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人类正在从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谋求社会发展的模式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转换。因此,在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成为国际上衡量工程优劣的三个重要指标。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及地区都十分重视研究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正在转变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事工程的项目管理研究为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全球范围内著名的“绿色运动”,使绿色产业应运而生,随之对工程项目进行“绿色管理”的观点开始进入了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正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
一、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在研究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时,从分析“绿色运动”和“绿色产业”的 关系中发现,通常所说的绿色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节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节省原料,第二层是节省能源。 (二)是回用。美国系统论专家E.拉兹洛指出:“当我们从初级组织层次的微观系统走 向较高层次的宏观系统,我们就是从被强有力地、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走向具有较弱 和较灵活的结合能量的系统。”这就是说,在一个层次结构中,随着层次由低到高的推进, 系统的结合度呈现递减趋势。当自然界中高层系统解体时,低层系统仍然保持相对的稳 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零部件”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高层系统。绿色的回用规则要 求产品遵循自然系统结合度递减原理,满足资源重复利用所需要的“可拆性”前提。 (三)是循环。生态系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开放的闭路循环系统,构成“生产—消费—复 原”的闭合链条,实现着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而人类近代社会形成的生产 模式却是“原料—产品—废料”的断裂链条。人类生产投放的物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产 品,其他部分则作为“三废”投向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人类应该效法自然生态系统,按照 循环原理,补上“废料—原料”这段链条,从而节省原料和能源,减少污染,将生产和生活系统整合到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如图所示。
“原料—产品—废料—原料”循环示意图 \\
结合前面所述绿色的内涵以及我国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定义如下: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使要 求的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指标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和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的即是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从微观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获得项目的成功,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看,就是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在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 标可通过使用绿色技术、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科学处理建筑垃圾等手段加以实现。 二、环境背景
1992年6月间,来自178个国家的150名代表,包括18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聚集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数最多、筹备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
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已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事。 1、水土流失严重 2、沙灾严重 3、水、旱灾严重 4,、温室效应加剧 5、空气污染和酸沉降
三、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在环境、资源、生态、经济、管理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着 深远的意义。从环境学的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的建造活动应无害于 环境,即无污染或污染最小;从资源学的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的建造 活动应做到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利用、综合利用和充分利用;从生态学的角度讲,绿色工程 项目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的建造活动应符合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通规律,不能因工程项 目的建造活动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 项目的经济效益;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使各职能部门协调统一,以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 效益的统一。
总之,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世界进入生态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区别
比较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不难发现在传统的企业经济活动中,
因采用“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模式,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而绿 色工程项目管理则在以下六个方面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1)在项目管理目标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则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在资源的使用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浪费严重,对资源的消耗要比绿色工程项 目管理高得多,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合理节约; (3)在建筑污染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是直接将建筑垃圾投放于自然环境中,产生 较高的污染,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要求进行化学处理或回收利用,基本无污染; (4)在除污技术和除污时间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是在污染之后采用治理性技术 除去污染,是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是在污染之前采用预防性技术进 行防止,是一种“源头治理+污染与治理并举”的新模式;
(5)在除污技术与建造的关系方面,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二者是相互分离的,而在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中二者则是相互密切结合的;
(6)在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发展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因是一次性耗费 的,故通常远远高于具有节约与回用和循环效果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因而绿色工程项目 管理的建筑产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所无法比拟的。
