),在温度T,体积V的容器中,三个组分的分压分别为pA、pB、pC时达到平衡,如果在T、V恒定时,注入物质的量为nD的惰性组分,则平衡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不能确定

3. 设反应 aA(g ) == yY(g) + zZ(g), 在 kPa、300 K下,A的转化率是600 K的2倍,而且在300 K下系统压力为101325 Pa的转化率是2×101 325 Pa的2 倍,故可推断该反应 ( )

(A)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C)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4.将20克CaCO3(s)和60克的CaCO3(s)分别放入抽真空、同容积的A容器和B容器中,且与同一定温热源相接触,达到化学平衡时CaCO3(s)部分分解为CaO(s)和CO2(g),若忽略固体体积,则两容器中CaCO3(s)的分解量为( )

(A)A容器中的多 (B)B容器中的多 (C)一样多 (D)不确定

5.理想气体反应N2O5(g)== N2O4(g)+1/2O2(g)的

rHӨ为×mol

-1。要增加N2O4(g)的产率可以(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C)提高压力 (D)定温定容加入惰性气体6. 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力

7有二个反应:①SO2(g)+(1/2)O2(g)===SO3(g) , KӨ1 ②2SO2(g)+O2(g)===2SO3(g) , KӨ2 则KӨ1与KӨ2的关系是:( )

(A) KӨ1 =KӨ2 (B) (KӨ1 )2=KӨ2 (C)

KӨ1 =(KӨ2)2

8 已知反应2NH3===N2+3H2的标准平衡常数为。同一条件下反应(1/2)N2+(3/2)H2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4 (B) ( C)2 (D) 1

9对于化学反应KӨ与T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若(B) 若

rH¢>0,T增加, KӨ增加 rH¢<0,T增加, KӨ增加

rH¢<0 ,T变而 KӨ不变

(C) rH¢>0或

10. 温度升高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1)降低; (2)增大; (3)恒定; (4)无法确定。 11.反应 2NO(g) + O2(g) == 2NO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1)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力; (2)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3)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力; (4)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 12、已知纯理想气体反应: aA + bB == yY + zZ

已知∑BnB > 0,则对于该反应,等温等压下添加惰性组分,平衡将:( )。 (A)向左移动;(B)不移动;(C)向右移动。

13、下列措施中肯定使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改变的是( )

(A) 增加某种产物的浓度

(B)加入反应物

(C)加入惰性气体 (D)改变反应温度 (E)增加系统的压力

14、在刚性密闭容器中,理想气体反应A(g)+B(g)===Y(g)达平衡,若在定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 C)不移动 (D)不能确定

15. 在T、P恒定的条件下,反应 条件是 .

A. B. C. D.

16、 反应 于 .

达到平衡的

,当O2消耗了时,反应进度 等

A. 0.2mol B. C. D. 无法确定

17、在T、P恒定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不一定成立

A. C.

B. D.

18、 关于气相物质参与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B. D.

19. 在298K条件下,

的分解压力为 .

A.

B.

C.

,则

D.

20. 在温度为117℃~237℃区间得出甲醇脱氧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为 .

。该反应在此区间的

A. - B. 88.082 C. - D.

21. 已知718K时, 反应

的分解压力的

,则此时分解

为 kJ/mol.

A. – B. –15.92 C. – D. –

22. 在标准状态下,红辰砂 =

时 .

A. 平衡

C. 23. 在

1000K

稳定 D. 无法判断哪一个更稳定

与黑辰砂 的转化反应: ,则在373K

,其

较 稳定 B. 与 处于

条件下,反应,上述反应的

,组成为

,当气相压力为

为 .

=0 D. 不

A.

能确定

>0 B. <0 C.

24. 在某一温度下,以真空容器中,引入 固体,将发生反

应: ,其标准平衡常数为K。设各种气体都是理想气体,总压力为p,欲使固体停止分解,K必须 .

A.

B. C. D.

25. 影响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为 .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力 D. 浓度

26. 已知某温度下反应

为 . A. /

的 和反应

,则反应

= + B. = C. = / D. =

27. 一定温度下,将纯 分解, =

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28. 298K时反应 在

A. 向生成

B.

=2

置于抽空的容器中,

,测得平衡时体系总压力为

发生,则

C. D. ,K

,若同温度下,

的分压各为100kPa的条件下,反应将 .

的反向进行 B. 正好达到平衡

的方

C. 难以判断其进行方向 D. 向生成 向进行

29.上题中,若 和 则反应将 .

A. 向生成

的分压分别为1000kPa和100kPa,

的方向进行 B. 正好达到平衡

的方

C. 难以确定其方向 D. 向生成

向进行

四、计算题:

1、将NH4HCO3(s)放入一真空容器内,在下分解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总压力为 P0,如果将NH4HCO3(s)放入事先充有NH3(g)、CO2(g)和H2O(g)的容器内,各气体的分压分别为 P0、 P0和 P0,问系统中NH4HCO3(s)能否分解

2、 700℃时反应

Fe(s)+ H2O(g)=FeO(s)+ H2 (g)的KP=,在此温度下,用

总压为1 P0的等摩尔H2O(g)与H2(g)的混合气处理FeO(s),它会被还原为Fe(s)吗如果和混合气体总压仍为1 P0,要使Fe(s)不被氧化,H2O(g)的分压最小应达多少

3、 反应

PCl5(g)=PCl3(s)+Cl2(g)在,下平衡后,测得PCl5(g)的离解度为

8试(1)计算反应的KP,(2)反应的ΔGm

4、 在真空容器内,放入固体

NH4HS于298K下分解为NH3(g)和H2S(g)。

容器内的压力为求(1)K0和KP的值,(2)当放入固体NH4HS时容器内已有40kPa H2S(g)求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3)若容器内原有的 NH3(g)问需加多少压力的H2S(g)才能形成固体NH4HS(s)

5、 900K

时,乙烷气体通过脱氧催化剂后,发生分解反应:

C2H6(g)=C2H4(g)+H2(g),此反应的ΔGm =若在该温度下维持总压为1 P0

求分解达平衡时乙烷的离解度。

6、 在1500K、 ,反应

,水蒸气的离解度为

的离解度为

;反应‚

求反应ƒ

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的高纯氢,在298K、

7、 半导体工业为了获得氧含量不大于

下让电解水得到氢气(%H2、%O2)通过催化剂,因发生反应

而消除氧。已知气态水的 问:反应后氢气的纯度能否达到要求

8、 乙烯气体与水在塔内发生催化加成,生成乙醇水溶液,试求该反应的

平衡常数。

已知:反应方程式是

25℃时,乙醇处于纯态的饱和蒸气压为7599 Pa,处于上述假想态

时,平衡分压为533Pa。

9、 将6%(物质的量分数)的 、12%的 与惰性气体混合,在100kPa下进行反应,试问在什么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有80%的

转变为

已:298K

时,

答案:一、1、答:√,2答:√,3、答: ,4、答:,5、答: ,6、答:√,7 答: 8 答:√ 9 答:√,10答 ,11答 。 二、1答: 1010 2答:1/4(p/p0)2 3 答:

4答: 5答:4 6答:

K7 答:1 8 答:向右进行

K2def2

9 答 Kexp- rGm/RT dlnK/dTrHm/(RT)2

10 答:(1)减小总压力;(2)增加水蒸气分压;(3)定温定压下加入惰性气体N2(g);(4)及时将产物CO和H2移走;(5)升高温度

11. 反应产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 12.

13. =1 14. = 15.

16.

三、1、A,2、C,3、B,4、C,5、B,6、B,7、B、8,C、9、

A,10、B,11、B,

12、C,13、D,14、C, ,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一、判断题:

1.反应速率系数( )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k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 3

( )

4.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 )

5.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

对温度

Eadef的

RT2dlnk变dT化

愈敏感。

( ) 6

Arrhenius

( )

7.对于元反应,反应速率系数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8.设对行反应正方向是放热的,并假定正、逆都是元反应,则升高温

数 。( )

9.连串反应的速率由其中最慢的一步决定,应此速率控制步骤的级数

( )

10.鞍点是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上的最高点,但它不是势能面上的最高

( )

11.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络合物就是一般反应历程中的活化分子。 ( )

12.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 )

13.光化学的量子效率不可能大于一。 ( )

14. 质量作用定律仅能用于元反应。 ( )

15.复杂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所以复杂反应的分子数是基元反应分子数之和。

16.当某反应对物质A的反应级数为负值时,该反应的速率随物质A的浓度升高而减小。

17.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NO+O3→NO2+O2,NO2+O→NO+O2中,NO是反应的中间体。

18.对于一个在定温、定压下,不做非膨胀功的化学反应来说,△G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19.某一反应A→B,A的半衰期为30分钟,那么该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为60分钟。

