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杭州数字城管相关情况

来源:六九路网


杭州数字城管相关情况

一、 数字化城管基本情况

杭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于2006年3月建成,同年8月通过建设部验收。目前覆盖早心城区五个区、一个风景名胜区和一个开发区、一个临安市(县级市),面积290平方公里范围。杭州市始终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和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总要求,2008年监督员在中心城区五个区和风景名胜区,其发现问题699316件,处置结案629731件,已成为杭州“城管上水平,百姓得实惠”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 数字化城管机构的设置

杭州按照监督和指挥相分离新机制,组建了市级数字城管信息中心(监督中心)、协同平台(指挥中心)和城区二级指挥中心。其中,数字化城管信息中心,内设综合管理科、业务运行热线受理科、设备运行科。中心事业编制人员21名,信息中心平台(监督中心平台)操作员39名。协同平台由各城区和案件较多的责任部门、单位派驻,一般为业务熟练的副处长和副科长。

三、高位监督、全时段覆盖。

杭州市数字城管监督由数字化城管信息中心监督管理,信息采集采用市场化模式交由公司完成,目前有三个采集公司(其中帮德市政负责近50%区域),管理监督员近370多名,工作时间按照从上午7:30 至 晚上21:30(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对中心城区五个区、一个风景名胜区、一个开发区和一个县级市共290平方公里建城区范围内的97小类城市管理部件、61小类事件问题进行发现、梳实、核查。

四、市场化作,投入少、效率高。

杭州市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实行信息采集市场化,政府通过周例会,月考核、季兑现的办法,加大对巡查密度、漏报现象、采集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审核,保证了问题信息及时、全面、公正、准确的发现,同时政府每年还可减少近千万元的管理成本。

1、减少政府的投入。杭州市第一阶段四个城区信息采集,如按照政府直接建设和管理监督员的需求规划,管理人员和监督员费用需要1860万元,而目前选定的三家信息采集公司对240.88平方公里范围城市管理情况进行巡查,全年总费用不到1000万元。仅此一项就比政府直接管理少支出近900万元。 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通过市场化动作后,政府不需要真接去完成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调解劳动纠纷、处理工伤事故等事务性工作,可有效的减少政府管理人员数量,减少管理成本,从面减少政府经费投入。

如杭州市—信息采集公司(浙江帮德市政)自行开发了信息采集和监督员管理软件,通过公司培训基地对杭州和其它城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管理人员和监督员进行 远程培训,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监督员上报信息、核实、核查信息数量质量情况和系统运行质量,有效的提高了监督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公司管理成本。

2、运行效果明显。 2007年杭州每天通过监督员上报问题信息达3000件左右,有效信息2500件左右,到2008年每天信息在2000件左右。

3、减少管理风险。杭州市信息采集市场化后,有效剥离了用人风险。采用市场化模式,通过“化钱买服务”政府只需要根据合同监督采集公司完成信息采集并保证信息采集的效率和质量,而不需要承但监督员管理的风险责任,包括所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责任等。

4、保证采集质量。杭州市住处采集公司通过合同约定一般采用边招聘、边培训、边调整,合格后上岗,不合格就下岗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有效地保证了监督员队伍业务水平和质量,而由政府直管,则很难实现对不合格的监督员实行淘汰,如此就难以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