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最新-高一语文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3 精品

来源:六九路网
第2单元 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3

一、双基夯实

1.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万里悲秋常做客 D.艰难苦恨繁霜鬓 【答案】 C(做——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B.大厅里摆放着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形状酷似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真是巧夺天工。 ....

C.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挪用巨额资......金向濒临破产的银行注资。

D.上大学不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把它当作求职的敲门砖,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答案】 B(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

B.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C.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

D.房龙善于用轻松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地理著作,所以他的《房龙地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 A(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C“连续„„五连败”搭配不当,“令人”和“堪”成分赘余。D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4.下列依次在①②③④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__①__。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同时,中国诗歌的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人__②__自由体,有人__③__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__④__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A.①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

②善于 ③善于 ④始终

B.①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②擅长 ③擅长 ④始终

C.①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

②擅长 ③擅长 ④最终

D.①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②善于 ③善于 ④最终 【答案】 B

5.选出对《登高》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答案】 D(纵<时间>、横<空间>颠倒)

6.下面对《登高》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答案】 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7.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答案】 D(“每句四个节拍”错。)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答案】 B(无拟人) 二、本文精品

阅读《登高》,完成9~11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10.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11.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

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备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①。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鞞:军鼓。

12.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

【答案】 击柝、捣练。

1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送别友人。

B.全诗显著的特点是三联运用对仗,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

C.“他乡”指的是南方,“旧国”和“残垒”、“故关”全都指的是北方。

D.“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之中都透出一股愁情。

E.本诗后两联既是想象,又是写实,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

了乡愁。

【答案】 C E(C项“残垒”,“故关”指的不一定是北方,指的应是友人归途中所遇。E项,“写实”的说法有误,本诗后两联全是想象之词,并无写实。)

15.有人说这首诗中“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一联最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此联除对仗工整之外,还在全诗中起着前后关联的作用。“他乡生白发”上承首句“世乱同南去”,是就友我二人而言,“旧国见青山”上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写友人;“见青山”又引领下面两联对友人旅途的想象,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感情。(这就是上题B项所谓“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也是上题E项中所谓“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关于对仗工整可以略答,应该详答出此联在全诗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作用)

(开放性试题,此题可以答同意,也可以答不同意,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

如答不同意,也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明自己的理由。所谓“你的看法”不仅包括表明不同意的看法,还应包括认为哪一联最好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对全诗的赏析,复杂感情的把握至关重要。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当共同南奔的友人即将北归时,独自羁留他乡的诗人,心情是复杂的。

他自然替友人高兴,而且不免欣羡,可更多的却是触景伤情——友人走后,自己就要独尝凄清孤独的况味了。这复杂的感情全都融于诗中。颔联有承上启下之妙,所领起的后两联的想象,运用“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突出了一个“愁”字。诗人想象的是友人的“愁颜”,其实却流露出诗人自己浓重的愁情。)

四、高考热点

16.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很多流行语应运而生。某出版社拟编一部《当今流行语汇编》,正面向全社会征稿。请你从“出局、封杀、含金量、人气、斩获”等词语中任选一个向该出版社推荐,仿照示例举例,解释含义。

示例:缩水:比喻在原有基础上缩小或减少。

例如:历时三年的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房产缩水”案最终通过协商获得解决,400多名业主获得了一次性补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出局:比喻人或事物因不能适应形势或不能达到某种要求而无法在其领域继续生存下去。

例如:由于长期没有开发项目,今年以来,青岛市房地产开发局已将17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洗牌出局。(解答此题,首先应研究示例的特点。示例中“缩水”,采用了比喻意义,因此,推荐词语时就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要领会其特定意义。此题的难点在于写出一个将被推荐的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的例句。)

17.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

【答案】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8.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假如生命是树,就不要停止生长,也不要随意摇摆!我将长长地伸展树梢,向着未有人到过的高峰。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方小小的天空。 雄鹰飞到高空,低头能俯瞰万里山河。 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心灵”可以指“内心”、“精神”、“思想”。“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可多角度去立意: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内心就会如天空般宽广、明净,如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或把心灵放飞到高空,达到精神的最高境界,不计较个人的蝇头小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或把心灵放飞到高空,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精神的世界尽情翱翔,心游万仞,目极八方,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或把心灵放飞到高空,站在真理的高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现实,思考未来,使思想深邃,使眼睛明亮„„

【佳作赏读】

让心灵飞到云层之上

马鸣

让心灵冲破云层,达到那个碧空如洗,纤尘不染的高度。在那里,你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那里,你可以细观秦砖汉瓦,领略唐风宋韵;在那里,你可以以古鉴今,昭示来者;在那里,你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在那里,你可以击楫中流,与时俱进„„

生活告诉我们:没有总是风平浪静的大海,没有能轻易攀登的高山。生活不总是晴空万里,偶尔乌云也会遮住阳光,将我们抛弃在黑暗的角落。然而,不要畏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让心灵飞到云层之上,她的光芒足以驱散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阴霾。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她带给人们的是坚强乐观的笑容和至纯至美的艺术享受,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生命的美丽。邰丽华——《千手观音》的领舞者,面对生活中的乌云她没有退缩,她给自己的心灵插上了天使的翅膀,让它飞到云层之上,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一种

特殊的美丽。

李春燕,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间行医,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乡亲们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她赢得了大家的赞扬与敬佩,她感动了中国。聆听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那一刻,她一定体会到了心灵在云层之上自由飞翔的幸福。

回望历史的长廊,有许多人因让心灵飞升而创下不凡的功绩:站在秦王殿上,手持和氏璧,慷慨陈词的蔺相如,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引领了一代诗歌的潮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把鸦片拒于国门之外,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国民,与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洗净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但岳飞的满腔热血和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诠释着心灵的高度,铸成了历史上永不褪色的丰碑。

啊,心灵!我要让你飞到云层之上,达到你应有的高度;我要让你拥抱蓝天,感受清晨空气的清新;我要让你拥抱阳光,感受正午太阳的温暖;我要让你拥抱夜空,让闪烁的星辰来抚慰你疲惫的身躯„„

【名师点评】

作者把心灵放飞到云层之上,打开了宽广的思路,从古至今,对话众多的名人,赞扬他们的高尚人格、崇高品德,悟其昭示的人生哲理,感其奋发向上的情感,文字纵横捭阖,思想厚重深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