20.已知反应2A→P为零级反应,A的半衰期为30分钟,由此可知,A消耗3/4所需的时间为45分钟。

21.在任意条件中,任意一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不会小于零,但对于非基元反应,活化能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甚至为零。

22.凡是反应级数为分数的反应都是复杂反应,凡是反应的数为1,2和3的反应都是基元反应。

23.催化剂加速反应到达平衡是由于它提高了正反应的速率,同时降低可逆反应的速率。

24.某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48%,但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了较长时间,转化率只有%,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转化率,但不会超过48%。

25.在常温常压下将氢气和氧气混合,数日后尚未检测有任何变。所以在该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6.某化学反应是放热的,活化能较高,在没找到合适催化剂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的效率,反应应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1、某化学反应经证明是一级反应,它的速率系数在298K时是

k=3600)s-1,c0=1moldm-3。

(A)该反应初始速率

为 ;

0

(B)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 (C)设反应进行了1h,在这一时刻反应速率

1

为 。

2、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

3、若反应A+2BY是元反应,则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以写成 。

4、链反应的一般步骤是(i) ;(ii) ;(iii) 。

5、反应AY+Z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A,0=1moldm-3,初始速率

A,0

=dm-3s-1,假定该反应为二级,则其速度系数kA为 ,

半衰期t1/2为 。

6、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10-2min-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

7、反应活化能Ea=250kJmol-1,反应温度从300K升高到310K时,速率系数k增加 倍。

8、催化剂的共同特征是(i) ;

(ii) ; (iii) ;

9、固体催化剂一般由(i) ;(ii) ;(iii)

等部分组成。10、某反应A+B Y+Z,加催化剂后正反应速率系数

k’1

k1'与不加催化剂时正反应速率系数k1比值 104,则逆反应速率系

k1'k数比值 1= 。

k111、反应AY+Z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A,0=1moldm-3,初始速率

A,0

=dm-3s-1,假定该反应为二级,则其速度常数kA为 ,

半衰期t1/2为 。

12.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10-2S-1,初始浓度为·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

为 。

13.对于基元反应A+B→P,当A的浓度远远大于B的浓度时,该反应为 级,速率方程式为 。

14.某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为一级反应,已知某半衰期 经过16d后,该同位素的衰变率为_____。

15.2A→B为双分子基元反应,该反应的级数为___。

16.对峙反应A B,K+=,K-=,反应的半衰期为________。 17.在下列反应历程中,A+B→C,C→A+B,C→ P,k2>>k3,产物P生成的速率方程是________。

18.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耗掉3/4所需时间的倍,该反应的级数为 级。 三、选择题:

1.对元反应A+2B→C,若将其反应速率方程写为下列形式, dcA=6d(天),

dtkAcAcB

dcBkBcAcBdtdcCkCcAcBdt 则kA、kB、kC间的关系应为:( )

(A)kA = kB = kC (B) kA =2 kB = kC (C) kA =1/2 kB = kC 2.某反应,A→Y,其速率系数kA=,则该反应物A的浓度从×dm-3变到 mol×dm-3所需时间是( )

(A) (B) (C)1min。

3. 某反应,A→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4.元反应:H+Cl2→HCl+Cl的反应分子数是( )

(A)单分子反应 (B)双分子反应 (C)四分子反应 5. 下列双分子反应: (i)Br + Br→Br2

(ii)CH3CH2OH + CH3COOH → CH3CH2COOCH2CH3 (iii)CH4 +Br2→CH3Br + HBr

碰撞理论中的概率因子P的大小顺序为( )

(A)P(i)>P(iii)>P(ii) (B) P(i)(C) P(iii) 6.某反1应速率系数与各元反应速率系数的关系

EaE2E1 - E42k1kk22k412为 ,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与各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是( ) (A)

E1aE22E1 - E4(B)

(C)Ea=E2+(E1-2E4)1/2

Y 7.有两个都是一级的平行反应

k A k

Z

下列哪个关系式是错误的

k1ln22(A)kkcYt1/总

=k1+k2

2c(B)Z Ek1=Ek总12+E2

(D) 。

(C)

8.平行反应

若指前参量k0,1»k0,2,且E1>E2,当升高反应温度时,对提高Z的产率有利。请指出,下述解释中何者正确:( )

(A) 升高温度,可使k1>k2 (B) 升高温度可使反应①加快, 使反应②减慢

(C)升高温度,可使 k1/k2 增加。

9. 光气热分解的总反应为COCl2→CO + Cl2 ,该反应分为三步完成: (i)COCl2 2Cl+CO 快速可逆 (ii)Cl+COCl2→CO + Cl2 慢

(iii)Cl3 Cl2+Cl 快速可逆

dcCOCl2dt/2kcCOCl2c1Cl2总反应速率方程 ,则此总反应为( ) (A)级,双分子反应 (B) 级,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C)不存在反应级数与分子数

10. 光化学反应的初级反应A +hv=产物,其反应速率应当( ) (A)与反应物A浓度无关 (B)与反应物A浓度有关

(C)与反应物A浓度和 hn有关 11.催化剂的中毒是指催化剂( )

(A)对生物体有毒 (B)活性减少 (C)选择性消失 (D)活性或选择性减少或消失。

12.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为·l-1·s-1,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B.2 C..0 D-1

13.放射性Pb201的半衰期为8小时,1克放射性Pb201经24小时衰变后还剩

3g 4g 8g D.0g

14.对于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S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B.ΔH越负,反应速度

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活化能越小,反应

速率越快

15.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平衡的转率为25%,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应当 25%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

小于

16.某反应A+B=P,实验确定速率方程为 ,该反应

A.一定是基元反应 B.一定不是基元反应 C.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任一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的关系是

A.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B.反应级数小于反应分子

C.反应级数大于反应分子数 D.反应级数大于或等于反

应分子数

18.对于任一反应,反应级数

A.只能是正整数 B.只能是正数 C.只能是整数 D.可以是负分数

19.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

A.无关 B.成正比 C.成反比 D.二次方成正比

2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B→2D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dCA/dt=kACACB,也可表示为dCD/dt =kDCACB,速率常kD和kA的关系为

=kA =2kA =kA D.无关

21.下列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均不变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常数

D.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能发生的反应。

22、只有_______,才能有效地引发光化学反应。

A. 照射到反应体系上的光 B. 被反应体系吸收的光

C. 通过反应体系的光 D. 被反应体系反射的光

23、下列变化中_______不是光化学反应。

A. 光合作用 B. 摄影照像 C. 洛杉矶烟雾 D. 温室效应

24、在光敏反应中,吸收光量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

A. 光敏物质,反应中的能量给体 B. 光敏物质,反应中的能量受体 C. 非光敏物质,反应中的能量受体 D. 非光敏物质,反应中的能量给体 25、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_______。

A. 一定等于1 B. 一定大于1 C. 一定小于1 D. 上述三条都不对

四、计算题:

1.反应CH3NNCH3(g) → C2H6(g)+N2(g)为一级反应时,时,一密闭器中CH3NNCH3(g)原来

的压力为2332Pa,1000s后总压力为22732Pa,求k和t1/2。

2.某一级反应进行10min后,反应物消耗了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3.338K时,A2气体的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为×105Pa-1s-1,反应的活化能是

气体的初始压力为P(A2)=50Pa求353K时的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1/2.

4. 环氧乙烷的热分解是一级反应,在615K时,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0-3min-1反应的活

化能是mol求环氧乙烷在723K分解75%所需的时间。

时,N2O5气相分解的速率常数为,活化能是mol求的时 的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1/2。

6.乙烯热分解反应CH2CH2(g) → C2H2(g)+H2(g)为一级反应,在1073K时经10小时有50%乙烯分

解,已知该反应的活化能是mol,求反应在1573K下进行乙烯分解80%需多少时间

7.已知CO(CH2COOH)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速率常数在和时分别为×10-2s-1和×10- 4s-1,求反应的活化能.

