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威是如何破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传统二分的

来源:六九路网
杜威是如何破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传统二分的

杜威完全同意操作主义观点,主张实验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认识过程看作指导控制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杜威看来:第一,认知对象是事后形成的,它是在有指导的实验操作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在认知之前就充分存在的东西。第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感的因素与理性的因素不存在地位的高低,只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才成为可能。第三,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而且还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认识过程就是实验操作的过程。

杜威在谈到观念与对象“对应”时也用到“相符”本来是反映论里的一个基本范畴,而杜威在“对应”论中也加以使用。两者之间差别在哪?反映论的“相符”说的是人的主观映象完全符合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因此,“相符”是表明一种正确的反映。而在杜威的“对应论”中,“相符”只表明观念是一种支配力,它可以有效的支配人的行为,只要观念能有效地整段经验材料,使我们获得知识。

杜威说:“如果观念、意义、概念、学说和体系,对于一定环境的主动的改造,或对于某种特殊的困苦和纷扰的排除确是一种工具般的东西,它们的效能和价值就全系于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如果它们成功了,它们就是可靠、健全、有效、好的、真的。如果它们不能排除纷乱,摆脱谬误,而它们作用所及反致增加混

乱、疑惑和祸患,那么它们便是虚妄。坚信、确证、凭据,系于作用和效果。

工具,这是人类在进行一切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工具包括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两种。这两种工具对人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同样是一刻也离不开工具。杜威充分地看到了工具的作用,特别论证了观念的工具作用,仅就这一点而言,这是杜威的一大贡献。其实马克思主义也十分重视认识的工具性作用。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杜威哲学对“技术”概念有一定的重构作用,在他看来,即使人们称之为“纯学术研究”的东西实际上也是一种技术,理论的东西也是一个人工制品。技术就是制造制品的过程,这制品可以是有形制品,也可以是无形制品(如科学、语言、法律、概念等),语言是工具的工具。有形工具和无形工具之间的区别是功能性的,而不是本体性的。他说:“社会学是一种技术,政治学也是一种技术。”

工具只有在它们被使用时才有意义,它们也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被使用。生产性实用主义是一种广义的技术哲学,它致力于在实践情景中各种工具的有效使用,以使获得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生产性实用主义不只是对行动感兴趣,而是注重工具生产和

行动的结果。生产性实用主义把理论和实践哪个优先的问题看成是一个“鸡和蛋何者为先”的问题,认为探索(技术)的目标不是行动,而是建构起新的和更精致的习惯、工具、目标和意义,也就是越来越精致的产品。而这个“更精致”是针对特定的操作、背景和地点而言的。

在生产性实用主义那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种相伴的过程,理论不只是分析过去和现在,而是筹划未来。就如好的商务伙伴,他们总商量着可行性、设计、成本和潜在产品的市场。理论眼盯着理论,要确认设计和生产的目标不至于过高过大而陷于幻想,产品能满足市场,产品和部件要备足够用,要有充足的现金以做下一项工作。总之,理论与实践的伙伴关系不在于行动,而在于生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