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的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

来源:六九路网
人才培养劳 动 保 障 世 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的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

陈雨竹

(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人才资源也不可避免的经受着新事物的挑战。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压力,快速高涨的人工成本,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闲置等这些因素都成为探索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共享经济形式下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现状的探析,归纳其各方面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目前社会上以及高校内有关大学生人才共享的经验,提出探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下的大学生人才共享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以及跨地区人才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创大学生人才共享新模式,充分促进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五个方面与大学生人才共享新模式相融合,以此顺应共享经济潮流发展趋势,使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多样化。【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大学生人才共享

一、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的定义

新时代,在众多资源中,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任何组织若想发展壮大都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及其有效配置。那么,怎样为组织招聘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怎样构建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着力构建以识人(Perception)、选人(Pick)、用人(Placement)、育人(Professional)、留人(Preservation)的子系统。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探析:

(一)识人

有效识别组织内部需要的人才是整个人才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一步。所以,想要为人才资源配置奠定基础,就必须准确识别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为组织任用人才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选人

人才资源管理中次要的因素是选人,选人是在识人的基础上完成的,采用偏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引入多种人才测评手段,以此提高选人的科学性。

(三)用人

用人是人才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组织关于人才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用人,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机制。

(四)育人

育人是人才资源管理中的动力,针对组织关于未来发展对人才数量和素质的需求,制定具体的相关开发方案,以化解组织未来可能的风险。

(五)留人

留人是组织内人才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留什么人,怎样留人是组织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想要留住人才,就要对潜在的人才和现实的人才进行分类,对待不同的人才资源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

二、人力资源5P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一)以“识人”为基础的工作分析系统

“识人”是指perception,一个组织首先要明确组织内部各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建立详细的工作分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明晰对员工工作的要求。因此,组织内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组织的整体战略适时调整组织机构及其职权,进行系统的工作分析。获得应聘者的大量信息后,可以着手编制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二)以“选人”为基础的招聘与选拔系统

“选人”是指pick,招聘与选拔是为了挑选企业内部的潜在员工,有效的人员招聘和选拔的目标是使员工的个人特点与工作要求相匹配。企业内部的人员招聘与选拔应该包括一下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内部招聘,另外一种是通过外部招聘,也可以通过其他多种途径。

(三)以“用人”为基础的配置与使用系统

用人是指“placement”,指的是企业需要管理人员善于观察和发现员工的能力、兴趣。大多数公司为了进行岗位调换继而采取工作轮换法,使组织内部员工可以胜任不同类型的工作类型。因此,员工可以掌握不同的技能,对组织内部的活动也有多方位的认识。

(四)以“育人”为基础的培训和开发系统

育人是指“professional”,组织内员工的技能随着时间推移和新技术的应用而老化,变得陈旧、过时。因此对员工进行组织内部培训是提高组织生产率水平的必然需求。详细执行可采取组织内部培训,其中包括员工的品德修养、人际交往技能、解决问题技能等等。

(五)以“留人”为基础的考核与薪酬福利系统

留人是指“preservation”,由于人才自身就是一种资源,所以在对人员培训并帮其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怎样把优秀的人才资源留在企业就变成了最终目的。企业内部可采取合理的薪酬体系和考核体系用以促进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以及良性的竞争意识,激励员工,使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从而为企业留下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我国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缺乏创新性

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的现状,了解到我国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过于单一。大学生只有通过传统的面试应聘入职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自身的技能才能够得到发展,或者通过一些互联网的招聘渠道应聘入职,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二)我国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缺乏真实性和安全性

现今,大学生获取工作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或者其他方式,但其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尽管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大家对信息的信任程度却在不断的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缺乏相应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我国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缺乏专业匹配性

现阶段,大学生在高校内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的相匹配性不能得到保证,并且得不到专业人员系统的岗位分析,因此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滥用。其次,由于没有专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大学生人才资源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四、基于人力资源5p模型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

(一)构建以识人为基础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岗位分析系统”通过致力于打造互联网线上和线下之间的交流系统,使大学生人才能够与用人单位通过O2O平台进行亲密的交流和匹配,实现更加快捷、有效、安全、可靠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在简单模型基础上,以新颖的电商平台代替以往旧的人才服务机构。并通过优化平台功能,逐步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方式中(下转第63页)

本文系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享经济视域下大学生实践平台的构建(项目编号:201813218021)阶段性成果。

56劳 动 保 障 世 界管理观察(三)加强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是公民经济中的先行和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由于占地面积比较大等其他原因分布在离主要交通干线距离较远的偏远地区,交通运输不方便,旅游项目的可进入性差。从而导致该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不能吸引足够的旅游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景区附近铁路公路及道路的修建,不断完善旅游活动的硬件设施。