8.某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在298K时分别为和×10-3MPa-1s-1在343K时二

者皆增为2倍求(1)298K时的平衡常数(2)正逆反应的活化能(3)反应热

9.硝基氨NH2NO2 当有碱存在时,分解为N2O和水,该反应为一级,当把50毫升硝基氨加到保

持7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时,经70分钟后在同温下有毫升干燥气体放出,

试求在15℃时,该溶液中硝基铵的半衰期。

10.设有物质A与等量物质B混合,反应至1000秒时,A消耗掉一半,问反应至2000秒时,A还

剩百分之几

(1)假定该反应为A的一级反应;

(2)假定该反应为一分子A与一分子B的二级反应; (3)假定该反应为零级。

11.某药物溶液分解30%便失去疗效,实验测得该药物在323K,333K,343K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10-4h-1、×10-3h-1和×10-3h-1,计算该药物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及在298K温度下保存该药物的有效期限

12.配制每毫升400单位的某种药物溶液,十一个月后,经分析每毫升含有300单位,若此药物溶液的分解服从一级反应,问:(1)配制40天后其含量为多少(2)药物分解一半,需多少天

13、 在的紫外光照射下,HI发生分解,2HI I2+H2当吸收光能300J时,HI分解了×10-3mol,求该反应的量子效率。

14、 反应池内盛有10.00cm3浓度为的草酸溶液,其中含光敏物质硫酸双氧铀UO2 SO4。用波长的光照射反应池,吸收光能后,草酸浓度降低为。求反应的量子效率。

15、 在480nm光照下C12与H2反应生成HCl,量子效率约为1×106。每吸收1J光能可生成多少HCl

16、 在光照下(CH3)2CO C2H6+CO若反应池容积为,温度为56.7℃,入射光强度为×时,丙酮蒸气的透光率为70%,照射后反应池的压力从升高到,求该反应的量子效率。

答案:一、1. 错,2. 错,3. 错,4. 错,5. 对,6. 对,7. 对,8. 错,9. 对,10. 对,

11. 对,12. 对,13. 错,14. 对,15. 错, 16. 对,17. 错,18. 错,19. 错,20.对,21.对,

22.错,23.错,24.对,25.错26.错

二、1、答: 10-4moldm-3s-1, s ,

10-5moldm-3s-1

2、答: t1/21dc2。 3、答: AkAcAcB。 cA,0kAdt4、答:链的引发; 链的传递; 链的终止。 5、答:kA= mol-1dm3s-1 ;t1/2=100 s。 6、答:t1/2=15min。

7、答:k(310K)/k(300K)=。

8、答:(i)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规律(方向与限度)

(ii)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为反应开辟了一条新途

径,与原途径同时进行

(iii)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9、答:主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 10、答:104。

11、答:kA= mol-1dm3s-1 ; t1/2=100 s。 12. 16.5S 13.准一级,dCp/dt=kCB。。 14. % 15、 2。 16. 137min. 17. dCP/dt=(k1k3/k2)CACB 18. 2级

三、。。。4.B 。5.A。6.B。7.B。8.C 。9.B。10.A。。. 13. C14. D 16. C 18. D 19. A 20. B 21. B 22. B 23. D 24. A 25. D

电解质溶液 一、判断题:

1、设ZnCl2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g±,

a34b/b则其离子平均活度 。 ( )

2、298K时,相同浓度(均为×kg-1)的KCl,CaCl2和LaCl3三种

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LaCl3。 ( )

3、 mol× kg-1的Ba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I = mol× kg-1。 ( )

4、AlCl3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若为b,则其离子强度I等于6b。 ( )

5、对于一切强电解质溶液-lng±=C|z+ z-|I1/2均能使用。 ( )

6、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区别是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由电

7、电解质溶液可以不偏离理想稀溶液所遵从的热力学规律。 ( ) 8

t+

+ t-

<1 。

( )

9、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无限稀薄的强电解质溶液。 ( )

10、无限稀薄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

-

相同单位电场强度下,三种溶液中的Cl迁移数相同。 ( )

11、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弱电解溶液的浓度,则

该弱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摩尔电导率减小。 ( )

c 作图外推的方法,可以求得HAc的无限稀薄摩尔12、用Λm对电导率。 ( )

13、在一定温度下稀释电解质溶液,摩尔电导率增大,而电导率的变化不一定增大。( )

14.恒温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电导率增大,摩尔电导率

减小。 ( )

15.以 对 作图,用外推法可以求得弱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 )

16.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既可应用于无限稀释的强电解质溶液,又可应

用于无限稀释的弱电解质溶液。 ( )

17.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 18.离( )

<1。

t + t >1。

19.表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以1mol元电荷为基本单元,另一种是以1mol电解质的量为基本单元,其值是一样的。 ( )

20.虽然电导率κ = Kcell /R ,但是电导率κ与电导池常数Kcell无关。 ( )

21.因为难溶盐的溶解度很小,可以近似认为难溶盐饱和溶液的

。 ( )

22.某电解质处于离子强度相同的不同溶液中,该电解质在各溶液中

的浓度不一样,但是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相同。 ( )

23.因为离子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 与平均活度系数 有相似的定义式,所以我们可以认为m = m 。 ( )

二、填空题:

1、等体积的 molkg1的LaCl3水溶液及 molkg1的NaCl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离子强度I=2、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定义为I=水溶液的 I =

molkg1。

,1 molkg1的CaCl2

3、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离子氛的电荷数。

4、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Cl,MgCl2,MgSO4的稀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大小是:

±

±

(NaCl)

±

(MgCl2)

(MgSO4)(选填“<” , “=” , “>” )。

=,则a± =

1

5、25℃时,1molkg1的BaCl2水溶液的

±

6、K2SO4水溶液质量摩尔浓度b=kg=

±

=,则a±

7、在稀溶液范围内,由于质点间的作用力性质不同,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的活度 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活度(选填“大于” , “小于” , “等于” ) 。

8、25℃时,AgCl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341104S·m1,所用水的电导率为160104 S·m1。则AgCl的电导率为 。 9、当等体积的

kg1的NaCl水溶液与kg1的BaCl2水溶液混合,

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I= 。

10.浓度为m的Al2(SO4)3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活度系数分别为 和 ,则: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 ,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 = ,离子平均活度 = 。

11.已知 (H ) =×10 S · m · mol , (Ac ) = ×10

S · m · mol ,而实验测得某醋酸溶液的 (HAc)=×10 S · m · mol-1,此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α = 。

12. mol · kg 的LaCl3溶液的离子强度I = 。 13.在温度一定和浓度比较小时,增大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该弱电解质的电导率κ ,摩尔电导率 。(增大、减小、不变)

14.在298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 是阴离子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

15.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 mol · dm 减小为 mol · dm

,则 。 16.电导率κ = Kcell /R ,电导率κ与电导池常数Kcell的关系为 。(正比、反比、无关)

17.在电解质溶液中独立运动的粒子是 。

18.电导滴定不需要 ,所以对于颜色较深或有混浊的溶液很有用。

19.和 数值的大小差别是因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与全部电离产

生的 不同造成的。 三、选择题:

1.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于:( )。 (A) 电解质为离子晶体和非离子晶体 (B) 全解离和非全解离 (C) 溶剂为水和非水 (D) 离子间作用强和弱

2.若下列电解质溶液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都为·kg-1,则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小的是:( )

(A)ZnSO4 (B)CaCl2 (C)KCl

3. 质量摩尔浓度为b,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系数)为g±的MgSO4溶液的活度aB为:( )。

22(B) b/b2b/b (A)

22

34b/b348b/b4(C) (D) 4.在25℃时, mol×kg-1的CaCl2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系数)为(g±)1与 mol×kg-1的CaSO4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g±)2的关系是:( )。

(A)( g± )1>(g±)2 (B)(g±)1 < (g±)2

(C)( g± )1=( g± )2 (D)(g±)1与 (g±)2无法比较 5. 0.001 mol × kgK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单位:mol × kg):( )。

(A)×10-3 (B)×10-3 (C)×10-3 (D)×10-3 6. 若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g± <1 ,主要原因是( )

(A)正负离子间的作用力大 (B)溶质与溶剂间的作用力大 (C)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力大 (D)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7. 若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g± >1 ,主要原因是( )

(A)正负离子间的作用力大 (B)溶质与溶剂间的作用力大 (C)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力大 (D)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8.下列电解质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 ) (A)×kg-1KCl (B) ×kg-1CaCl2 (C) ×kg-1LaCl3 (D) ×kg-1KCl

9.电解质B在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g± ,对于g±大小的下列判断那个正确( )

(A) g±≤1 (B) g±≥1 (C) (A) 、(B)都有可能 (D)

-1

-1

g± 恒小于1

10.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 )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大 (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 (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

(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11. 关于离子平均活度因子g±与电解质溶液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间的关系,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 (A)b增大,g±增大 (B) b增大,g±减小

(C)先b增大,g±增大 后 b增大,g±减小 (D)先b增大,g±减小 后 b增大,g±增大

12.在稀溶液范围内,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与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

(A)离子强度增大,平均活度因子增大 (B)离子强度增大,平均活度因子减小

(C)离子强度不影响平均活度因子的数值 (D)随离子强度变化,平均活度因子变化无规律

13.无限稀薄的KCl溶液中,Cl-离子的迁移数为,该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数为:( )。

(A) (B) (C) (D)

14. 通常,应用摩尔电导率这一概念时,就MgCl2溶液而言,正确的表述是:( )。 (A)

12ΛmMgCl2ΛmMgCl22(B) 1ΛmMgCl22ΛmMgCl22

1ΛmMgCl2ΛmMgCl22(C)

15. 科尔劳许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合于:( )。

(A)任意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 (B)任意浓度的弱电解质溶液 (C)无限稀薄的强或弱电解质溶液

16.在25℃无限稀薄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La3+ (B)Mg2+ (C) NH4+ (D) H+

17. CaCl2的无限稀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无限稀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为: (A)

CaCl2ΛmΛmCa2  ΛmCl-CaCl21ΛmΛmCa2  ΛmCl-2(B)

CaCl2ΛmΛmCa2  2ΛmCl-(C)

18.关于电导率,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是两极板为单位面积,其距离为单位长度时溶液的电导

(B)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是单位浓度的电解质的电导 (C)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相当于摩尔电导率的倒数 19.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A)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增大 (B)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增大

(C)随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D)随浓度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

20.298K无限稀的水溶液中,离子的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21.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

定律 B.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定律 定律

22.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CuSO4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 均活度系数 及m之间的关系为 。

A. C.

= · m B. = 4 · m D.

