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来源:六九路网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林剑锋(200900140065)

摘要 用已经消毒杀菌的棉签取不同的样本,接种在事先配置好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中培养。编号培养在37°C的恒温箱里1-2d。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数以百万聚集的菌落,从而让我们宏观感知到生活环境的微生物无处不在。

Abstract We get different samples to inoculate those microorganisms to beef extract peptone medium to cultivate via cotton bud. Cultivating the numbered cultures in the 37°C thermostat for 1 or 2 days. A single bacteria turn into a colony with millions of bacteria on the culture to let us to see the bacteria easily and have a sense of the microorganisms around us. 关键词 Key words

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微生物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微生物多种多样,并且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身体表面都满是微生物,只是我们没有办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罢了。通过这个微生物培养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对微生物进行一定的了解。

培养基 高温蒸汽杀菌 培养细菌 culture steam sterilization germiculture

1 / 5

试验原理:

1、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 长繁殖形成了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分散 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 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通过观察菌 落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

2、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 培养细菌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天然培养基,其中牛肉膏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4、 “无菌操作”是指在微生物操作中,除了使用的容器、用具和培养基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这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外,还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保证目的微生物在转移过程中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平板(牛肉膏0.6g,蛋白胨2.0 ,NaCl 1.0g,琼脂

2 / 5

3-4g,无菌水200mL),培养皿10套,试管12支,灭菌棉棒10只,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等。 1.2实验方法

1.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mL,洗净培养皿10套。 2.将配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皿和分别装有水和棉签的试管放到高压蒸汽灭菌仪中灭菌20min。

3.取出2中物品,将200mL培养基倒入到10套培养皿中,每套15-20mL,冷却。制作为平板并编号,以备使用。

4.用无菌水和棉签取样,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并注意与编号对应。其中,编号为1.2.3的培养基分别打开1.3.5 分钟,接种空气中的微生物。

5.将10套培养皿转移到37°C恒温箱中。1-2天后,取出观察。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表1. 实验结果记录表

编号 菌种来源 1 2 3 4 5 空气(1min) 空气(3min) 空气(5min) 头发 洗手前 菌落个数 3 7 13 5 菌落状态 3个菌落中1大2小,但菌落形态相同,应该属于同一菌种。 7个菌落中,2个较大。其一不规则,应属于有鞭毛的菌种。还有3个 黄色菌落,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3个菌落中,4个菌落较大,其中3个菌落立体堆积而成,立体菌落中2个菌落边缘模糊不齐。另外一个大菌落中心呈多角星芒状,并略带黄色。 2个菌落带有黄色。 3 / 5

6 7 8 9 10

50元纸币 手机键盘 洗手后 NaCl试剂瓶 吐气 ~100 35 其中1个菌落与“3”号相同的突出的呈多角星芒状的菌落。 其中有一个一片不规则的菌落,面积较大,为有鞭毛菌落。 16 5 菌落均略带有淡蓝色,应该为嗜盐细菌。 5个菌落均较大,并且边缘不整齐圆润。

图1.编号1培养皿 图2.编号2培养皿 图3.编号3培养皿

图4.编号4培养皿 图6.编号6培养皿 图7.编号7培养皿

图9.编号9培养皿 图10.编号10培养皿

2.2实验分析

在编号5和8的对比试验中,由于我们小组并没有控制变量,

4 / 5

最后8号培养皿中的菌落个数比5号的还要多很多,导致实验数据不可用。在所有的培养皿中,绝大多数菌落除形状外大体相同,应该属于同种菌落。在所有菌落中,也有出现少数的带有鞭毛的菌体,即菌落边缘不圆滑,不规则。 3.实验小结

在此次的实验过程中,我基本完成了实验目的。也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微生物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虽然没有具体看到微生物到底长的什么样子,却知道了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还学到了一些实验技能,培养基的配置,菌种的接种等。还学到了许多关于微生物实验的概念和观点,比如,菌落,无菌操作和菌落的描述等,不一而足。

参考文献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Mosby's Dental Dictionary (2nd ed.). Elsevier. 2008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