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鲁迅《自嘲》一诗的主题另解

鲁迅《自嘲》一诗的主题另解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鲁迅《自嘲》一诗的主题另解

作者:徐开良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5期

鲁迅《自嘲》一诗作于1932年10月12日,载于《鲁迅全集》第七卷第147页,系鲁迅最著名的七言诗之一。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被毛泽东主席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这样引用和评价:

“既然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就必须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绝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

大概是受这个评价的影响,后来对该诗主题的解读正如何道旺先生所引:

“这首诗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不论怎样凶恶的敌人绝不屈服,横眉冷对,极度蔑视的大无畏精神;抒发了鲁迅无比热爱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甘心给他们当牛做马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豪情。”[2]

这种为适应政治需要而对作品主题进行的主观解析,显然存在刻意“拔高”的嫌疑,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均持不同态度。那么,诗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多年来,许多学者的解释颇多,让人眼花缭乱,颇费思量。

《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里也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表述。所有这些都说明;文学作品的写作是“意在笔先”的。文学是一面镜子,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是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主观表达。鲁迅《自嘲》一诗,作为文学作品留世,更不例外。

细考鲁迅《自嘲》一诗,我们不难寻得作品的主题。

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在上海丰园宴请鲁迅夫妇、柳亚子夫妇等朋友及家眷。宴毕,郁达夫邀请各友人题词留念,鲁迅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10月12日,鲁迅根据这两句写成律诗,以条幅形式寄赠柳亚子先生,还题跋云:“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请亚子先生教正。”[3]1935年鲁迅编《集外集》将此诗收入,并题名“自嘲”。以此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反动政府及反动文人遭受迫害的愤怒,以及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无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华盖”,星名,按古时星相学,人有华盖犯命,是运气不好。《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莫怪我直谈,姑娘命里犯一个华盖星,却要记一个佛名,应破了才好。”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那先生言:„命有华盖,却无官星,只好出家。‟”可见鲁迅当时是交了“华盖”厄运了。

当时鲁迅先生遭受了怎样的不顺或者说交了什么样的“华盖”运呢?细读鲁迅日记可知,他当时因反传统的思想,诽骂现实的人和事,受当局者的迫害,遭到一些反动文人的攻击,生活与工作处境都十分艰难。面对黑暗的社会,“此时对于文学之压迫甚烈,各种杂志上,至于不能登我之作品,绍介亦很为难。一班乌烟瘴气之„文学家‟,正在跳舞,此种情景,恐怕是古今他国所没有的。”[4]

鲁迅的主要工作是写作,也可以说,写作是他的主要谋生之道,而“各种杂志上,至于不能登我之作品,绍介亦很为难。”处境那是相当艰难。

“近数年来,上海群小,一面于报章及口头盛造我之谣言,一面又时有口传,云当局正在索我甚急云云。今观兄所述友人之言,则似固未尝到专心致志,欲得而甘心也。此间似有一群人,在造空气以图构陷或自快。但此辈为谁,则无从查考。或上海记者,性质固如此耳。”[5] “这里的压迫是透顶了,报上常造我们的谣。书店一出左翼作者的东西,便逮捕店主或经理。上月湖风书店的经理被捉去了,所以《北斗》不能再出。”[6]“……现在行止颇不自由,也不很做文章,即做,也很难发表……”[7]

作品不能登载于杂志,生路断绝,连出版此类作者作品的出版商也要逮捕,多受牵连,可见处境多么的危艰。“屋漏又逢连夜雨”,偏偏又遭“谣言盛行”、“以图构陷或自快”,且“无从查考”之灾。反动当局“压迫透顶”,反动文人政客“常造我们的谣”,难怪鲁迅先生发出“未敢翻身已碰头”这样的愤慨。

人生有此不幸,颜面实在挂不住。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自尊心是极强的,所以“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也就是说,在车水马龙的市井之间,破帽遮颜,昂首穿行,不与那些“小人”一般见识;即使处境像破船渡水,但也漏船载酒,飘然自得。面对丧失民主、一片乌烟瘴气的社会,面对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国家,作者认为颜面扫尽,自尊全无,悲愤与无奈交加,聊作“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表达出一种借酒浇愁,留恋山水,聊度余生的无奈之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横着眉冰冷地对看着,表示极端蔑视。“千夫指”,乃“千夫所指”省略,《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千夫”,指众人,既可包括敌人,也可包括民众;“指”,指责、指斥之意。“俯首甘为孺子牛,”“俯首”,即俯首贴耳、尽心尽力;“甘为”,甘心情愿地做;“孺子”,孩童、小子之意,诗中系指儿女。“孺子牛”,即孺子之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晋代杜预解释为:“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大意是朝罢归来,与儿女嬉戏,尽享天伦之乐。整句诗则是从洪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吉《北江诗话》“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以嬉戏,唯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贴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借来。描述的主要意思是:酒酣耳热之际,自己便宠辱皆忘,不计利益得失,进入庄子梦为蝴蝶的自由精神境界。饭饱之余,衔绳作牛,甘心情愿地为子女当牛戏耍,以求得心灵上的解脱。

面对国民党“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鲁迅《友邦惊诧论》)面对满目疮痍、饿殍遍地的中国,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欲有所作为而不能,痛苦与愤懑之心难以言表。

“我自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然以昔曾弄笔,志在革新。故根源未竭,仍为左翼作家联盟之一员。而上海文坛小丑,遂欲乘机陷之以自快慰。造作蜚语,力施中伤,由来久矣。哀其无聊,付之一笑。上月中旬,此间捕青年数十人,其中之一,是我之学生。(或云有一人自言姓鲁)飞短流长之徒,因盛传我已被捕。通讯社员发电全国,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住址,意讽喻当局,加以搜捕。其实我之伏处牖下,一无所图,彼辈亦非不知。而沪上人心,往往幸灾乐祸。冀人之危,以为谈助……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于我之害甚大。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东望扶桑,感怆交集。”[8]

“谨慎备至,几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却遭“盛造谰言”,弄得“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反动当局及反动文人的迫害,世事处处与他为难,“时不利兮骓不逝”,并对此无可奈何。由此引发鲁迅对世间万事的伤感,甚至有了逃避的想法。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面对通缉、围攻、谩骂、诽谤,还有“翼人之危”的“谈助”,鲁迅采取的态度是“躲进小楼”,“自成一统”,不去管冬夏春秋四时更迭,不去过问世间的风风雨雨,尽而在极度悲愤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求得一点安然却不能,向往一丝宁静和解脱可难成现实,作者的无奈与悲愤尽显纸上。

“自嘲即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嫉恶如仇,憎恶社会丑恶,却又无力改变;欲对社会有所作为却又常受打击,置身于尴尬的境地,世间是非颠倒,时事荒唐可笑,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就独剩“自嘲”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何德旺.嘲人,嘲世,嘲已[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8,(21). [3]鲁迅.鲁迅全集·自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鲁迅.鲁迅全集·致曹靖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鲁迅.鲁迅全集·致李秉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鲁迅.鲁迅全集·致曹靖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鲁迅.鲁迅全集·致张冰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鲁迅.鲁迅全集·致李秉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徐开良 贵州 遵义师范学院 563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