(四)乡村旅游项目的季节性更替

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区位因素的影响,乡村旅游项目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季节性的特点。富川县乡村旅游要尽力发挥人文因素的作用,缩短或者取代旅游项目的季节性问题。例如针对油菜花田观赏的问题,可以在油菜花田中间作套种有另一种花期的植物,从而缩短旅游项目的季节性。例如黄姚古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花田,黄姚古镇的花田就是采用间作套种的方法,在一年四季中尽可能的延长可观赏时间。

(五)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

可以采用村民入股分红式、旅游参与式等方法。通过多个村民共同入股即可以减轻单个村民的投资负担,又可以增强村民投资的安全感。通过旅游参与式,更能使得村民亲身投入到旅游项目中去,从而在参与中掌握对旅游旅游项目的理解与认知。增强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中去的吸引力。

(六)均衡政府支持力度

加强对政府支持大小的监督检查,切实将政府为促进乡村旅游

项目发展的各项支持落到实处。将政府的支持用在关键的节点上。从而借助政府的支持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完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贯彻落实方针纲领的实施。并且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避免出现权利的过度失衡现象。

(七)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富川县乡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奖励措施,鼓励高知识型人才留乡创业,鼓励青年劳动力回乡发展。给予有创业思维的劳动力一定的资金设备支持。政府应该较大对人才的奖励支持力度,采取必要的资金支持、科研支持、思想方面的支持等等来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

参考文献:

[1]朴松爱,郭婕.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2]汪嘉彬.试论构建我国乡村旅游的体验营销模式[J].天府新论,2007(12).[3]吴权民.关于乡村旅游文化的思考和实践[J].上海农村经济,2007(12).[4]刘宁宁.国际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7(03).作者简介:赵凯玥(1999—),女,山东昌乐人,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通讯作者:杨主泉(1976—),男,福建连城人,贺州学院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旅游与民族生态。

(上接第56页)的漏洞。帮助用人单位招聘适合企业需求的大学生人才,同时也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使他们通过兼职来增加收入,解决了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缺乏安全性的问题。

(二)构建以用人为重心的“大学生人才资源配置和使用系统”

在高校内部设置人才孵化基地,给予学习能力强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强的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首先成立人才资源共享项目相关小组,可以承接企业的相关人才资源招聘项目。其次,举办与人才资源共享模式创新项目竞赛,积极鼓励同学们参与,同时设置一些奖项作为奖励。根据以上事例构建属于大学生专属的国家级孵化平台,给大学生更多的人才共享的机会,在大学生就业前给予考核,是大学生自身的优秀资源极其特长能够被充分共享。

(三)构建以选人为先导的“订单式”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新模式

基于高校与企业间的最佳利益结合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使双方都能从自身需求和利益共享为驱动,为解决现阶段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可以构建“订单式”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可以在高校设置专业教学区,使有关于专业型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为实现大学生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其次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接收高校大学生“订单式”人才部门,这样企业相关用人单位可以稳定、有计划地通过“订单”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专业的大学生人才,实现了岗前培训前移,节省了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费用和时间。这样的“订单式”大学生人才培养共享模式实现了大学生人才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充分共享,达到双方共赢。

(四)构建以育人为动力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

作为高校的主要任务,育人是重中之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以育人为动力的大学生人才培训与开发系统。校企合作包含学校、企业、合作、共享等几个热点词,大意就是企业和学校合作,旨在培养共享型大学生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高等教育使一种新的形势,这种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实现人才资源整合。

借此使学校,企业共享大学生人才资源力量,以便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更好的实现。高校在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应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共享,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也可以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专业不匹配问题。

(五)构建以留人为宗旨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就业考核系统”对企业来说,在现形势下,应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对于以发展空间凝聚大学生人才是一个非常好的预兆。建议在组织内部制定相应的薪酬或绩效报酬,通过激励大学生的工作热情,使大学生的能力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要充分了解大学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企业发展意愿,也为大学生人才提供适合其自身的职业道路。

五、结论

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的现状,得出大学生人才共享模式过于单一,本文将大学生人才共享与人力资源5P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学生资源的测评、招聘、雇佣、薪酬、以及就业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新颖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共享的模式,使大学生共享模式更加多元化,使大学生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参考文献:

[1]马红春,钟守冰,李国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 92-94.

[2]庞飞.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人力资源共享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65-66.

[3]陈小琼,李桂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71-73.

[4]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Lynda.”The New Rules of HR Strategy,”[J].HR Focus,June,2016,13-14.[6]邢传,沈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9:62-79.

作者简介:陈雨竹(1997—),女,辽宁营口人,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