= 4 = 2

与离子平

· m · m

23.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是正、负离子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 。

A.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 C.任意电解质 D.无限稀的电解质溶液

24.下列溶液摩尔电导率最小的是 。

A. 1 mol · dm KCl水溶液 B. · dm HCl水溶液 C. · dm KOH溶液 D. · dm KCl水溶液

25.下列溶液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1 mol · dm KCl水溶液 B. · dm HCl水溶液 C. · dm KOH溶液 D. · dm KCl水溶液

26.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A. 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

大后减小

27.将AgNO3、CuCl2、FeCl3三种溶液用适当装置串联,通一定电量后,各阴极上析出金属的 。

A. 质量相同 B. 物质的量相同 C. 还原的离子个数相同 D. 都不相同

28.在相距1m、电极面积为1m 的两电极之间和在相距10m、电极面积为0.1m 的两电极之间,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同种电解质溶液,则二者 。

A. 电导率相同,电导相同; B. 电导率不相同,电

导相同;

C. 电导率相同,电导不相同; D. 电导率不相同,电

导也不相同。 四、计算题:

1、时,测出AgCl饱和溶液及配置此溶液的高纯水之к分别为×10-4和×10-4sm-1求AgCl在时溶解度和溶液积。

2、 时,用外推法得到下列强电解质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分别为

Λm∞[NH4Cl]=×10-2Sm2mol-1,Λm∞[NaHO]=×10-2Sm2mol-1,Λm∞[NaCl]=×10-2Sm2mol-1,求NH3·H2O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3、 时,LKCl

的к= sm-1同温度以某电导池分别充以LKCl和

L的NaSCN酒精溶液,测得其电阻分别为Ω和Ω求(1)电导池常数(2)该NaSCN溶液的Λm。

时, (KAc)= S · m · mol , (1/2K2SO4)= · m · mol ,(1/2H2SO4)= · m · mol ,计算该温度下 (HAc)。

5.已知298K时AgBr的溶度积Ksp = ×10 ,试计算该温度下AgBr饱和溶液的电导率。 ( Ag ) = ×10 S · m · mol , ( Br

) = ×10 S · m · mol 。 6.298K时,将浓度为 · dm 的NaOH水溶液盛在一电导池内,测得电导率为 S · m 。加入浓度为 · dm 的HCl水溶液后,电导率下降了 · m 。求 ⑴ NaOH溶液的摩尔电导率;(2)NaCl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7.298K时,SrSO4的饱和水溶液电导率为×10 S · m ,同一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10 S · m ,(1/2Sr )= ×10 S · m

· mol , (1/2SO )= ×10 S · m · mol ,计算SrSO4

在水中的溶解度。 8.计算混合电解质溶液 · kg Na2HPO4 和 mol · kg NaH2PO4的离子强度。 9.试用Debye – Hückel极限公式计算298K时, · kg 的K4[Fe (CN )6]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并与实验值( = )相对比,求其相对误差。

答案:

一、1.对2.错3.对4.对5.错6.对7.错8.错9.错10.错11.对12.错13.对14.错15.错16.对17.错 18.错19.错20.对21.对22.对23.错二、 1.答: mol· kg1。 2.答:

1bBz2B; 3 。 2B3、答:等于。 4、答:>;>。 5、答:。 6、答: 27。 7、答:大于。 8、答:9、答: molkg

1

104 S·m1

10. = ( · )

/ m ;

; =108 m; =(108 · ) m 11、 ,12. mol · kg 13、增大 减小 14、OH

15、增大,16、 无关 17、 离子 18、 指示剂 19、 离子数目

三、,,3. A,,, ,, ,9.C,10.A,,,13.B14.A,15.C,16.D,17.C, ,19.C, 24、A

原电池的电动势 一、判断题:

1、对于电池Ag(s) | AgNO3(b1) || AgNO3(b2) | Ag (s) ,b较小的一端为负极。 ( )

2.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时,ΔrGm=- kJ·mol-1。如将该化学反应安排在电池中进行,则需要环境对系统作功。( )

3.原电池在定温、定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ΔG =0。( ) 4.用能斯特公式算得电池的电动势为负值,表示此电池反应的方向是朝正向进行。 ( )

5.标准电极电势的数据就是每个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 ) 6.电池反应的电动势EMF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无关,而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ΔrGm 等则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

7.锌、银两金属片同时插入HCl水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池是可逆电池 。 ( )

8.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 9.H2-O2燃料电池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电极反应是一样的。 ( )

10.原电池的正极即为阳极,负极即为阴极。( )

11.E[H+(a=1)½ H2(p)½Pt]=0,是确定标准电极电势的国际惯例的规定值。( )

12.原电池电动势的定义为:没有电流通过的条件下,原电池两极的金属引线为同种金属时,电池两端的电势差。( ) 二、填空题:

1、 电池Pt(s)|Cl2(p1)|HCl( mol·kg1)| Cl2(p2)|Pt(s)的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电池反应,若p1 p2,则此电

池电动势

0(选填>,< =) 。

极,

2、电池Pb (s)| H2SO4(b) | PbO2(s)作为原电池时,负极是正极是极。

极;作为电解池时,阳极是

极,阴极是

3、原电池Ag (s) | AgNO3 mol·kg1) || AgNO3 mol·kg1) | Ag (s)相应的电池反应为_ _____, 25℃时的电动势为 。

4、Ag(s)|AgNO3(b1= mol·kg1, , 2

, 1

=)|| AgNO3(b2= mol·kg1, 。

EMF 0 , 则该电池可逆Ep=)|Ag(s)在25℃时的电动势EMF=

5、若已知某电池反应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放电时的反应热Qr

择填入0, 0,或=0)

rSm。(选

6、定温定压下原电池可逆放电时电池反应的焓变

r

HmQp。(选填,=,)

Tl ,E1= Tl 3+ + 3e

Tl ,E2=。

7、已知298K时,Tl + + e

则 298K时, Tl 3+ + 2e Tl +的 E3= V。

8、25℃时,E[SO42-|Ag2SO4 |Ag(s)]=, E[Ag+ |Ag(s)]= 。则Ag2SO4的溶度积Ksp= 。

9、可逆电池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为 。

10、发生反应: Zn + 2Fe3+ = Zn 2+ + 2Fe2+ 的原电池图式为 。

11、在双液电池中不同电解质溶液间或不同浓度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的接界处存在 电势,通常采用加 的方法来减少或消除。 12.在标准还原电极电势表上,还原电极电势大者为 极,还原电极电势小者为 极。

13.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1V,则可逆电池的E 值 ,可逆电极的φ 值 。

14.某电池反应可写成(1)H2 ( p ) + Cl2 ( p ) == 2HCl (a ) 或 (2) 1/2H2 ( p ) + 1/2Cl2 ( p ) == HCl (a ),这两种不同的表示式算出的E值 ,E 值 ,ΔrGm值 ,K 值 。(填相同或不同)

15.AgCl (s)电极属于 电极,其电极反应为 ,其电极表示式可写为 。

16.实验室最常用的参比电极为 ,其电极表示式为 。

17.原电池的电动势常用 进行测定,而不能用 或 直接测定。

18.测定溶液的pH值,可以用 和一已知电极电势的 组成电池,常用的 是甘汞电极, 是氢离子指示电极,但由于制作和使用不方便,常用 作氢离子指示电极。

19.根据电动势突变时加入滴定液的体积确定被分析离子的活度的方法称为 ,该方法更适用于 难以监控滴定终点的反应。 20.原电池在定温、定压可逆条件下放电时,电池反应的ΔrHm ΔrUm(=,>,<)。

三、选择题:

1.原电池在定温定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其在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为:( )。

(A) ΔrHm (B)零 (C)TΔrSm (D) rGm

2.298K时,电池反应H2(g) + (1/2)O2(g) ===H2O(l) 所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E MF,1,反应2 H2O(l) === 2 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EMF,2,则EMF,2和EMF,1的关系为:( )。

