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高压交联电缆系统接地故障原因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科技之窗◇ 科技置向导 2015年14期 35KV高压交联电缆系统接地故障原因分析 吴峰李国娟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唐山随着我国工业逐步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用电量越来越高,很 多大企业均建有高压变电站,其中尤以35KV变电站居多。又因为架 空线路占地面积大及充油电缆污染环境、不易维护等原因,加上交联 电缆制作工艺日益成熟。多数企业为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采用交联电 缆作为35KV线路的动力电缆。但是.随着企业35KV线路快速发展的 063305) 个极其复杂的电腐蚀过程 交联电缆在其导体与绝缘之间增加一层半 导体以排除气隙、平衡电场:同样,在电缆绝缘与外屏蔽之间也有一层 半导体。但是.在35KV电缆头制作过程中必然要切除一部分半导体 及屏蔽层,以便增加电缆的爬电距离.而高压电缆屏蔽层的主要作用 就是改善电缆的电场分布.虽然在电缆头制作过程中绝缘与屏蔽之间 近20年间.多数企业交联电缆线路运行8—10年后故障率(80%以上 是接地故障)居高不下.以致威胁到生产系统的安全。 下面就结合企业供配电系统现状及本人经验简单对电缆线路接 地故障原因作一下简单分析。 1.交联电缆与架空线路及充油电缆的区别 交联电缆的绝缘介质是聚乙烯.属于固体绝缘;架空线路及充油 电缆的绝缘介质分别为空气及绝缘油.属于流动绝缘。当线路因过电 压发生局部放电时.每一种线路都会发生局部放电现象,这种现象称 为电晕 这种局部放电会造成输电线路绝缘的局部损伤;但是因为流 动绝缘在过电压消失后因其绝缘介质的流动性其绝缘水平会逐步恢 复.所以这种损伤只会对固体绝缘造成永久性损伤,因损伤部位绝缘 持续降低进而造成交联电缆绝缘的积累性破坏.从而使交联电缆使用 寿命下降 2.系统中过电压从何而来 供电系统中的过电压分为外部过电压及内部过电压。 外部过电压主要指大气过电压.包括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 压。 内部过电压包括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的电压等级往往在500KV左右.对于我国超高压电网 绝缘影响不大.但是在35KV系统中.由于其额定绝缘水平往往在3—4 倍线电压。因此大气过电压经常会造成35KV系统相问短路形成事故。 内部过电压中谐振过电压发生在系统构成震荡回路时产生的串 联谐振过电压.这种现象一般在投切电容器组时发生 因电容器操作 时.运行规程中有防止发生串联谐振的明确规定.因此此种过电压本 文不多叙述。 工频过电压分为三种: (1)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因企业单位中不存在长距离输电线路, 此种效应本文不多叙述 (2)非对称接地故障,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由相电 压升高为线电压 此种现象发生在系统出现故障后.本文重点讨论接 地发生的原因.对这一现象不多叙述 (3)甩负荷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因企业单位工艺连锁复杂.任何 一项指标达不到都有可能造成系统停车.造成用电负荷降低.短时产 生过电压 这种现场在企业单位中很常见 操作过电压: (1)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在系统接地时,本文随后讨论。 (2)供电系统中存在很多储能元件(包括电感、电容),因此在短路 器分合闸时会形成震荡回路,产生短时过电压。此为操作过电压 这种 过电压受供电系统结构影响不可避免 3.接地事故直接原因 过去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均归供电部门管理.其结 构以架空线路为主,部分企业35KV及以上电缆线路以充油电缆为 主,这两种线路绝缘介质均属于流动性绝缘.在发内部过电压时.其绝 缘性能短时受损.但是在过电压消失后会逐渐恢复。因此。早期35KV 系统在过电压防护措施中并未对内部过电压进行明确规定 因沿用旧 有标准.在早期交联电缆代替架空线路和充油电缆后.并未及时对内 部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限制措施.而35KV系统内部过电压会对交联电 缆的绝缘介质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这是造成35KV交联电缆电力线 路故障频发的根本原因 4.接地事间接原因 交联电缆绝缘介质因其本身在制作过程中存在杂质、气泡等缺陷 易造成其电场集中进而导致局部击穿.形成树枝状破坏通道.这是一 增加了一层应力管以改善电力线分布.但因其为手工制作进而存在瑕 疵.导致电缆头应力管部位电场分布不均.进而在电缆头部分及其容 易产生电树枝。这是交联电缆及其电缆头在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这是引发交联电缆事故的间接原因 而早期35KV交联电缆线路中对 内部过电压缺乏限制措施更加速了电缆绝缘的老化过程.导致运行 8—10年的交联电缆事故频发.又因为电缆头部分为整段电缆线路绝 缘的薄弱环节.所以因电缆头击穿造成的接地事故占到交联电缆事故 中的80%以上 而交联电缆因其单相接地后存在弧光.极易引起未接 地相电缆绝缘的快速老化.进而发展成两相短路、高压断路器跳闸.造 成事故扩大。 5j肖弧线圈在电缆较多的系统中不能消弧的原因 对于接地事故频发的电缆线路.有些企业基于过去经验采用消弧 线圈来消除接地弧光.但是具体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还是要从电 网结构变化人手分析单相接地时的高频振荡电流.当发生单相接地 时,因交联电缆其特殊结构,其线问分布电容近似于零.而架空线路的 线间分布电容很小故可忽略健全相对故障相的影响.可以认为当系统 接地故障时故障相对地分布电容c和线路电感L产生的高频振荡电 流(i)流向故障点。其大小为: i:—U_.e .sin‘I)t (1) 1V 其中:U为相电压,6=R/2L, ̄o=1/、厄 ,∞:、/ :.占‘。 从式(1)可以看出— 决定了高频振荡电流的起始幅值,8决 、/} 定了高频振荡电流的衰减速度。m决定了其振荡频率 因接地故障中存在高频振荡电流.而消弧线圈只能补偿工频电容 电流.所以高频振荡电流衰减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故障点消弧效果 首先,交联电缆受结构制约其对地电容远大于架空线路的对地分 布电容,因此交联电缆线路中的高频振荡电流远大于工频接地电流。 其次。电缆线路中直流电阻数值很小.相对于接地电阻可以忽略 不计。架空线路的接地电阻一般在2O一3O欧姆.电缆线路接地电阻一 般在10欧姆以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高一般在200—250mm.电缆线 路导体对地距离在5-15mm,显然架空线路的接地电阻与弧光电阻和 远大于电缆线路。架空线路的衰减系数比电缆线路的大几十倍.从而 架空线路高频振荡电流的衰减速度比电缆线路块几百上千倍 因此.消弧线圈在交联电缆线路中并不能补偿故障点的高频振荡 电流,使故障点电流仍然很大,难以熄灭电弧,更不能消除弧光接地过 电压。 6.改进措施 (1)对于系统内部过电压.建议将线路中单纯限制大气过电压的 避雷器改为既能限制大气过电压又能限制内部过电压的过电压保护 器。 (2)当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故障时.鉴于现有国内交联电缆及35KV 供配电设施绝缘等级均是按线电压标准制作.建议采用消弧柜将非金 属性接地转化为金属性接地.这样可以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并满足 《电力运行规程》规定,35KV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可继续运行 2小时,便于拉路查找故障点,防止事故扩大。● 【参考文献】 [1]林口.消弧线圈在电缆线路较多的系统中不能消弧的原因分析.甘肃科技.合 肥.2004.5.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