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曦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能力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课课进行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有利于我们从青年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转型。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可以通过转变理念、反思教材、调整教学设计、勤记课后记等等途径达到。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多种途径
一、 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的开拓和创新,以及对解决某些问题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吸收经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在一节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性反思,当然包括成功与失败、疑惑点、灵感点。课后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激发教师的潜能。
教学反思还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有感则反,无感则无需反。它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习惯。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文字也可长可短。比如写一两句话、或写成教学心得,、或写成日常札记都可以。只要内容集中具体,有思可循即可,不必把一般的教学过程统统写进去。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反思的作用,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核心问题,是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真谛要有深刻的理解。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应该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做教育的终极目标,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展现,教师才能成为富于新精神的人,教师职业也才能具有像律师、医生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科学学科的特殊性对科学教师的要求很高,从事科学专业教学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能力”,具有“对科学学科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技能。面对如此高的专业化发展要求,科学教师如果不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迅速地跟上时代步伐,尽快地在专业知识方面和职业技能取得进步的话,就会面临许多现实中的问题,例如学生评价、职称晋升等等,有时甚至触及到职业的生存,所以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不可忽视。
三、青年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这是教师在上完课后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满意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活动。
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一是教后记:一节课后,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应作一总结;二是教育叙事:总结教学工作,记录自己的得与失;三是交流讨论:课后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实际上是在无意间进行了实实在在的不拘于形式的集体备课;四是教学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新的教学理论。
青年教师应把教室当成实验室来实施自己的假设,在教育环境中记录收集资料,通过积累升华自己的教育经验,要在看似无疑的地方发现疑惑,在稀松平常的背后找到问题,进而揭示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因此我尝试着从引起自己教学怀疑、困惑的几种可能途径入手来进行了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反思
一开始教科学的时候,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喜欢在给学生讲许多科学家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发奋学习学好科学。然而结果事与愿违,好多学生在发出“哇塞!”惊叹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现实”的想法:科学家真够聪明的,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够想出解决方法,连听都听不懂,我们根本没有那个水平,还是别去探索了。
后来开始学习怎么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实验去验证,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又慢慢开始喜欢上实验了,而且他们的问题非常多,每次课前我都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预设,否则有些问题突然提出来我还不知道怎么回答呢。有位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同学提出的每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秘诀?”我想了想,坦诚地告诉他:“之所以能够百发百中,是因为我昨天备好了课。如果不备课,你突然要我回答一个难题,我的思维同样要碰壁。”听了我的话,那个学生的两眼熠熠生辉,显得特别兴奋:“老师,下次我也要先预习去查资料,这样我就什么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使我受到很大的震动。回去后我反复咀嚼琢磨这几句话,感受颇多,我用自己的实践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的热情。这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由此可见,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行为理智化的必要手段。正如爱默森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愿因,学生可能不大愿意将自己对教师的不满意说出来,此时,一方面应当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心里话,另一方面则可以建议学生通过写科学日记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2、通过教师自己进行反思
记得第一次拿起教材,被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所吸引,但心里却在敲鼓,怎么教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也慢慢摸索了一点规律。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是这样给学生搭建舞台的:
首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孟德尔,他在遗传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誉为遗传学之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很热爱亲近大自然。他毕业后从事牧师的工作,同时又在一所中学教自然科学,与此
同时又种植了一片豌豆地。在他长达8年的豌豆研究中,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就是孟德尔定律。所以学习科学我们要能都做到持之以恒。
接着提问同学们都认识豌豆吗?出示孟德尔发现的豌豆性状图,我们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图形,发现有什么区别?门德尔把上面的这些特征用一个更加专业的名词来代替就是性状。那么刚才我们说的不同点就是这些性状的表现不同。再来说说成龙和李小龙的相貌哪里不同。
然后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人面部的性状,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6种性状:①前额平发际、前额V发尖②无耳垂、有耳垂③下颌中央没有沟、下颌中央有沟④卷发、直发⑤单眼皮、双眼皮⑥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能向内卷曲。请一位同学上来,让其他同学来说说他的这6中性状分别是什么。
最后提问:“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找几位6种特征都有的学生,问大家,这几个孩子的6种性状都一样,那么你们觉得他们一样吗?为什么?其实许多相貌特征的表现可能不止两种,我们将更多的相貌特征组合起来计算一下,我们获得的数字会怎么样呢?你们认为是否能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和你一样相貌的人?你的相貌具有什么性?(我们要珍惜生命)
实际上,这个小小的调查不仅让我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更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那份亲情带给我的快乐,带来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以及由此形成的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这节课后,我对大部分的学生表现非常满意,然而我的头脑中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课堂教学进行得这么好?有几个学生似乎很安静,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仅仅通过观看或者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采取的方式适合班里所有的学生吗?另外,讲课要适度,要留下悬念,给学生留有动手和动脑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因为本节课讨论的成分比较多。同时,在把握学生的思维层次方面应适度,在做实验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层次,教师一定要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启发。
3、勤记课后记,随时记录下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 在教学中,即使对课堂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知,也无法完全遍及课堂实践实际,所以,需要教师将课堂实践中自己的感悟、感知等及时记录下来, 从个体感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方面,对课堂实践进行客观且理性的记录、分析、总结,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反思的最简易与直接的方法。实验证明教师如果能坚持记课后记并每月进行分析回顾,对提高方法,丰富实践是有很大帮助的。
4、采用录音或录像,直接分析反思得失
勤课后记虽然可为教师提供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准确信息,但也仅限于以教师个体感知为主。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高度融合常常会使教师忽略掉一些重要细节,为了使教师捕捉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可采用课堂录音或录像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录音的方法由于操作简易而更为可行,它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设置、教学交流、教学速度等进行反思。课堂录像虽然不便操作,但还应该创造条件采用,它是课堂教学真实而全面信息的记录, 提供的反思价值比较重要。
5.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的展示与竞争中检验自己、锻炼自己,通过结果与评价来促进反思。通过参与公开课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可以使教师从评价和结果中准确找出自己教学方面的成败关键,更有
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有效反思的比率远远大于自我感觉反思,是一种通过准确定位后的带有目的的反思,能促进青年教师更方便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缺点,可以提高反思效率,但我们也要注意在公开课评价环节中加强针对性和两面性,任何“老好人”的态度都是不利于开课教师的进步与成长的。
正如美国学者特拉费斯所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青年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课后认真分析总结,通过与学生钻研具体的素材、与同事沟通,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使自身所拥有的认识得到修正与发展,进而促进自身乃至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问题·对策》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卿平海
《教师教学反思的两种基本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孔凡哲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教育部师范司编 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