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学期新生报到新闻稿

来源:六九路网


新学期新生报道新闻稿

责任到人 服务周全 一切为了新生

9月14号,我院来自全国各地的11级新同学开始陆续到校报到,经过了周密的部署,我院工作人员已做好了各项准备。每天有工作组人员轮流上岗,责任到人,全天候值班。严谨细致、组织严密、相互协作、统一指挥,周全的服务确保新同学无论何时来校都能安全、方便的报到和住宿,为新生注册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课题一:

可爱的志愿者们

“学长 学姐 你们辛苦了……”

9月15日十点,太阳似乎在考验大家的耐心,晒得大家满头大汗,但是大家的激情却有增没减。大概11点的时候,一位女同学拎了一袋橘子来到报到点,微笑地说道:“学长,学姐,你们辛苦了!这是我给你们买的橘子,你们一定要吃啊……”原来是昨天已经来报到登记的小学妹。可能是还没到橘子成熟的季节,橘子很酸,不过我们“酸在嘴里,甜在心里”。多少日夜的坚持与努力,终于换来了让人欣慰的笑脸。感谢小学妹,同时更要感谢我们的工作人员。

志愿者 累并快乐着

在我们今年的新生接待工作当中,有130多位来自各系各班级的志愿者。那些胸前佩戴着志愿者徽章,戴着工作证,面带微笑的正是我们那些可爱的志愿者们。他们有的在门

口接应,有的在接待处帮忙为远道而来的新生和家长端茶倒水,有的帮新生扛行李……当问起他们累不累时,他们有的说:累是累,但挺有意义的。还有的说:我们去年就是有学长学姐接的,那时很感动,现在我们成了学长学姐,接新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迎新快讯:截止到15日12点,我系应到368新生中,已有244名在校注册,整个迎新工作的小高峰已经过去,希望我们的工作人员坚守阵地,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周到的服务圆满完成整个迎新工作。

课题二:

开学报道: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送还是不送?

新学期开始,送新生报到的“亲友团”大军又出现在各大学校园里。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众多家长的出行带来了交通、住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和学校造成负担;也有人认为,家长出于种种考虑送孩子报到,其心情可以理解,人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此事。

观点一: 家长不必过分呵护,舆论应平和客观

北京市民李先生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山西某传媒大学,从小独立意识就很强的女儿坚持不让家长“护送”,李先生也想让她锻炼一下。女儿与一位中学同学一起坐火车去太原,所有的报到手续和体力活,包括把几个30公斤重的大包搬进宿舍,都是她自己完成的。

“我其实也很挂念孩子,毕竟这是她人生头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李先生讲,“但我想,在每一名新生都至关重要的人生时刻,她独自平安地完成了一次人生考验,获得了

大多数新生无法获得的人生经历和力量,这是我们做父母的为她送上的一件人生礼物。我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爱。”

观点二: 家长心情可以理解,父母送来的孩子未必娇气

几年前在父母陪同下报到的该传媒学院大三学生邵某告诉记者:“原先并不很想让父母送自己,但想到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与父母聚少离多,另外考虑到父母的一番苦心,最后也就让他们送了。但办理入学手续、打扫宿舍、整理床铺等基本都是我一人完成的,我同意父母和我一起来,不是我不能自立和娇气,是因为我觉得考上大学很不容易,这是父母和我期待了多年的时刻,我理解他们为我高兴的心情。

本组记者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大学不能和溺爱划等号,被父母送来的孩子也未必娇气。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上大学和结婚、生孩子一样,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这样重要的场合,父母只要具备条件,自然想来同孩子分享喜悦。人们应以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此事。但家长不能凡事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010级电视摄像专业

第七分组作业

2011.09.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