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

来源:六九路网


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

摘要 选题策划是刊物质量的灵魂。学术类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文化内涵的主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全局意识、时效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全媒体意识的原则打造学术精品是今后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和契机。

关键词 科技期刊;选题策划;栏目设计

0引言

选题策划是刊物质量的灵魂,是编辑工作的首要环节。通常,科技期刊选题的依据一是看读者需求;二是看技术的新进展。早在17世纪的欧洲已经有把自然科学实验的观察结果作为出版物来实现学术的交流和传播。中国最早的学术类杂志可以追溯到公元1792请乾隆年间,由清代名医苏州人唐大烈创办的医学期刊《吴医汇讲》。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期刊也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蜕变和更迭。迄今为止,中国的科技期刊约有5000种类,其数量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可是我们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却不能与欧美媲美。随着各种新信息技术的运用,媒体介质的丰富化以及全媒体的传播理念,如何让科技期刊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是每个办刊人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科技期刊的概念

1.1 科技期刊的概念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和信息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继科技报纸和科技图书之后的重要科技信息传播工具。在17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书籍和通信为媒介的科学交流方式逐渐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和要求。那时的新科学强调观察自然和科学实验,一个观察实验的结果就等于一份出版物。图书这种出版物不便及时发表实验和观察的结果,作者需累积若干研究成果之后才能考虑出版一本著作,由于科学著作的出版费时多、耗资大、效果极为有限,而当时的报纸主要用来报道时事,还不能作为发表科学论著、传播学术信息的媒介,因此需要有一种新型出版物媒介来完成科学交流的使命,这样,学术期刊应运而生。

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是1965年法国议院参事戴·萨罗(Deny’s des Sallo)在巴黎出版的《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主要刊载欧洲的新书出版资讯,目次和摘要,时事新闻和科学知识等。

在我国1991年发布实施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科技期刊的定义是:“科学技术期刊是指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

1.2 科技期刊的特点

科技期刊具有传播、积累科技知识和成果,促进科学技术交流的作用。它出版周期短,刊载速度快,数量大,内容较新颖、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连续性:它要求定期出版,具有连续性,出版内容要系统地反映某一学科、某一研究课题的发展过程;

2)时效性:审时度势,文章内容要求新、求快、求准。突出学术前瞻性研究及发展趋势;

3)稳定性:刊物的栏目稳定,有比较固定的作者和读者群。栏目体系层次分明,能够系统反映学科特点;

4)创新性:内容要求新,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新进展、新理论、新方法;

5)深透性:文稿具有一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值得推敲;

6)严肃性:文稿图表、计算公式、特殊符号的标准严格化,排版格式较规范。审稿严谨,杜绝抄袭、伪造、篡改、不当署名等不端学术行为。

2 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

2.1选题策划的定位

选题的目的是为了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更好地体现国家的科技办刊方针及政策,保守国家秘密,避免侵权行为;其次是要及时和充分反映当前科技进展和发展动向,扩大学术影响;三是要突出办刊特色,保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又不落俗套,确保刊物发行的效益。

完善健全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对于科技期刊编辑部来讲,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刊物质量的保障。从组稿、稿件管理、密级审核、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出版发行、审读到档案管理,都应该有明确的制度规范。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刊物质量。不重视选题策划,即便是审读加工等后续工作做得很好,刊物质量也易趋于平庸。同样,在制定选题计划时要考虑当前和长远的结合,有计划地选定一段时期和一个时期的选题,确保报道的连续性。

正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统一的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就不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一个项目在运作的时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如何做事;我们能创造什么样的利益”。当代管理学家德鲁克告诉我们一种找出自己优势的方法—“反馈分析”,即在进行一个项目时,要有预见性。先确定你预期的成果,等到项目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将预期成果与实际成果做比较,当实际成果大于预期,这便是你的长处;如果实际成果小于预期,则是自己的弱点。

选题就是编辑根据读者不同需求,明确出版物要给读者什么经验,解决什么问题,有计划地选择若干主题,对所刊载的内容预先进行规划设计。

2.2 选题策划原则

2.2.1 全局意识

选题要结合本期刊的办刊方针,注重宏观掌控,微观协调。完善健全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既要明确各自刊物的专业报道方向,又要敏锐掌握读者当前关注的、需要研究解决的多样化问题。善于借助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参考网络文献数据库资源,有计划地明确一个时期或一期刊物报道的侧重点,包括系统的和个别的选题,并落实栏目组稿、审稿和编排。同时还要注重不同时期选题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确保知识结构的合理过渡。

2.2.2 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就是精品意识,它突出内容的独创性,技术的实用性,信息的及时性。有深度地挖掘学科前沿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向行业专家咨询,指出文献引用不恰当、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指出学术观点有误、模棱两可的提法,确保文章反映客观严谨、理性思辨的科研态度,打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品意识。

2.2.3 时效意识

选题策划要注重时效性,事过境迁的文章只能让读者觉得索然无味。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现代信息社会的各种传播手段使人们快速获取重点、热点的科技信息成为可能,只有跟上科技前沿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放宽视野而不因循守旧,才不会被竞争出局。

2.2.4 创新意识

创意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创意就是财富,点子就是金钱”。国内同行业品种重复现象明显,突出差异性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选题者要善于搜集、整合、分析信息资源,从中挖掘能够体现适应时代特色,适应技术进步的新情况、新理念、新方法。挖掘读者的兴奋点,调动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期刊良性发展。

2.2.5 质量意识

科技期刊的质量建设(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质量)反映期刊能否符合本领域科技发展规划,能否紧密跟踪本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反映科技发展水平能否满足读者需要。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决定刊物的水平和高度。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刊物质量建设提供了科学、便捷、可量化的技术手段和途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平台统计文章标题中含某关

键字的文献数量,可以借助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提供的学术不端在线检测系统,检测伪造、篡改、不当署名等不端行为,维护知识产权。

2.2.6 全媒体意识

全媒体就是所有媒体。它是指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的全面化,多样化。与20世纪读写文化时代不同的是,大众传媒不再是传播的核心,受众成为传播的核心,不同介质都在向受众聚集,从手机到网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将传统报刊的内容碎片化,向受众群体重新聚集。赢得和保持可接受规模的受众是经营底线的重要条件。推动全媒体传播模式的构建,重新定位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流程,即使未来纸质报刊不出版了,报刊所承载的资源、受众和品牌等也不会流失,而是顺利地过渡到全媒体时代新的载体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