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单纯的眼光浅析影视作品中的伦与爱

来源:六九路网


从单纯的眼光浅析影视作品中的伦与爱

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

——古尔内尔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 。

——雪莱

第一部分 关于爱情和理论

世人皆知,爱情与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生死的命题太沉重,关于爱情的命题却很美好。然而,爱情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孤立的感情,而是和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的事物一起出现的。正如古尔内尔所说:“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

那么什么是爱情?什么又是伦理?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这样的:“爱情:狭义上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是至高至纯至美的美感和情感体验。”“伦理伦理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于性、爱、以及普遍自然法则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不便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并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普遍上升而呈上升趋势。”

至于这些所谓定义的准确与否我们留给哲学家来完成,我们只是从我们童心还未泯灭的视角来看待伦与爱之间的纠葛。我们相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一件高尚的事。

岁月的长河之中,爱情已经芬芳了几个世纪。在中国,古老的诗经中就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情诗,于是爱情一路向前,边走边歌,从《诗经》唱到了《楚辞》 ,从“君主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汉乐府唱到了情歌流行的唐诗宋词,一直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清国,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六十年代再到五彩纷呈的现代社会:在国外,从古希腊的神话,到《奥德赛》里的传说,到文艺复兴时期拜伦的《唐璜》,爱情的影子充斥着几乎全部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便表达不同的关于爱情的看法。然而,有一点,自始至终,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讴歌以及追求!

所有美好的感情,比如美好的爱情,势必必须是符合这种追求的,而伦理是这种追求的底线,没有它,美丽则无从谈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世界的节奏都在加快,世界充斥着一种类似于快餐的形式,新闻、文化,甚至是爱情。爱情仿佛不再那么神圣和单纯,而是把人的一种本能的欲望空前提高,于是爱情的定义被拓展了:同性恋、第三者、畸恋……而我们无权否认他们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哲学上说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而我们必须去正视这些东西。

第二部分 影视作品中的爱情与伦理

文学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一种艺术的展现,而影视作品是文艺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而其主题也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爱的认识。这些作品中的爱恨纠葛,便集中表现了生活的爱恨纠葛。那些相关的话剧、电影、电视剧,或展示

一种纯爱,干净如《山楂树之恋》;或反映一种无奈,真实如《蜗居》;或反映乱伦的悲剧,伤感如《雷雨》;或反映真爱与伦理的斗争,纠结如《廊桥遗梦》。

这些影视作品并没有述说相同的主题,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话题,爱情与伦理,不管是在现实的生活,亦或是在精神的世界,都带着我们一起去寻找爱的真谛!

最纯粹的爱——《山楂树之恋》

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

——郭沫若

今天终于看了扬名已久的《山楂树之恋》,很久很久那种淡淡的忧伤已经没有在电影院里出现了,这部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很老套但有很真实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情窦初开,纯纯的爱,到后来老三得白血病,病床上弥留和静秋的哭诉,将故事推向最终的结尾,还有结果么?当然有,那就是一辈子„„ 细节是这部片子最为出彩的地方,现在表现文革的片子很多,但是可以明显看见老谋子下了功夫了,静秋的眼神表现的很是到位,从刚开始羞涩的初识,到焦急的盼望,到依依的不舍,河边换泳衣的探头一笑,医院里的对望,二人相偎时的紧张,在家里道别流泪和医院弥留之际的泪珠,都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的真实而又贴切。道具的选择不得不说是很是细心,不知道老谋子在哪里找到了那么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路人拎着买菜的篮子在剧中出现了两次,都是一闪而过,但是熟悉的人都能看出那种塑料条编制的菜篮是典型的七八十年代的寻常人家用品,包括窗台上的一瓶“咏梅”柠檬蜜,阴暗的筒子楼,百货商店里那种可以飞来飞去的传票夹,似乎都把我们带到了昨天。金鱼的钥匙扣算是那年代的一个信物吧,大白兔奶糖、英雄铱金钢笔、胶鞋这些东西都传递了淡淡的爱情, 再说说片子里的爱情吧,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只能说明那个年代的背景,爱情是实实在在的,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很纯美,包括静秋的母亲知道实情之后,无奈的说了那句“就像我和你父亲当年的感情”一样,无奈之人的背后总有一段深深的记忆,那就是相约好的一辈子,片子里也假借他人之口说了,很多人随便说说一辈子,其实只是很快的一段感情,不得不引起现在人的唏嘘,和静秋唯美的爱情相比,她的同学就不那么幸运,无奈去医院做了人流,但是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纯爱吧,这年头是不能不相信爱的,红花如是血,白花就是情,他哪里走,我那里跟,亲情也是片子里表现到的东西,爱情和亲情总是相依而在,可是有时候也会有些摩擦和无奈,静秋的母亲被划为右派,小心翼翼的生怕犯错误,为的也是静秋的前途,静秋的那个同学做完人流,吕丽萍饰演的母亲突然出现在医院,带了两个鸡蛋,并亲自剥了一个蛋给了自己的女儿,背后都藏着深深的牵挂与悲伤。

