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4(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给物体分类》教案
课题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学科 小学科学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单元 年一年级下册 级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习 科学探究目标 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境目标 重点 能够根据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 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法 演示、讲解 师:乒乓球、木块、螺母、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橡皮、不干胶贴纸、 记号笔 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导入新课 幻灯片:开心逛超市 超市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物品,你能帮助老师选择合适的购物区吗? 22
讲授新课 1.过渡:超市将物体分类后可以更方便顾客 选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要将物体进行分1、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2.了解身边常见的分类。 1.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初步感知分类是打开认知世界的钥匙。 2.通过站队和整理衣物知道不知道不觉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分类。 分类的意类。 义 2.分类的意义: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对物体进行分类。为的是更好更方便地认识这个世界。 3.要对物体进行分类我们就要了解物体的一些特征。如站队时按男生、女生分,整理衣物时按衣服、裤子分。 讲授新课 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活动1:物体的一些特征。 1、回答问题1: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 巩固、深化对物体特征的认识。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回顾我们2、活动1:回顾我们认识的物体特征 认识的物3、问题1:我们都认识了物体的哪些特体特征 征? 4、 5、 讲授新课 1、过渡:有时为了便于观察、记录、分类活动2:给物体 编号 我们还需要对物体进行编号。如生活中对车辆进行编号,对我们的住址进行编号。 2、学生制作物体编号,教师巡视。 3、将制作好的物体编号粘在物体表面 讲授新课 1、提示学生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3:2、指定以物体的轻重分类 制作物体编号,并粘在知道在分类前,要给物体物体表面。 逐一编号。便 于分类记录结果和交流观点。 以轻重特征进行分类 1、指定以轻重特征进行分类,便于后面研讨问题的展选择物体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的一个特 33
征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 1、学生汇报按物体轻重分类的实验结果。 问题研讨 2、教师整理记录。 3、为什么都是用轻重来分类,分类的结果不一样? 4、教师小结:不同的细分标准,产生的分类结果不同 讲授新课 1、过渡:虽然细化分类标准后我们的分类结活动4 果可能不一致,但通过比较我们仍可判断出1、学生实验 选择不同的1、交流汇开 引导学生关注报实验结果 他人的分类结2、针对分类结果的不果。对于同一特征,细分的同展开讨论 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一样。 1、体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的结选择不同以什么标准对物体进行的分类。你能尝试选的特征来择不同的特征来分类吗? 分类 2、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特征来分类 果不同。 2、交流汇报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2、通过分类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深入对物体特征的认识。 能够通过比较对物体特征做出进一步认识 拓展延伸 猜一猜我是根据物体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 我分你猜 巩固练习 将下列物体分类你有哪些方法 课堂小结 给物体分类 分类: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可以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 课程结束,与老师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 巩固本课所学 总结本课所学 板书 给物体分类 呈现本课主要44
分类 特征 标准 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