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诗歌的民族特色 二、“神韵”一词的起源与演变:
三、“神韵”:指诗的一种风格,一种属性,一种美学特征。在诗学界有宽狭
两种认识。 第一章 清远派的诞生 第一节:嵇康与阮籍
建安时期慷慨多气的艺术风貌,正始时期玄学的形成和恐怖的政治空气。 清远派的诞生:超越现实,正始时期与建安不同的风貌,提倡“自然”、“无为”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四言诗:咏怀、游仙、玄言
《赠兄秀才入军》:超悟的审美境界
阮籍:《咏怀》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否定现实,超越痛苦,但不能做到绝对超越 以近寓远,哲理性思考,意微旨远,隐晦深邃。 第二节:左思、郭璞和兰亭集团
西晋玄学提倡名教与自然合一,诗歌总体倾向“轻绮” 左思风力:对建安诗歌的继承 《咏史》、招隐诗
保持心灵的高尚与纯洁,隐居的审美理想。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通阴阳之术,好道家之言。 游仙诗:对士族社会的不满,表达心中的不平。 将隐居之趣引入游仙。
东晋:超越和自然这两个主题在东晋士人那里是自相矛盾的,超越的内涵依然包容在玄学原有的旨意之内,而自然则突破了过去的框架,由抽象的概念走向
具体的行为,也就是现实的拥有生活。此种矛盾促使清远派诗歌由玄言向山水题材转化。 兰亭修禊组诗
王羲之《兰亭集序》: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在山水自然中体悟生命。 谢混:开启南朝的山水诗风。 第三节 陶渊明
清远派的两条线索:士族作家:兰亭集团、谢混 寒士作家:左思、郭璞、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宦途中的心理挣扎:《饮酒》其三 对生命的思考:《饮酒》其四 对自然本性的回归:《归园田居》之一 士族:自然——永恒 陶渊明:自然——自由 言事诗:叙述农村的日常生活:《归田园居》之二
抒怀诗:兴寄无端,与生活细节无关,审视生命整体:《饮酒》之三 山水诗、田园诗:物我对应,境与意会,山水与自我融为一体。《饮酒》之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