故事很老套,同样是等待的故事,感觉还没有沈从文《边城》里的情节来的令人感叹,但《山楂树之恋》要表现的正是那种纯纯的爱情,平淡中透露出不平凡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你我之间,“这世上,有一个人他宁愿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说的多好,这正是老三对静秋的承诺,“我能等,不管等多长时间”,其实老三做到了,虽然最后生病死了,“为了你可以转正,我可以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为了你妈说二十五岁之前不能谈恋爱,我可以等你等到你二十五岁,我想能等你一辈子”“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但是我可以等你一辈子”一辈子的守候,爱情大多数是美好而又平淡的,就是这些平淡才创造了不平凡,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相约但是最后放弃做不到的。这也告诫了我们,对于爱情观需要重新认定。

最纠结的爱——《廊桥遗梦》

\"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没法叫它冷却。

——莎士比亚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所著的一部风靡世界的小说,我们看到的电影《廊桥遗梦》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这部影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影片的剧情十分简单。女主角弗朗西斯卡获得了一个独自留在家中的机会,四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男主角罗伯特是一个摄影师,他来到弗朗西斯卡所住的乡村,想拍摄当地著名的麦迪逊桥,他们相识了。在闲聊中,两人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罗伯特与前妻离异,而弗朗西斯卡伴着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而清寂的乡村生活„„两个寂寞的人仿佛找到了相互的依靠,在短暂的四天中,他们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四天过去,罗伯特要离开了,他请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整个家庭陷入不完整的境地,同时她也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两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罗伯特走后,弗朗西斯卡把这段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对任何人说过。若干年后,弗朗西斯卡收到一本名为“四日”的摄影集,并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几年后,弗朗西斯卡也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畔。

其实,真实的生活需要每个人付出忍耐和牺牲。尽管是一生只会有一次的的感情,也不可以让我们随意放弃我们肩负的生活的责任,否则也会抱憾终身。面对“这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女主角为了不伤害家人,宁可永失所爱,留在日复一日死水般的婚姻里,忍受着丈夫的冷漠;男主角认为“爱就是尊重”,从此独自漂泊天涯,抑郁而终。男女主角都用余生来做这四天的注脚,完成一段神话一样的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这个故事平淡简短,却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在爱情、婚姻沦陷的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首先,柏拉图式的爱情仍是我们需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闪电结婚出现在人们面前,似乎正在形成一种潮流,而随之增加的就是闪电离婚。婚姻作为爱情的见证而存在的意义似乎已经被逐渐淡化,爱情的地位似乎也不那么神圣了。更有甚者,结婚只是为了钱,甚至仅是为了对方的相貌。这样的婚姻必然不能持久,这样的爱情必然不能长存。而影片正是向我们展示了纯洁爱情的价值,它能牵动两个人的心,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两个人的情感总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爱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

