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4卷第3期 岱宗学刊 Vo1.14 NO.3 2010年9月 JOURNAL 0F DAIZ0NG Sep. 2010 新课程背 景下 推进教研工作的策略 高居二 (泰山外国语学校,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 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研工作的领域在不断地拓展,其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 和挑战,亟待提高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构建教研共同体实施有效教研,问题引导改革,开展行动研 究,科研引领教研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教研工作;有效教研;行动研究;科研引领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122(2010)03—0075一o2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工作领域在不断拓宽,由 力作为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升课堂教学的洞察力、有 教材、教法的研究发展到课堂教学的研究,以至于到新课 效思维力、反思和挖掘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素养的提高 程的实施与评价的研究。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改革和 和发展,推动所引领的教师队伍和谐发展。第四,教研员 发展,新课程所确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已经深入 要学会反思,要善于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的生存状 人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 态,并能善于总结归纳,以达“长袖善舞育成果”之境界。 维目标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追求,但是,仍有不少教师 观念上接受了新课程,在行动上却无法达到新课程的要 二、构建教研共同体,实施有效教研 求。 目前,教研工作面临着国家政策、教研经费、教研制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室首先要对国家课程的有效实 度、教研体制、教研编制、学校管理体制等客观因素的限 施、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专业指导(专业 制,也受到教研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代教育教学技 引领);运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质量检测、进行数据分析 术落后,教研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积极性不强,促 的报告与建议(质量检测);根据调研的报告,向教育行政 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教师的科研目的和方向不 管理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从 明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教研工作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困 这个意义上说教研室就是地区课程发展的首席责任人。 难和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提升教研的效益、促进教师专业 基于此,教研部门工作的重心从原来的统一教学进度、组 发展呢?笔者在开展有效教研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地 织考试、教学评比、学科竞赛、安排课题项目等转移到服务 探索和尝试。 于自下而上的校本教学研究工作,由过去的自上而下的指 令走向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从分派任务组织活动走向教师 一、凸显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促进教研 教育理想追求的重塑。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专业课程的 领导者,做好政策的执行、课程的设计、发展服务、专业指 教研员往往被学校领导和广大的教师们冠以“课程 导和质量促进的工作,研究好课程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与教学专家”,这专家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专业发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强化学校本位的意识,以校为本,使区 展的不足。正因为如此,致使教研员在指导新课程教学和 域性教研活动能扎根于学校的实际工作。这就要求我们 实施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应有的引领能力,影响并制约 认真思考课程标准、评价、教材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问题, 着所管理区域的课程建设和健康发展。为此,笔者认为, 认真研讨“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 教研员应该具有较宽的学识视野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具 程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承担研究与实施科学的教学 体的讲,第一,在人格和人品上要厚德博学,要发展和提高 质量检测时,及时细致地做好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最 自己的专业,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积极主动提升专业素 大限度的、科学的决策依据,最快、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性 养。第二,在工作思想上要求同存异,即要有一个发展的 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这也要求我们建立这样的 共同方向和目标,又要能创设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 理念:要把教学置于课程标准、教材和评价这个完整体系 鸣”的学科研修的舞台。第三,将提升教研员课程引领能 的视野下去理解、研究、实践,为基层学校最大限度地提供 [收稿日期]2O1O—O5一l6 [作者简介]高居二(1964一),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泰山功勋教师。 76 岱宗学刊 第14卷 服务和支持。这样,以转变教研机构与基层学校之间的领 导和约束关系,改重管理为服务,以引起、维持、促进教师 的教学研究,有效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学校层面上,教研团队就是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最 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最日常、最具操作性的、最具研讨性的 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教 研的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和理念转化为教师行动 否关注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发展 去研究学生,从适合学生发展的机制、体制去研究学生。 教与学关系处理中是否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预知” 与“预设”的关系,教学设计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训练是 否有效等课题进行专题研究。这样,在观摩教学中感悟问 题,在大量阅读中发现问题,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解决问 题,在教学和反思中升华问题,在学科教研中碰撞问题,使 策略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基地。重视学 科教研组工作的制度化,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 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尤其 在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加强学校学科教 研组的建设,重视对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功能开发与实效性 的研究,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所以,搞好学 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就为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还是需要这样一支 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业务过硬、能吃苦的教师队伍。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规模、条件,教师的教学特点、个性,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 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校内通过开展“同课异 构”、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的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 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模式,校间开展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资 源共享,构建起学科教研网络。实现教师个性、能力上的 优势互补,最大化地发挥每一教师和教师共同体的潜质和 功能,形成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凝聚力,建设一个真正“教研 共同体”。有这样一个由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一般教 师组成的具有共同愿景的教研共同体,会把我们的新课程 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中和学生中去。 三、问题引导改革,开展行动研究 所有的教研工作都会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首 先,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是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师教学方法的关键。学科年级 备课组是学科教研组实现功能的关键:抓业务培训、抓听 课质量、抓备课、抓备课组常规工作,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 水平,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行为 的研究,把“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积极提 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校本教研活动 制度上,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 结合,主备课教师说课和参与备课教师研讨相结合。同时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重点围绕教学过程中是 每一个问题在共同研究中得以解决。通过教学中的问题 来引领改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 了校本教研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 四、科研引领教研。国家课程校本化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 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 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我们教师和教学研究 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任何理论,只有 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教育改革的最终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中,而是 应该落实到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中,不是停留在专家的讲 座和专著里,而是落实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随 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人,课程改革已经从理论讨论、确 立、思想解放的阶段进入到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阶段,这 一阶段是新课程改革的至关重要的阶段。面临新形势,教 学工作如何开展,才能引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更 加有效的问题就不能回避地凸现出来,要解决好这个问 题,那就是科研先行! 教研是一项准教育科研活动,无论是在教研主题的选 择上还是在教研活动的操作过程上都需要教育科研的引 领和支持。教师要自觉地钻研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教育 科研成果和科学方法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和 教学问题,把国家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等结合本校实际 生成校本课程,实现科研引领教研、国家课程校本化。并 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地加以总结,使之升华为理性 认识,以便具有较普遍的理论价值,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 学水平和艺术。 [参考文献] [1]崔允济.课程实施新取向:给予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 研究,2009,(2). [2]沈毅,崔允都.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