(A)EMF,2= -2EMF,1 (B)EMF,2=2EMF,1 (C)EMF,2= -EMF,1 (D)EMF,2= EMF,1 3. 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等于()。

(A) 零 (B) EMF (C)不一定 (D)随温度、压力的数值而变化

Δ

4.已知25℃时,E(Fe3+,Fe2+)=, E(Sn4+,Sn2+)=。今有一电池,其电池反应为 2Fe3+(a) +Sn2+(a) = 2Fe2+ (a) +Sn4+ (a) , 则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MF()为( )。

(A) (B) (C) (D)

5. 电池Hg(l) | Zn(a1) | ZnSO4(a2) | Zn(a3) | Hg(l)的电动势:( )。

(A)仅与a1,a3有关,与a2无关 (B)仅与a1,a2有关,与

a3无关

(C)仅与a2,a3有关,与a1无关 (D)与a1,a2,a3均无关 6. 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 (Cl-)无关的是:( )。

(A)Zn(s) | ZnCl2(aq) | Cl2(p) | Pt

(B) Zn(s) | ZnCl2(aq) | KCl(aq) |AgCl (s) | Ag (s) (C) Pt | H2(p1) | HCl(aq) |Cl2(p2) | Pt (D) Ag(s) | AgCl(s) | KCl(aq) |Cl2(p) | Pt

7. 通过电动势的测定,可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今欲求AgCl的活度积,则应设计的原电池为( )

(A)Ag(s) | AgCl(s) | HCl(aq) |Cl2(p) | Pt (B) Pt | Cl2(p) | HCl(aq) |AgCl (s) | Ag (s) (C) Ag(s) | AgNO3(aq) | | HCl(aq) | AgCl (s) | Ag (s) (D) Ag(s) | AgCl(s) | HCl(aq) | | AgNO3(aq) | Ag(s)

1 8.在25℃时,E1 =, Hg2e-Hg ,22

Hg22e-Hg , E2 =。 则

1Hg22 25℃时, 的2Hg2e-E3为

( )。

(A) (B) (C) (D)

9. 在25℃时,电池Pb(Hg)(a1)|Pb(NO3)2(aq)|Pb(Hg) (a2)中a1> a2,则其电动势E:( )。

(A) >0 (B) <0 (C) =0 (D) 无法确定

10. 298K时,质量摩尔浓度为 mol·kg-1 和 mol·kg-1HCl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J(1) 质量摩尔浓度为 mol·kg-1 和 mol·kg-1KCl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J(2) ,则有( )。

(A) EJ(1) =EJ(2) (B) EJ(1) >EJ(2) (C) EJ(1) EJ(1) <11、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正好相反,则其充电时正极和负极、

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 )

(A)正负极不变,阴阳极不变 (B)正负极不变,阴阳极

正好相反

(C)正负极改变,阴阳极不变 (D)正负极改变,阴阳极

正好相反

12.有甲、乙两电池如下,其电势关系为 。

甲 Pt,H2 ( p )│HCl (0.01M)║HCl (0.1M)│H2 ( p ),Pt 乙 Pt,H2 ( p )│HCl (0.01M)║Cl2 ( p )−Cl2 ( p )│HCl (0.1M)│H2 ( p ),Pt

A. E甲 = 乙 B. E甲 = E乙 C. E甲 =2 E乙 D. E甲 = 4E乙

13.某电池可以写成如下两种形式:

甲 1/2 H2 ( p ) + AgI (s)→ Ag (s) + HI (a)

乙 H2 ( p ) + 2AgI (s)→ 2Ag (s) + 2HI (a) 则 。

A. E甲 = E乙,K甲 =K乙 B. E甲 ≠ E乙,K甲 =K乙 C. E甲 = E乙,K甲≠ K乙 D. E甲 ≠ E乙,K甲 ≠ K乙

++2+

14.电池 (1)Cu (s)│Cu (a (a (s) Cu)║Cu (a Cu),Cu Cu)│Pt

2++2+

(2)Cu (s)│Cu (a Cu (a (s) Cu)║Cu (a Cu),Cu)│Pt

的反应均可写成Cu (s) + Cu (a Cu2+) → 2Cu (a Cu+),此两电池的

标准电池电动势E 及电池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能变化ΔrG 的关系为 。

A. ΔrG ,E 均相同 B. ΔrG 相同,E 不同

C. ΔrG 不同,E 相同 D. ΔrG , E 均不同

15.原电池在定温、定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其在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为 。

A. ΔrHm B. 零 C. TΔrSm D.

ΔrGm

16.在下列电池中液接电势不能被忽略的是 。

A. Pt,H2 ( p )│HCl (a)│H2 ( p ),Pt

B. Pt,H2 ( p )│HCl (a )║HCl (a )│H2 ( p ),Pt C. Pt,H2 ( p )│HCl (a )│HCl (a )│H2 ( p ),Pt

,H2 ( p )│HCl (a )│AgCl (s),Ag−Ag,AgCl (s)│HCl (a )│H2

( p ),Pt

17.298K时电池Pt (s),H2 ( p )│HCl (m)│H2 ( ),Pt (s)的电池电动势为 。

A. B. − C. D. −

18.已知298K时,Hg2Cl2 (s) +2e → 2Hg (l) +2 Cl (a Cl ) φ = V,

AgCl (s) + e → Ag (s) + Cl (a Cl ) φ = V,

当电池反应为Hg2Cl2 (s) +2Ag (s) →2AgCl (s) +2Hg (l)时,其标准电池电动势为 。

A. 0.050V B. − C. − D.

19.在应用电位差计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

A. 标准氢电极 B. 标准电池

C. 甘汞电极 D. 活度为1的电解质溶液

20.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正好相反,则其充电时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 。

A.正负极不变,阴阳极不变 B.正负极不变,阴阳极

正好相反

C.正负极改变,阴阳极不变 D.正负极改变,阴阳极

正好相反

21.标准氢电极是 。

,H2 ( p )│OH (a OH = 1) ,H2 ( p )│OH (a OH =10 ) ,H2 ( p )│H (a H =10 ) ,2 ( p )│H (a H = 1) 四.计算题

1.已知时有如下数据,物质 PbSO4(s) Pb2+ SO42-

ΔfHm0/kJmol-1 ΔfGm0/kJmol-1 求时电池Pb-PbSO4 (s)│SO42-││Pb2+│Pb(s)的E0和 (аE0/аT)P

2.已知时Ag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molAg(s)、AgCl(s)、Cl2(g)的标准熵分别是,和mol求时电池(Pt), Cl2(g) (P0) │HClL) │AgCl-Ag(1)电池的电动势;(2)电池以可逆方式放电时的热效应;(3)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时电池Ag-AgCl(s) │HCl(a) │Hg2Cl2-Hg(l),Pt的电动势E=×10-2V

温度系数(аE/аT)P =×10-4VK-1求时电池产生1F电量时电池反应的ΔG、ΔH、ΔS

4.(1)写出电池Zn(s) │ZnSO4(m=,Υ= │PbSO4-Pb的电池反应(2)时实验

测得电池的电动势E=求电池反应的ΔG

5.已知φ0(Ce4+/Ce2+)=,φ0(Fe2+/Fe3+)=,试将反应Ce4++Fe2+ =Ce2++Fe3+设计成电池并求出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的平衡常数。

6.写出下列电池Pb (s)│Pb (a Pb2+=║Cl (a Cl =│Cl2 ( p ),Pt (s)的电极反应和

电池反应,并计算298K时电池的电动势E、ΔrGm以及K ,并指明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已

知φ = − V,φ = V。

7.将下列反应Sn (a Sn2+) +Pb (a Pb2+) → Sn (a Sn4+) +Pb(s)设计为原电池,计算298K

时电池反应的ΔrG 和平衡常数K 。已知φ = ,φ = −。

8.电池Sb (s),Sb2O3 (s)│pH= 的缓冲溶液║饱和甘汞电极,298K时测得电池电动势E = ;如果将pH= 的缓冲溶液换为待测pH值的溶液,298K时测得电池电动势E = ,试计算待测溶液的pH值。 9.计算298K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

Ag (s),AgCl (s)│HCl (0.1m)│H2 ( ),Pt 已知298K时φ = V,AgCl (s)在水中饱和溶液的浓度为×10 mol · kg 。设活度系数均为1。

10.已知电池Zn (s)│ZnCl2 (0.008m)│AgCl (s),Ag (s) 298K时的电池电动势为,计算ZnCl2在该溶液中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298K时φ = V,φ = − V。 11.有一土壤溶液,用醌氢醌电极和标准AgCl (s),Ag (s) 电极组成电池,并用盐桥隔开,测得电池电动势为,测定时用醌氢醌电极作正极,298K时φ = ,