其次,自由并不意味着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摒弃和背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自由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是,人如果放弃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那么,所谓的自由也就形同虚设了。如果放弃了责任,爱情的力量也会消失,而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许我们对生活的激情,付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意识,而非一种行动。如果更多地付出行动,责任的缺失就能得到有效的减少。

当爱情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

最混乱的爱——《雷雨》

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 陶行知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动地的雷雨。这雷雨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

雷雨中的恩恩怨怨,情情仇仇。其中的道德伦理底线已经被完全冲破。当一个富家子弟周朴园爱上侍女梅侍萍时,这在当时中国注定就是个悲剧。缠绵过后徒留一地哀伤。后妈蘩漪与继子周萍的乱伦更是让这个本身就破碎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种不被道德认可,不被法律允许的伦理关系终究会被揭穿,终究会酿成大祸。周萍和四凤的相恋也只是短暂的,终不可一世。为何四凤要步母亲的后尘,苦苦沉溺,深陷情河。为何四凤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莫怪命运,莫怪!一切的因果轮回必得上演这一剧悲天悯人的“雷雨”。 风雨交加的夜晚,积蓄多年的恩怨情仇终于爆发了,一场倾盆大雨如期而至,强烈地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风雨雷电,两个家提供的悲剧,两个荒唐的乱伦故事无不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矛盾的积累,矛盾爆发后的措手不及,为我们上演了一连串的惨剧。这是道德的沦陷,这是人心的丧失。当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就更加深刻和突出。感谢曹先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让人揪心,又给人教育的雷雨。 最畸形的爱-——《蜗居》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曹世真

宋思明的老婆对郭海藻说:女人别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希望你未来的丈夫知道你这不堪的历史还会依旧的爱着你!郭海藻她开始是个很单纯很纯洁的女孩,但是她随着环境的改变后被现实的利益和欲望冲昏的头脑!她把无力的求助放任成依赖,她开始变得很复杂,一而再再而三的踏进泥潭!虽然大家知道她由始至终都是为了报答她姐姐对她的那份恩情,但是她却选择了一条很不正确的路!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素质有道德的人,但是她还是要跨越道德底线出卖自己和出卖小贝这样一个年轻纯洁风趣幽默浪漫上进热情的人! 他对宋思明的爱情违背了传统的爱情观,首先海藻是一个不专一不忠贞的女人,在他拥有深爱他的小贝时候却为金钱去找宋思明并爱上宋,背叛了她与小贝的爱,应此他被人们定义为“小三”“二奶”;而宋的爱是自私的,她不顾海藻的将来已让将她变为“二奶”并且没尽到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成为一个背叛家庭不忠于婚姻的人。 海藻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我认为海藻最终的命运与海萍有一点的关系,记得海萍曾说过:“男人若真爱一个人,别净玩虚的,你爱这个女人,第一给的即不是你的心也不是你的身体,而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再有就是奉上一套房子,至少在拥有不了男人的时候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并且海藻找宋也是因为海萍,不过这并不能作为海藻背叛爱情的借口。

我认为海藻的背叛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爱情观的认识。所谓爱情观是指对待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在恋爱问题上的反映,并且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是以男女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 .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具有四大特征:其一,自愿互爱,爱情是不可强求的,男女双方首先要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其二,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男女双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其三,兼容到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兼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其四,强烈持久,男女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

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海藻就是因为缺乏真缺德爱情观而最终成为了一个对爱不忠,不专一,背叛爱情的女人。

第三部分 我们的疑惑与思索

现在从这四部影视作品中回到现实,估计此刻因该有许多话要说的吧!因为思考、因为疑惑,我们胡涂了,我们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来评判这些情况。老三和静秋的爱,算得上是一种纯爱了,当然这种爱与伦理没什么关系,算得上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没有掺杂任何其它成分感情,虽然在那个特殊的背景下,却值得我们去感动。弗兰西斯卡和罗伯特的四天的感情,却爱出一种境界,一种高贵的境界。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内心始终有着一个关于爱的渴望,这时候罗伯特出现了,并且很快擦出爱的火花,问题出现了,她是应该跟着爱的人远走高飞,还是留下来尽贤妻慈母的义务,一边是真爱和幸福,另一边是责任和良知,弗兰西斯卡最终是留了下来,这让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分别的场景使人简直有一种撕心裂肺般的痛苦,然而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即对得起自己的灵魂,又对得起自己的家庭。

