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建议作答时间:25分钟)
1. 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 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 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2. (2019《说明与检测》)下面两幅图片呈现的是某一重要会议的现场,这说明此次会议( )
A.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B.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2020原创)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五星红旗方案,当天周恩来指示赶制一面国旗,一位叫赵瑞文的女士废寝忘食地赶制了三天三夜,缝完最后一针时她激动万分,热泪夺眶而出,10月1日这面旗被毛主席亲自升起。这说明( )
A. 五星红旗是国家和主权的象征 B. 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盼 C.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
4. (2019《说明与检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写道:“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中国真正拥有“这两件东西”的标志是( ) A. 辛亥革命 B. 日本投降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5. (2019山西·家国情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人民英雄纪念碑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 (2019安徽)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7. (2019南阳模拟)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用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A. 抗日战争的延续 B. 新中国的成立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8.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写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 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 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9. (2019漯河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材料出自(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2019重庆B卷)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11. (2020原创)“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体现了( ) A.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C.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2. (2020原创·动手能力题)(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从1950 年冬季开始, 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广泛展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至1952 年底, 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到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一,回答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请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土地改革的主要历程并概括其特点。(5分)
13. (5分)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C 2. A 3. B 4. C 5. C 6. D 7. D 8. A 9. B 10. B 11. B
12. (1)目的:①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2分) (2)历程:1950年6月3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冬,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广泛展开→1952 年底,90%以上农业人口完成土地改革→1953年春,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4分)特点:分批进行。(1分) 13.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