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来源:六九路网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学习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时 数:51课时 设计教师:王堃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一、课程目标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确定课程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5、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6、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初步培养操作,观察、比较、辨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程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其课程内容如下:

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教学进度如下: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日 期 9.1~9.3 9.5~9.11 9.12~9.18 9.19~9.27 9.28~9.30 10.1~10. 7 10.8~10.16 10.17~10.23 10.24~10.30 10.31~11.6 11.7~11.13 11.14~11.20 11.21~11.27 11.27~12.4 12.5~12.11 12.12~12.18 12.19~12.25 12.26~2012.1.1 1.2~1.8 1.9~1.15 教 学 内 容 常规教育;数一数;比多少; 比长短、高矮;1~5的认识;比大小; 第几;几和几;练习二:;加法;减法;练习三; 0的认识;练习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练习五 分类;练习六;6和7; 练习七;8和9;练习八 10;练习九; 练习十;测验讲评 连加、连减;练习十一;加减混合;练习十二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三;数学乐园 数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练习十四;练习十五 认识钟表;练习十六 9加几;练习十七;练习十八;8、7、6加几 练习十九;练习二十;5、4、3、2加几;整理复习 练习二十二;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考试 备 注 国庆节放假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平时观察

(1) 学习兴趣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喜欢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 (2) 学习习惯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能认真地对待上课、作业、考查等学习活动。 二、生活与数学

1、 教师设置若干情境,(如超市、运动会场景、公园等),让学生稍作准备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 三、口算评价

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题做成卡片,让学生抽其十道,当场口算结果。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如:作业认真奖励小红星或小红旗;口算速度快评口算小能手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