至于周家的悲剧,所有的感情都发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最重要的是,这种错误从上一代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四凤和周萍是真心相爱的,然而却是亲兄妹;繁漪和周萍之间的乱伦,更是让故事雪上加霜。而结果是年轻人都死了,雷声轰鸣,风雨交加,故事戛然而止。这就告诉我们,爱不仅可以创造幸福,也能制造痛苦。之所以将《蜗居》放在最后,因为他确是太现实了,称得上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包二奶、傍大款等现象赤裸裸的反映在了剧中,直接冲击着之前的爱情观。莎士比亚说:“爱情里如果

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而郭海藻的爱中除了爱本身

之外,还有利益、欲望等其他东西,她为此甚至于放弃一些伦理和坚守,自贱、背叛,又好像是生活所迫,同样纠结着、爱着恨着,生活继续着。

可以说,不考虑时间,从《山楂树之恋》到《蜗居》,这应该是爱情从纯净、到责任直至复杂的一个过程。时代在发展,人的观念在变,价值观、人生观、也包括爱情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态度看待爱情和伦理,在理的范围之内,迎接将要到来的真爱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不是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欢乐,它有时是很艰苦甚至于痛苦,而且真正美好的的爱情必须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爱情才会开出美丽而芬芳的花朵。爱情是为了永远的厮守,而有时候,同样是爱,却不得不分开。生活需要经营,爱情也需要,信服也需要自己努力追求和争取。不是牺牲就一定会让人伤心,为自己爱着的人牺牲也是一种更有深味的幸福。有时候取舍痛苦的,但取舍又是必要的,一种保全了更多自己爱的人的抉择。

第二,要明白爱情的本质,即知道爱的三要素。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性爱把爱情和生活中的其他感情明显区别开来;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是性爱和理想的升华,提高了爱情的境界。

第三,有自己的判断和坚守。生活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道德批判,仅仅用道德来简单地判断一个人做得对不对,只能显示批评者不是太幼稚就是太虚伪。生活只是一种过程的体验,对于许多选择,我们所做的至多是平衡道德的天平而已。而当我们自己遇到这些事时,既要守住伦理的底线,又不要违背自己的灵魂和心。 最后,当爱情来敲门时,要勇敢的去迎接,好好把握、珍惜。歌德不是说过嘛,“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

至神至圣”。大学里应该有一次单纯的恋情,与婚姻无关,与利益无关。即使爱情有始无终,开始让人幸福,过程有酸甜苦辣,即使两个人分别,可他永远没有结束。爱情是一种感觉,存在于回忆! 来丰富我们年轻时美丽的记忆。

第四部分 爱的谏言

下面是古今中外的关于爱情的言论,在此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迪。 1.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曹禺

2.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鲁迅

3.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

——张志新

4.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伏尔泰

5.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在爱才好 。

——罗兰

6.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伊萨可夫斯基

7.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理查·德·弗尼维尔

8.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乔治·桑

9.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有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10.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白朗宁

11.爱是火热的友情,沉静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谅。爱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环境影响的忠实。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

——安恩·拉德斯

12.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爱情,是本人的幼稚。

——三毛

13.张爱玲说: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

14.玄漪说: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

15.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是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的。

——罗兰

16.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黑格尔

17.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但丁

18.当爱情轻敲肩膀时连平日对诗情画意都不屑一顾的男人,都会变成诗人。

——柏拉图

19.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便是能有一个你深爱并且也深爱你的人同你共眠。

——拿破仑

20.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我爱美,君可知?

——史莱克·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