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给初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B.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 C.给健康人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 D.白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 【详解】
给初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给健康人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都是使人体产生各种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管健康影响人的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会加速脂类物质沉积,加重心脏负担 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引发动脉硬化 C.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D.遇到心肌梗死的突发状况,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拨打“1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的方法就是改、动、保。 【详解】
A.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症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故A错误。
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积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故B正确。
C.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四大基石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故C正确。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 ) A.传染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D。 【点睛】
知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即能正确答题。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缺一不可
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 【答案】C 【解析】
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C错误;
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D正确。
5.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的多道防线。如免疫物质①气管腺细胞分泌的黏液、②唾液中的溶菌酶、③血液中的溶菌酶、④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第一道防线 C.②③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气管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属于第一道防线,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③血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④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①②属于第一道防线。
B.①③属于第一道防线 D.③④属于第三道防线
6.以下关于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心跳暂停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C.要骨折患者活动关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详解】
A、在病人停止心跳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帮助患者恢复心跳,A正确。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B错误。 C、对骨折患者的关节要固定,不要活动关节,C错误。
D、高楼发生火灾,捂住鼻子迅速逃离,不能从窗户跳下,否则会造成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险,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也要下水施救 D.高楼发生火灾,赶快从窗户跳下
7.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错误;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
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C正确;
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人体具有免疫功能,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
8.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A.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详解】
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9.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
A.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A错误。
B.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B错误。
C.注射疫苗属于人工自动免疫,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就属于人工免疫,C正确。 D.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就是抗体,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下列卫生习惯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是( ) A.早晚刷牙、洗脸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详解】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为饮水和食物。由分析可知,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都能有效的预防蛔虫病;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A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蛔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明确该病的传染途径。
B.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D.不随地大小便
11.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上述数据表明( ) 酒精浓度 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0(清水) 35 0.25% 1% 10% 20% 45 30 23 死亡
A.10%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 B.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D.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试验。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
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0(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因此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得出结论低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抑制作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2.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就是病原体
B.胸腺、淋巴结和脾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C.抗体是在淋巴细胞刺激下由抗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疫苗能杀死病原体,所以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A.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不是病原体,所以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所以不是抗原产生的,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D.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
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该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3.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A、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B、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正确。C、在生活中,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学会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重要方面,正确。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正确。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健康的概念。
14.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原体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D.接种疫苗就是注射抗体,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图中有免疫细胞、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
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图中的病原体起抗原作用,故A正确;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故B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故C正确;疫苗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5.在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下列有关流感及其预防的论述,错误的是( ) A.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在免疫过程中属于抗原 B.注射流感疫苗属于预防流感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患流感的人痊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 D.流感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可在空气中独立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据此解答。
【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因此,注入人体内的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注射流感疫苗属于预防流感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患流感的人痊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16.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宣传标语,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只用中药,不用西药 C.抗菌药滥用,危害无穷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是药三分毒”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也有副作用。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A符合题意。 【点睛】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B.请定期清理家庭药箱 D.是药三分毒,用药遵医嘱
17.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人体特异性免疫相关内容。 【详解】
特异性免疫指的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患过天花病的人不会再患天花,或注射天花疫苗的人不会再患天花)的免疫。 故选C。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点睛】
注意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8.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常伴有发烧、皮疹等症状,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下列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B.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 D.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详解】
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点睛】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9.今年埃博拉疫情再次肆虐西非。我国陈薇团队自主研发的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于2017年10月19日批准上市,与国外需在﹣80℃保存的液体疫苗相比,在非洲运输和使用时更具稳定性,优势更突出。为遏制疫情蔓延,医护人员和易感染者已陆续接种,这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D.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B
【解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属于特异性免疫。
20.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 ②易感人群 ③病原体 ④传播途径 ⑤传染源( ) A.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涉及传染病和病原体、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等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传染源、病原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B.①⑤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