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年级 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备 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备 注 板书设计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体会寓意。
课 题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年级 三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教学目标 备 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 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板书设计 备 注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课 题 24 孙中山破陋习 年级 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教学目标 备 注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⑶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板书设计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作业设计 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课 题 24 孙中山破陋习 年级 三 第(2)课时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教学目标 备 注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⒈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⒉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⒊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⒋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⒌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⒍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⒎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⒏ ①分析图片。 ⒐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⒑ ②小结图意。 ⒒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⒓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备 注 板书设计 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作业设计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课 题 习作8 年级 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8 教学目标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 备 注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难点 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 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 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 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备 注 板书设计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
课 题 练习8 年级 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8 教学目标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重点 备 注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⑴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⑵学生查字典。 ⑶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备 注 板书设计 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作业设计 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练习背诵。
课 题 练习8 年级 三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8 教学目标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重点 备 注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课 题 练习7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 备注 1、运用京剧脸谱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写好“捺”笔变“点”的钢笔字. 教学重点 运用京剧脸谱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京剧脸谱图,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指名说。 (2)介绍: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花脸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人物的名字。你了解他们吗?指名读说。 师总结:“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与刘备、张飞结拜兄弟,作战英勇;包公就是包拯,是民间传说中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孙悟空就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秦侩”是南宋的大奸臣,是害死岳飞的主谋。 (4)试着说一说这些脸谱分别是谁。 (5)请学生连线。 2、第二部份 (1)指名读题目。 (2)结合上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插图,指名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 (3)教师总结:脸谱的颜色符合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正直,
白脸代表奸诈。 3、第三部分。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齐读“述、淡、趣”。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说。 (3)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重点强调捺要写成点。 3、练习。 (1)请学生练习描红,仿影。要求:边写边想为什么原来的捺要写成点?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迸行纠正性练习。 板书设计 声音响亮 态度大方 述 淡 趣 作业设计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课 题 练习7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 备注 1、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2、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提” 3、读读背背 教学重点 读读背背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同学。 (3)指名读成语,做小老师领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个成语之间的关系) (5)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学生练说所了解的成语含义。 (7)练习:自由读,同桌互相练背。 (8)反馈:指名试背,集体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这段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这段贤文的含义。 (3)指名读:你读懂了哪句话?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个例子吗? (4)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能帮他解答? (5)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试背。 (6)反馈:检查朗读(要求学生评议朗读者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检查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教师书写提,指导运笔方法:起笔逆锋向左上人纸,旋即向左转折,蹲锋向右上挑出,力送锋尖,露锋提笔回缩收笔。 学生练习书写提。 2、教师书写竖提,指导运笔方法:是竖与提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行笔至提处稍驻,提笔微向左,旋即折向下蹲锋,得势后向上挑出,收笔同提。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 明确交流要求。 (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 (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三、练习。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不足之处,师生可以共同修正。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在展览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 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 板书设计 军人的戎马生活 脍炙人口的典故 军人的严明纪律 指挥者的计谋 作业设计 抄写成语2遍
课 题 习作7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静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7 教学目标 备注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像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教学难点 能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感受: 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们知道吗,有不少童话故事,都是人们凭借一些具体事物想象出来的。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过把瘾,编一编童话故事。 二、范文引路: 1、请学生轻声读例文《找“饿”》并思考: (1)这个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 (2)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3)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要求再读例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是根据哪些玩具编出来的? 3、小朋友,同样是两只熊玩具,作者是怎样想象出故事中的角色的呢? 4、请选择最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玩具做你故事的主人公。注意了,你的主人公可都是人哦!他们会说话,会思考,有表情,能动作,有喜怒哀乐。 5、编故事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三、摆弄玩具,自编童话 1、活动: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桌上摆好了,做你故事的主人公。
2、这几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讲个故事给自己听听。 3、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讲得特别认真,故事说得特别具体,讲给你的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四、分组交流,推选最佳 1、分小组,把学生准备的故事说给小组同学听听,让大家也来分享分享。 2、推选出编得最好的童话。 五、指名编讲,动笔写作 1、下面请每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上台来讲讲你编写的童话故事。 2、请学生认真倾听以后集体评价、修改。 3、拿起你的笔,将你精彩的故事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编童话故事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作业设计 编写童话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