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我国出台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后,2019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继19年减税降费后,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新冠疫情,大多企业停止正常生产,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冲击,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减轻负担、稳岗渡难关,国家出台降费政策,继续为企业减税。本文聚焦企业普遍反映的社保缴费负担重和人工成本高的情况,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的政策的背景、举措和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减税降费人工成本影响
一、宏观背景:减税降费规模空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力地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13年-2017年,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2018年在落实好年初既定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年中又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出台新的举措,全年减负约1.3万亿元。2019年3月召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可以预见2019年实体企业负担较之以前年度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实质性降低。人工成本高和社保负担重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是为实体经济企业减税降费的一个重点。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冲击,封城、停工、停产,企业复工后长时间无订单,有订单无原材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为了支持企业稳岗、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延、返、降、减、免、缓、补”一系列助企解难、稳岗发展的特殊支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减轻负担、稳岗渡难关。 二、减税降费举措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减税降费地方财政研究2019年第3期业成本工作方案》中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采取综合措施补充资金缺口;二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三是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
2019年5月1日起,各地可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并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同时,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稳岗和社保补贴力度。
2020年3月,各地政府针对新冠疫情给中小型企业带来的冲击,相应出台了各种缓解困难的应对措施。比如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月5日出台了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措施”,及应对疫情稳定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减税降费内容 (一)减轻企业社保负担
减轻企业社保负担主要是在“降”、“返”、“补”这三个字上做文章———“降”是指降低社保费率,“返”是指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可以返还失业保险金,“补”是指对于吸收吸纳困难群体失业人员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
一是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从省级层面来看,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最低的为G 省的14%,其部分市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降低到13%,同时有些地区将缴费工资下限由全省社平工资的60%降为各片区社平工资的60%,更有利于合理确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缴费基数。
二是失业保险费率下调和支持企业稳岗双管齐下。2016 年以来,全国多地降低失业保险单位费率,如S 省2017 年将失业保险单位费率下调到0.7%,全年减轻企业负担82.74 亿元,G 省D 市失业保险单位费率下调至0.5%,2017 年为企业减负7.52 亿元。
三是减轻企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负担。第一,监测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持续降低职工医疗保险费率,尤其是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长且当期有结余的区域,不断下调单位缴费比例。
四是疫情情况下,企业的社保申缴可延期、失业保险可返还,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减半征收2020年2月至4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中的单位缴费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免征2020年2月至6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中的单位缴费部分。切实让企业减少了人工成本的负担。 (二)减少企业税收上缴:
针对减税降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我省先后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救治防护、物资生产、鼓励捐赠、复工复产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据介绍,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五项:
一是降低增值税征收率和预征率。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二是降低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预征率。自3月1日起,我省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代开货物运输服务增值税发票个人所得税预征率由1.5%调低至0.5%,将自然人代开经营所得发票个人所得税预征率由1.2%调低至0.5%。
三是对部分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等。对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四是免征疫情期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四川省内因疫情导致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可申请免征疫情期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是延长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年限:自2020年1月1日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允许弥补的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四、新形势下减税降费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
(一)利企惠民的大红包。自2019年5月1日《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正式实施以来,社保降费已执行近半年。从政策执行看,此次社保降费,动作非常迅速,执行非常顺畅,力度也很大,企业普遍反响良好。预计全年超过3800亿元的降费总额,这是一份利企惠民的大红包,也将是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二)社保降费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负担。虽然只有几个百分点的调整,但对于企业的影响却十分之大。对于许多企业而言,高昂的人力成本,早已成为其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用工成本逐年上升、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企业的利润微薄,各种费用又不断上升,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营压力。而社保降费则是有效破解了人工成本增长过快的难题,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质量,也增强了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随着企业盈利改善和积极扩张,社保降费也间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更多员工,由此带来社保缴费人群的进一步扩大。
(四)企业有余力拓展扩大发展。减税降费不只是在做减法,还能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背后更有着多重效应。一些企业手中有更多余钱后,都花在刀刃上。有的企业选择购买新设备、扩大生产线;有的进行应届毕业生扩招,做足人才储备;有的借降费之势推开企业年金、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吸引、留住人才。也就是说,社保上省下的钱,会被转化为企业预期利润,作为创新发展的再投入,拓展了企业新盈利空间。有的企业将降费减少的缴费用于发展生产,有的企业用于设立创新基金,激发了创新活力。 五、新形势下对社会国家的影响
通过政府收入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和市场活力的加法,这笔账很划算。表面上看,今年预计全年社保降费的数字超3800亿元,但其背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恐怕远远高于此。社保降费,让利于民,把更多的收入、更多的钱留在企业、留在民众手中,它将激发创新发展的动力,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释放经济新动能。
实际上,社保降费只是减税降费的一个环节,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全年,我国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从社保降费“一斑可窥全豹”,减税降费的效应正在全面释放,企业降成本、市场增活力、个人得实惠,政策红利逐步转化为发展红利。而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孙维《减税降费新形势下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挑战及对策》 地方财政研究2019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