φ = 。(1)写出电池表示式以及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土壤溶液的pH值。

答案:

一、1. 答: √,2. 答:×,3. 答:×,4. 答:×,6. 答:×,7. 答:√,8. 答:×,9. 答:√,10. 答:×,11. 答:×,12. 答:√,13. 答:√。二、1、答: (-)2Cl( mol·kg1) Cl2(p1)+2e

(+):Cl2(p2)+2e2Cl(b= mol·kg1)

电池:Cl2(p2) Cl2(p1) E 0 2、答:阳;阴;正;负。

3、答: Ag+(b= mol·kg1) = Ag+(b= mol·kg1) EMF = 3、答: V。 5、答:>0 ;

0。

6、答:<。 7、答:。 8、答:×10-6。

9、答:电池及电极反应本身必须可逆;无液接电势;电池的工作条件可逆。

10、答: Zn(s) | Zn 2+ (a) || Fe3+[a(Fe3+) ] , Fe2+ [a(Fe2+) ] | Pt(s)。

11 液接界 盐桥 12正 负 13 不变 增加1V

14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15金属难溶盐 Ag (s) + Cl (a Cl ) →AgCl (s) + e ,Ag (s),AgCl (s)│Cl (a Cl )

16 甘汞电极 Hg (l),Hg2Cl2 (s)│Cl (a Cl ) 17 对消法 Volt计 万用电表

18 氢电极 参比电极 参比电极 氢电极 玻璃电极 19 电势滴定 指示剂 20 =

三、1. 答:C,2. 答: C, 3. 答:A,4.答: B,5.答:A,6.答:D,7.答: C, 8.答: A ,9.答:A ,10.答: B ,11.答: B。12、B 13、C ,14、B,15、C,16、C ,17、C, 18、A,19、B,20、B,21、D

表面现象 一、判断题:

1.液体的表面张力总是力图缩小液体的表面积。 ( )

2.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垂直。 ( )

3.分子间力越大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越大。 ( )

4.垂直插入水槽中一支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当在管中上升平衡液面

5.水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中呈凹液面,因附加压力p >0,所以表

Δ的。( )

6.在相同温度下,纯汞在玻璃毛吸管中呈凸液面,所以与之平衡的

饱和蒸气压必大于其平液面的蒸气压。 ( )

7.溶液表面张力总是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 )

8.某水溶液发生负吸附后,在干净的毛吸管中的上升高度比纯水在该

( )

9.通常物理吸附的速率较小,而化学吸附的速率较大。 ( )

10.兰缪尔定温吸附理论只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 )

1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 )

12.对大多数体系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 )

13.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

14. 在Gibbs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 )

15.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恒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 )

16.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力图扩大液体的表面积。 ( )

17.表面张力在数值上等于定温定压条件下,系统可逆地增加单位表

面积时环境对系统所做的非体积功。 ( )

18. 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反比。 ( )

19.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面的中心。 ( )

20.同温度下,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恒大于平液面的蒸气压。 ( ) 二、填空题:

1、通常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某液体与其

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

2、临界状态下,由于面张力

,所以液体的表

3、20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10 -3 N·m -1 , 在该温度下使水的表

2

面积增大4 cm ,则此过程的 G =

4、一个球形液滴在定温下与其蒸气成平衡时,液相压力p() 气相压力

p()(选填>,=,<号)。若液体表面张力为

,球形液滴半径为r,则 p() - p()= __ ____。

5、高度分散的小液滴的饱和蒸气pr*压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r为液滴的半径,将r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为 。

6、定压下纯液体(或纯固体)的化学势,温度T及分散度(用颗粒半

径r)表示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r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为 。

7、定温下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大而减小,则单位表面吸附量

0。(选填

8、铺展系数s与 (气/液),=展,则s{T}

(气/固), (液/固)的关系是s 若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铺

0。(选填,=,)

,吸附分子层是

层。

10、气体被固体吸附的过程其熵变

,= ,

{}

rrr9、物理吸附的吸附力是

S0,焓变H0。 (选填,=,)

11、由于新相难以形成而出现的四种常见的亚稳态是 12、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为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

13、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 ,其中b为吸

附系数, 是 ,p/Γ对 作图得一条

直线,直线的截距是 ,斜率是1/Γm。

14、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 关

系,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

关系。

15、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等温吸附时,

, ,

三、选择题:

1、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 ),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 )。

(A)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B)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气相 (C)沿液体的切线方向 (D)无确定的方向

2、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是: ( )。 (A)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 (B)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增加 (C)温度对表面张力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3、在定温定压下影响物质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是()。 (A) 仅有表面积As

(B)仅有表面张力s (C)表面积As 和表面张力s (D)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4、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是( )。 (A)由于存在表面

(B)由于在表面上存在表面张力s

(C)由于表面张力s 的存在,在弯曲表面两边压力不同 (D)难于确定

5、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注入少许水(水润湿玻璃),在毛细管中水平水柱的两端呈凹液面,当在右端水凹面处加热,毛细管中的水向何端移动(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动 (D)难以确定

6、今有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s,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 )。

p2rp2rp4r7、在定温下,同成分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液球的饱和蒸气压pr,1*(大球)和pr,2* (小球)存在( )的关系。

(A) pr,1* > pr,2* (B) pr,1*= pr,2* (C) pr,1* < pr,2* (D)不能确定

8、今有反应 CaCO3(s) = CaO(s)+CO2(g)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现在不改变温度和CO2 的分压力,也不改变CaO(s)的颗粒大小,只降低CaCO3(s)的颗粒直径,增加分散度,则平衡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发生移动

9、某物质B在溶液表面的吸附达到平衡时,则B物质在表面的化学势mB(表)与溶液内部B物质的化学势mB (内)的关系是( )

(A) mB(表) > mB (内) (B) mB(表) < mB(内) (C) mB(表) = mB (内) (D)不能确定 10、接触角是指:

(A)g/l界面经过液体至l/s界面间的夹角 (B)l/g界面经过气相至g/s界面间的夹角 (C)g/s界面经过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

(D)l/g界面经过气相和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

11、高分散度固体表面吸附气体后,可使固体表面的吉布斯函数( )。

(A)降低 (B)增加 (C)不改变 12、兰谬尔吸附定温式适用于( ) (A)化学吸附 (B)物理吸附 (C)单分子吸附 (D)多分子吸附

13.已知2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10-2N·m-1,在此温度和压力 下将水的表面积可逆地增大10cm2时,体系的 等于 。

A. 10-5J B. 10-5J C. 10-1J D. 10-1J

14.在定温定压条件下,将10g水的表面积增大2倍,做功W,水的Gibbs自由能变化为 ,则 。 A. 能回答

=W B.

=-W C.

W D.不

15. 将装有润湿性液体的毛细管水平放置,在其右端加热,则管内液体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左右来回移动

16.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 基本无关。

A.温度 B.液体密度 C.大气压力 D.重力加速度

17.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18.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则 。

A.水会不断冒出 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

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 D.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19.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 是错误的。

A. 毛细管壁必须清洁干净 B.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 毛细管必须垂直放置 D.毛细管须插入液体内部一定深度

20.在干净的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毛细管中注入纯水,两侧液柱的高度相同,然后用微量注射器从右侧注入少许正丁酸水溶液,两侧液柱的高度将是 。

A.相同 B.左侧高于右侧 C.右侧高于左侧 D.不能确定

21.在三通活塞两端涂上肥皂液,关闭右端,在左端吹一大泡,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小泡,然后使左右两端相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B.小泡变小,大泡变大 C.两泡大小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22.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发生 。

A. 晶体粒子变大,晶粒数减小

B. 晶体粒子变小,晶粒数增多

C. 晶体粒子大小和数目均保持不变

D. 大小晶体粒子尺寸趋于相等,晶粒数保持不

23.在一支干净的、水平放置的、内径均匀的玻璃毛细管中部注入一滴纯水,形成一自由移动的液柱。然后用微量注射器向液柱右侧注入少量NaCl水溶液,假设接触角 不变,则液柱将 。 A. 不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判断

24.在潮湿的空气中,放有3只粗细不等的毛细管,其半径大小顺序为:

r1>r2>r3,则毛细管内水蒸气易于凝结的顺序是 。

A.1,2,3 B.2,3,1 C.3,2,1 D无法判断

25.人工降雨是将AgI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冷量 B.湿度 C.晶核 D.温度 26.下面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 不正确。 A.吸附力基于van der Waals力,吸附一般没有选择性 B.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吸附速度较快,吸附热较小 D.吸附较稳定,不易解吸 吸附等温式

适用于 .

A.低压 B.中压 C.高压 D.任何压力

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假设是 .

A. 理想气体行为 B. 吸附与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C. 吸附热为一常数,不随吸附过程变化 D.平整的固体表面

29.多孔固体表面易吸附水蒸气,而不易吸附氧气、氮气,主要原因是 .

