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方法与模式介绍

来源:六九路网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方法与模式介绍

一、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以学案以载体,先自学(自主探究)——上课——课堂检测为主线。而课堂上主要以“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课堂小结——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的模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方法:

本节学法的指导是鼓励学生要善于动手探索,通过建模来帮助实现问题的转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几点注意: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应用举例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很重要,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切实掌握它们。

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应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一元二次方程内容而又接近本班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展开教学的内容。要注意避免脱离任何实际问题单纯地讲述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虽然这种纯数学的处理方法在数学体系内部并无问题,但是从教学角度看它具有局限性,不适合初中学生接受,也不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总之,要充分注意有关现实背景,通过它们反映出一元二次方程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加强对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的反映。

对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关键是弄清实际问题的背景,找出实际问题中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把这样的关系 “翻译”为一元二次方程。这里需要指出,正确地理解实际问题情境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基础。因此,本章的教学不能是封闭于数学知识内部的,而应是联系实际问题的开放式的,同时在丰富的内容中不失提炼数学知识这个精髓,最终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并且能运用它们处理某些实际问题。

在本章的教学中,可以从多种角度表达和思考实际问题,例如借助图象、表格、式子等进行不同形式来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教学中还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要接受实际检验,注意检验所得方程及其根的实际意义,进行必要的讨论,找出合乎实际的结果。教学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要多动手探索、多观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教学模式:

我们所使用的是数学学案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摸索与总结,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模式。内容包括:自学提要,学习过程、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小结、作业与课堂检测共六部分。

自学提要部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知识回顾部分,内容主要是与本节课有关的练习及为新课所应该准备的一些基础知识;二是尝试部分为学生看书之后,尝试着完成新课内容的一两道题。这部分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课前完成,老师收集了解完成的情况、预习的情况、出现的问题,为新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习过程部分、巩固练习部分主要在课堂中完成,是老师上课的核心内容。在上课中,教师还会在学习完新课内容后,返回去评讲尝试部分的内容。

拓展提高部分,如果课堂可以解决,则课堂上解决,若不能完成,则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课堂检测部分:我们学校强调在课堂中完成5—7分钟的课堂检测,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每节课掌握

的情况,及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学案的产生

我们先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集体备课,安排整章书的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再分配给老师进行个人的备课,个人备课完成后,再召开备课组活动,进行学案具体内容的修改,使之符合绝大部分学生使用;讨论修改后成为学案。每个老师再根据自己的学生进行修改。因此,我们的学案是备课组集体精华的体现,具有比较大的实用性。

五、教学建议

整章书的课堂设计,都是针对基础中等的学生来使用的,对于优秀学生,这份学案的习题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能力,需要适时补充难度稍大的题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