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坛 · 3 · 浅谈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法优缺点 贾玲 (辽宁沈阳1200041)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危害与污染现状, 描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同修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实用性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植物的种类缺乏及现行超富集植物的生物量过小、对复合土壤污染 污染是指地球三大介质中物质和能量的畸形分布。土壤污染目 效果并不显著等等。各技术在理论性、适应性、适用性、实用性和社 前大致可归结为三大类:一是外源物质添加论,即人类活动向土壤 会经济性等方面存在各自特性,因此特定场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 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便构成了土壤污染;二是相对超背景论,即土壤 工程修复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社会情况、经济能力、土壤性 中某元素的含量超过该区域土壤中该元素背景值加两倍标准差时, 质、污染物性质等因素,进行修复技术的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工艺设 即认为土壤被某元素侵染;三是土壤性能受损论,即人类活动导致 计优化。 有害物质侵入土壤,超过土壤本身自净能力而使土壤性质和成分发 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作为新兴绿色修复技术现已被 生变异,导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对其研究进一步深化,会有更多的成果支撑 2研究现状和进展 该项技术的应用到实际,并逐步迈向商业化。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 2.1现阶段研究状态 因工程技术,提高超级类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和生物产量以及培育新 现阶段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方面: 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深入开展重金属富集机理研究,已成为环境 2.1.1固化作用即原位法,增加土壤内颗粒吸附重金属的能力, 科学的前沿课题。 减少或避免重金属迁移和生物利用性。 4深化研究内容 2.1.2活化作用即异位法,将重金属从土壤基质中排除。根据这 4.1超积累植物的培育和选择 两个方向,提出相应物理、化学和生物相修复技术。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相对丰富,进行超积累植物资源调查,寻找 2.2方法优缺点 超积累植物,进行培育、驯化以满足实际操作。收集并建立超积累植 2.2.1物理法: 物数据库,从超积累植物时间、空间、科属分布特点出发,并以此作 a.电能:在被污染土壤两端施加直流电压,形成梯度电场,重金 为行动的指导思想。 属污染物在梯度电场作用下通过迁移,渗流、电泳等方式聚集至两 4.2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端电极,待收集或处理。电能修复具有低能耗、彻底修复、经济效益 有关植物超量吸收重金属的机理至今仍不清楚,包括植物中重 金属的赋存形态、植物积累限制、根际环境条件,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高等优点,但该技术对大规模污染土壤修复并不理想。 b.热能:对含有挥发性重金属土壤进行加热升温,将可挥发污 制约等大量基础理论问题有待深人研究。 染物从土壤中解吸。排除土壤水分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量,致使土 4.3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壤有机质成份和物理结构改变,另外某些元素蒸汽进入大气会造成 基因工程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研 二次污染。 究工作的结合,将自然界中超累积植物的耐重金属、超累积基因移 2.2.2化学法: 植到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的植物中去,以克服天然超累积植物的 a.汽液淋洗;利用淋洗来处理污染土壤,淋洗液带入的有机质与 缺点,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使其实用化。近些年来,在砷、汞、镉、锌等 吸附在土壤颗粒的重金属形成溶解性离子或金属络合物,收集淋洗 重金属元素转基因植物研究方面已初获成果,预期基因技术的应用 液并同重金属。淋洗法只适用轻质土壤,对重度污染处理效果较好, 将为植物修复技术的突破带来机遇。 但投资大,淋洗液的使用也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b.介质改性;添加有机质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腐殖酸与金属 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作为土壤中的主要络合剂成份,羟基(-0H)、羧 基(-COOH)、羰基(-c=o)和氨基(-NH2)等能与重金属发生络合,使 土壤重金属的水溶态、交换态显著减少。有机质改性兼顾了环境、经 济和社会效益,是土壤重金属修复污染的最佳途径之一。 2.2.3生物修复 a.植物修复;利用植物根系改变土壤环境(比如pH、土壤湿度), 根系分泌物与重金属形成螯合物、通过络合反应使重金属沉淀,根 表吸收来加强土壤重金属的固定,并通过提高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 活性来改变重金属在根系中的存在形态以及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 效性,以此减少重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造成二次污 染。 b.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对金属具有吸收、吸附 沉淀、氧化还原等其他作用,开发出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毒性的技 术。这些微生物具有嗜重金属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研究意义和目标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很多,且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也 有其局限性,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效果好,运用简单,但运行费用 高,耗资源大,无法适用于大规模修复污染土壤,并会导致土壤结构 破坏、下降土壤肥力,植物修复技术也具有自身不足,重金属超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