A. 水蒸气分子量比O2、N2小 B. 水蒸气分子的极性比O2、N2要大 ; C. 水蒸气的凝聚温度比O2、N2高; D. 水蒸气在空气中含量比O2、N2要少 。 3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药中加入润湿剂可使

铺展;

B、防水布上涂表面活性剂使

减小,药液在植物表面易于

减小,水珠在其上不易铺展;

C、泡沫浮选法中捕集剂极性基吸附在矿石表面,非极性基向外易被吸附在泡沫上;

D、起泡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大液体表面张力。

31. 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界面变化是 .

A、增加液体表面和固-液界面,减小固体表面 B、增加固-液界面,减小固体表面

C、减小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增加固-液界面 D、增加固体表面和固-液界面,液体表面不变

32. 液体1能在与之不互溶的液体2上铺展开的条件是 .

A. C.

B. D.

33. 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表面张力间的关系 . A. 定

B.

C.

D.无法确

34. 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固液间的接触角 .

A.

B.

C.

D.

35. 将一滴水银滴在玻璃板上,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 A. D.

四、计算题:

1.开尔文公式也可用于固态化合物球形粒子分解压力的计算。已知CaCO3(s)在时 密度为3900kg m-3,表面张力为 m-1,分解压力为,若将CaCO3(s)研磨 为半径为30 10-9m的粉末,求其在时的分解压力。

B. C.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使气温降至298K, 水气的过饱和度p/ps达4。已知g=9.8m s-2,m-3计算(1)

= N m-1, =1000kg

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2)每一雨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3.在盛有汞的容器中插入半径为 10-4m的毛细管,若毛细管内汞面下降h=0.0136m,汞与毛细管的接触角 =14 ,, =13550kg m-3。求汞在实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4、 钢包(盛钢水的桶)底部有一透气砖,通过透气砖的透气孔,可以向钢包内吹入惰性 气体氩气,以赶走包内氧气,净化钢水。为了在不吹氩气时钢水不从透气孔中漏出来,求透 气砖的透气孔的最大半径为多少(已知钢水深2m,密度

,表面张力

,重力加速度

)。

,钢水与孔壁的接触角

5、298K时,从一稀肥皂水溶液上刮下极薄的一层液体来,液膜表面积为 ,得到

溶液(重 kg),其中肥皂含量为 ,而溶液体

相内同

样体积的溶剂中含肥皂

计算溶

,试根据Gibbs吸附公式和

液的表面张力。已知298K时纯水的表面张力

6、 已知在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3,其饱和吸附量为 dm3 kg-1,当CHCl3的分压为时,平衡吸附量为 dm3 kg-1。

求(1)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中b的值; (2)CHCl3的分压为时,平衡吸附量为多少

7、有体积各为100 和10 ,内含同种气体各100mg和10mg㎎的同温容器各一个,分别加入1g活性炭时,哪一容器中气体被吸附得多为什么

8、请导出A,B两种吸附质在同一表面上吸附时的吸附等温式。(设

A,B都符合Langmair吸附)。

答案:

一、1. 对 2. 错 3. 对 4. 错 5. 对6. 对7. 错8.错9.错10.对11.错 12.对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对 18.错 19.对 20.对

二、1、答:饱和蒸气;空气。 2、答:界面消失;趋于零。

3、答:3. ×10 -5 J 。 4、答:> ; 2/r。 5、答: r3 >r2 > r1 。 6.答: r1 8、答:-[ (气-液)+ (气-固)+ (液-固)] ; 。 9、答: 范德华力;单或多分子。 10、答: ; 。

11、答:过饱和蒸汽、过饱和溶液、过热液体、过冷液体。 12、 > .

13、

; 饱和吸咐量; p; 1/Γmb

(将吸咐等温式改写为p/Γ=1/Γmb + p/Γm) 14、反比例;正比例 15、< 0 , < 0 , < 0 .

三、1. AC,2. A,3. C,4.C,5.A,6.C,7.C,8. B,9.C,10.A,11.A,12.AC。

13.A. 14. D. 15. B. 17. C 18. C. 19. D. . . 22. A. . . 25. . D. 27.B. 28.C. 29. C. 30. D. . 32. A. 33. B. 34. C. 35. A.

胶体化学 一、判断题:

1、溶胶是均相系统,( )

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 ) 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 )

4、亲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应比憎液胶体强。 ( )

5、在外加直流电场中,AgI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 )

6、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再加

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 )

7、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 )

8、胶束溶液是高度分散的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 ) 二、填空题:

1、溶胶(憎液胶体)的主要特征是:

,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的主要特征是

2、氢氧化铁溶胶显红色。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当把直流电源的两极插入该溶胶时,在这是

3、ζ电势在量值上

现象的结果。

于热力学电势

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

0

外加电解质浓度增加时,ζ电势在量值上变

。(填“大”,“小”或“相等”)

4、一定量的高聚物加入溶胶中可使溶胶聚沉,其聚沉作用主要是(i)

5、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胶体粒子带电符号相

的离子。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

聚沉值越

离子半径越小,聚沉值越与正离子相

(填“同”或

“反” “小”或“大”) 6、泡沫是以

为分散相的分散系统。

((

iiiii

))

离子价数相同时,对于正离子,

,负离子的情形,

7、可作为乳状液的稳定剂的物质有

、。

8、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NaCl]=dm-3 [Na2SO4]=10-3moldm-3 [Na3PO4]=10-4moldm-3 。若用该溶胶做电泳试验时,胶粒的电泳方向是 。

9.由稀AgNO3和KI溶液混合制备AgI溶胶,当AgNO3过量时,胶团

的结构为__________;当KI过量时,胶团的结构为_____ _____。

10.溶胶产生Tyndall效应的原因是_____ _____。 11.溶胶中胶体粒子产生Brown运动的原因是____ ______。 12.胶体在超离心力场中达到沉降平衡时,粒子所受__________力=__________力。

13.使溶胶能相对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 _______。 14.两种溶胶相互完全聚沉时,所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溶胶聚沉时的外观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外加电解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作用方式来影响胶粒表面双电层的结构,从而影响溶胶的稳定性的。 17.混合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较为复杂,通常有三种情况,即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作用。

18.非牛顿液体的特点是液体的黏度随外加切力的增加而变化。若体系的黏度随切力的增加而变大,称为__________;若体系的黏度随切力的增加而变小,称为__________。

19.乳状液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___型和_________型,常用的类型鉴别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乳化剂在乳状液的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乳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21.HLB值较大的乳化剂常用于制备_________型乳状液,相反,HLB值较小的乳化剂用于制备_________型乳状液。

22.起泡剂之所以能使泡沫稳定,主要是由于_________。

23. 某高分子化合物用渗透压法测得其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用粘度法测得其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用光散射法测得其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4,其分离宽度指数D= 。

24. 高分子的溶解过程分 和 两个阶段。 25. 高分子溶液与溶胶是 。

26. 在 溶剂条件下,溶液中高分子的形态处于“无干忧”的理想状态,此时的第二Virial系数A2 。

27. 高分子对溶胶的空间稳定作用包括 和 两种效应。

三、选择题:

1.大分子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线尺寸为:( )

(A)> 1mm (B) < 1nm (C)1 nm~1 mm 2.溶胶和大分子溶液:( )

(A)都是单相多组分系统 (B)都是多相多组分系统 (C)大分子溶液是单相多组分系统,溶胶是多相多组分系统

(D)大分子溶液是多相多组分系统,溶液是单相多组分系统 3.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 ),其次是( )。

(A)空气 (B)蔗糖水溶液 (C)大分子溶液 (D)硅胶溶胶

4.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则所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 )

(A)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不移动 5.电动现象直接与( )有关。

(A)固体表面热力学电势 je (B)斯特恩电势jd (C)动电电势ζ (D)表面电荷密度

6. 在两个充满×dm-3AgNO3溶液的容器中间是一个由固体制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充满AgNO3溶液。在两管口中插入电极,充以直流电,容器中液体( )移动。当以×dm-3AgNO3来代替×dm-3AgNO3时,加以相同电压后,液体的流动( ) 如果以KCl溶液来代替AgNO3溶液时,液体的流动( )移动。

(A)向正极 (B)向负极 (C)不发生 (D)变快 (E)变慢 (F)不变

7.用 mol·dm-3 的KI和 mol·dm-3 的AgNO3溶液以等体积混合作成的水溶胶,电解质CaCl2 ,Na2SO4,MgSO4对它的聚沉能力为( )

(A)Na2SO4 > CaCl2 > MgSO4 (B)MgSO4 > Na2SO4 > CaCl2 (C)Na2SO4 > MgSO4> CaCl2

8.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 )。

(A)易于分散在油中 (B)有导电性 (C)无导电性 9、溶胶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

A 高度分散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C 不均匀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D 高度分散,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10、对溶胶的描述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均相体系 B 多相体系

C 热力学上属不稳定体系 D 动力学上属稳定体系

11、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现象的是

A 电导 B 电泳 C Brown运动 D 沉降平衡

12、在Tyndall效应中,关于散射光强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B 随入射光波长的减小

而增大

C 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D 随粒子浓度的增大而

增大

13、当光照射溶胶时,所显示Tyndall效应的光波称作

A 乳光 B 反射光 C 折射光 D 透射光

14、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观察粒子的Brown运动 B 可以直接确切地看到粒子的形态和大小 C 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 D 观察到的仅是粒子对光散射的亮点

15、所谓溶胶的沉降平衡是指

A 各处浓度均匀一致 B 粒子匀速下沉 C 粒子分布达平衡 D 粒子所受重力=阻力

16、为了将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电泳 B 电渗 C 沉降 D 扩散

17、对As2S3水溶胶,当以H2S为稳定剂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KCl B NaCl C CaCl2 D AlCl3

18、用等体积的·m-3AgNO3溶液和·dm-3KI溶液混合制备的AgI 溶胶,在电泳仪中胶粒向

A 正极移动 B 负极移动 C 不移动 D 不能确定

19、对一胶粒带正电的溶胶,使用下列电解质聚沉时,聚沉值最小的是

A KCl B KNO3 C K2C2O4 D K3[Fe(CN)6]

20、对于Fe(OH)3溶胶,当分别加入KCl、KNO3、KSCN三种电解质聚沉时,其聚集沉力的大小顺序为

A KCl>KNO3>KSCN B KCl<KNO3<KSCN C KSCN> KCl>KNO3 D KNO3>KCl> KSCN

21、电动电势ζ是指

A 固体表面与滑移面的电势差 B 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的

电势差

C 滑移面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 D 紧密层与扩散层分界处

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

22、外加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直接原因是 A 降低了胶粒表面的热力学电势 电势ζ

C 同时降低了 |ζ|的差值

0

0

B 降低了胶粒的电动

和ζ D 降低了| 0

|和

23、溶胶的稳定性与温度的关系是

A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B 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 不能稳定 D 与温度无关

24.乳状液与泡沫作为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是因其具有溶胶所特有的 。

A 分散度 B 多相性及聚结不稳定性 C 多相性及分散度

D 全部性质

25.所谓乳状液是指 。

A 油、水互溶所形成的二组分体系

B 油分散在水中而不是水分散在油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C 水分散在油中而不是油分散在水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D 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26.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

A 分散相的多少 B 分散介质的多少 C 分散介质的性质

D 乳化剂的性质

27.下列关于乳化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降低界面张力 B 形成坚固的界面保护膜 C 形成双电层

D 与分散相液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分散相的分子形态

28.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

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 C O/W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型乳状液 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型乳状液

29. 某多分散的高分子化合物,用渗透压法测得其均相对分子的质量

为M1,用光散射法测得其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2。其结果是 。 A. M1=M2 B. M1>M2 C. M2>M1 D. 因

方法误差,M1≠M2

30. 某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在105~106之间,欲准确测其

均相对分子质量,下述实验方法不能采用的是 。

A. 渗透压法 B. 光散射法 C.粘度法 D.凝固

点降低法

31. 可利用胶体化学手段来研究高分子溶液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分子溶液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B.高分子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与胶体中的分散相粒子大小相当 C.高分子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与溶胶中的分散相粒子的扩散速度都比较慢 D.高分子溶液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溶胶中分散相粒子的相对粒子质量不均一

32. 分离不同蛋白质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纸电泳 B. 离心沉降 C. 等电聚焦 D.

渗透压

33. 向溶胶中加入少量高分子能使溶胶发生絮凝,是由于 。

A.高分子使溶胶的热力学稳定性降低 B.高分子能降低溶胶的电动电势

C.高分子在胶粒间桥联使其失去动力学稳定性 D.高分子能破坏溶胶双电层。

四、 计算题

1.某溶胶粒子的半径为×10-7m,观察其Brown运动,经若干次实验后,测得粒子

的平均位移X = ×10-5m,平均观察间隔时间为60秒,实验温度为,介质的粘度为×10-3Pa·s。求Avogadro 常数L。

2.298K测得胶粒(球形)半径为×10-9m的某溶胶在两极相距0.1m,所施加的电

压为100V的电场中胶粒向正极的移动速率为×10-5m·s-1,已知该溶胶分散介质的

介电常数ε=,黏度η=×10-3Pa·s,求该溶胶的ζ电势。

3.有一金溶胶,胶粒半径 r = ×10-7m,分散介质的黏度η = 1×10-3Pa·s,计算

胶粒下沉1×10-2m所需时间(只考虑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已知胶粒密度为

×104kg·m-3,分散介质密度为×103kg·m-3。

4.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可生成As2S3溶胶。已知过量的H2S在水溶液中

电离成H+和HS-。在四个烧杯中分别盛×10-2m3As2S3 溶胶,分别加入NaCl、MgCl2 、

MgSO4、Al(NO3)3溶液使其聚沉,最少需加入电解质的量为:·dm-3NaCl 溶液

×10-5m3;·dm-3MgCl2溶液 ×10-6m3; ·dm-3 MgSO4溶液

×10-6m3;·dm-3 AlCl3溶液×10-6m3。计算上述各电解质的聚沉值, 写出聚沉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并解释MgCl2和 MgSO4的聚沉能力为何不同

5、 将相对分子质量为×4的聚苯乙烯与相对分子质量为 ×105的聚苯乙烯混合,求此混合样品的

数D的值。

、 和分布宽度指

6、在298K、 溶剂条件下,测得浓度为20kg·m-3的聚苯乙烯溶液的渗透压为60Pa,

求该聚苯乙烯的摩尔质量。

7、298K下,分别测得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5、×106聚乙烯醇水溶液的[η]为

0.429m3kg-1和1.23m3·kg-1,又测得另一聚乙烯醇水溶液的[η]为0.820m3·kg-1,求该聚

乙烯醇的均相对分子质量。

8、293K下,利用超速离心沉降测得核糖核酸酶水溶液的沉降系数为单

位,又测得该核糖核酸酶水溶液的扩散系数为×10-11m2s-1,已知该核糖核酸酶在水

溶液中的比容为×10-3m3·kg-1,水的密度为1080kg·m-3。求该核糖核酸酶的摩尔

质量。

9、在膜之一侧胶体RNa浓度为c1,并假定完全解离,若外部为纯水, 则其渗透压

π实=2c1RT。若膜之另一侧放浓度为c2的NaCl溶液。试证明: 实

验测定的渗透压

π测=2c1[ ]RT,而当c1>>c2时,则 则π测=1/2π实,

;而当c2>>c1时,

即在此情况下测得的渗透压仅为真实渗透压的一半。

10、 有一半透膜,膜内是浓度为c1的R-Na+溶液,膜外为纯水。膜平衡的结果是造成了

膜内外pH值的变化,此过程称为膜水解。如果膜水解程度很小,且c1=。问

平衡时膜内外pH值各为多少(pH内 =5 ; pH外=9)

答案:

一、1. 答:×2. 答: ×3. 答:√4. 答:×5. 答: √6. 答: √7. 答: ×8. 答: √二、1、答:高度分散的(分散相粒子在1~1000 nm);微不均匀的(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相系统。 高度分散的(大分子尺寸在1~1000 nm 之间);热力学稳定的均相系统。 2、答:负 ;电泳。 3、答:小;小。 4、答:搭桥效应;脱水效应;电中和效应。

5、答:反;大;小;大;反。 6、答:气体。 7、答:表面活性物质;固体粉末;一些天然物质。 8、答:负极

9.[(AgI)m·nAg+·(n-x)NO3-]x+·xNO3- [(AgI)m·nI-·(n-x)K+]x-

·xK+

10.胶粒对光的散射。

11.分散介质分子对胶粒不断撞击的结果。 12.离心 扩散

13.由于胶团双电层结构的存在,使胶粒带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 14.胶粒所带电荷相反,两者的用量比例适当(总电荷量相等)。 15.颜色的改变 产生浑浊 静置后出现沉淀 16.离子交换 压缩 吸附 17.加合 敏化 对抗 18.切变稠化 切变稀化

19.O/W W/O 稀释法 染色法 电导法 20.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21.O/W W/O

22.降低界面张力 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弹性的界面膜 形成具有适当黏度的液膜。 23.D= 24. 溶胀 溶解

25、热力学稳定性的不同,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6、A2=0;

27、体积限制效应 渗透压效应

三、1. C,2. C, 3. D ;C,4. A,5. C,6. A ;E;B ,7.C, 8.B,9、D,10、A ,,, ,,,,,, ,,, , 24.B,,,,,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