我国企业要摆脱传统生产经营的“三高”模式,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这已经成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转变思想观念、转换生产方式,成了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借鉴国际上以绿色为主题的发达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经 验,在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中积极开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大力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必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绿色工程实例——上海生态建筑示范工程 (一)、超低能耗围护结构
根据示范楼各种工况通过能耗指标和节能效果能耗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的超低能耗综合系统
(1 )四种复合墙体保温体系 (2 )三种复合型屋面保温体系
生态办公楼的绿化平屋面采用倒置式保温体系,保温层采用耐植物根系腐蚀的XPS板和泡沫玻璃板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用屋面绿化技术,形成一种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又可增加绿化面积的复合型屋面。 (3)节能门窗
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其中天窗采用三玻安全LOWEE玻璃,其表层玻璃具有自清洁功能;南向局部外窗采用充氢气中空LOw一E玻璃和阳光控制膜,提高外窗的温隔热性能。
(4) 多种遮阳技术(图5)
根据示范楼的建筑形式与日照规律,确定多种遮阳技术,以提高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天窗据节能与采光的要求,外部采用可控制软遮阳技术达到有效节省空调能耗的作用。南立面根据当地的日照规律采用可调节的水平铝合金百叶外遮阳技术,通过调节百叶的角度,即能够阻挡多余光线的照射达到节能效果;也能使光线进入室内深处,提高舒适性。 西立面主要考虑到西晒对室内的影响,根据太阳光入射角度采用可调节垂直铝合金百叶遮阳技术。
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一体化示范楼设计了斜屋面放t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50m2)和多晶太阳能光电板(5耐),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图6)o通过集成太阳能热水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统(3伽腼2)和热水型太阳能吸附式空调机组,实施建筑一体化设计,有效解决示范楼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和全年热水供应问题《图7 飞在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强化自然通风。此外,在斜屋顶下部选用光电转换效率)14 %的高效率多晶硅太阳能光电板,建立skw光伏电站并采用并网技术实现并网。 (二)、水资源节约、回用技术
选用节水器具;采用IcAST雨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回用全部建筑污水、雨水和实验室冲淋水,处理水t 为20m3/d. (三)、环境保护技术
尽且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采用雨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选用洁净生产、无毒无污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控制建筑施工过程污染,对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促其再生使用。 (四)、以人为本”练合技术 (l)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2)生态绿化及景观水体
五、有效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
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国内经济快速发
展的同时,已有不少企业跨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承揽国际工程建设项目。 相关企业在伴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旋律共同进步时,应该顺应全球化经济中国际工 程项目管理发展大趋势的要求,在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实施绿色工程项目 管理的途径。
(1)积极推广工程项目管理的绿色理念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要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过程进行分解,制订出每个过程的绿色控制方法和细节,建立企业的绿色管理战略,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规划、设计、施工。企业要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系统学习绿色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绿色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具体的过程中,发动员工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使得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项目的经济利益,这些理念在项目管理人员心中根深蒂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员工进行长期的再
培训和教育,使得大家明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且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掌握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的操作方法。 (2)努力建设绿色的项目组织文化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的不仅仅有“生态”,其实还有“人态”和“心态”。工程项目管 理组织中的“人态”和“心态”通常主要表现为项目的组织文化。项目的组织文化是项目组 织成员整体价值观的体现,是参与者集体协调合作的心理基础。组织文化能够起到凝聚 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使得大家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工程项目管 理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管理过程,它需要每个成员有努力完成目标的积极心态、大局为重的 心态,它更需要成员的通力合作、相互补充、充分沟通。现在国内很多工程项目(包括不少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很成功,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成员自身的心态没有调 节好以及成员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常常影响组织成员平和的心 态,相互间的不信任导致彼此疏于沟通,项目的各参与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很多的人力 和财力资源在彼此间的牵制中白白消耗。这些都与绿色的节省原料、节省能源的原则相 违背。建立绿色项目组织文化就是要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项目的组织文化理论中,使 项目的各参与方都得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灌输,树立起绿色管理理念,创造绿 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由于绿色项目的组织文化是 一种“生态”、“人态”和“心态”三者相互和谐的文化,故其必然要求项目的组织达到与环 境、与组织的人际关系和与组织员工自身心态三种和谐的统一。在这三种和谐的统一中, 若能把握好项目组织机体的活力和主动性,赋予项目组织以自然有机性的生态和谐、环境 适应性的协变和谐与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从而在使项目组织能够很好地在完成项目 目标的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观中对环境友好的要求。 (3)加紧制订项目管理对象的绿色化标准
在制订项目管理对象绿色化标准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快制订建筑产品绿色化和建造
过程绿色化的标准。对于建筑产品绿色化,在其标准的制订过程中,要突出现代工程项目 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它的服务范围在以往施工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前伸 和后延。项目的市场定位、产品的设计逐渐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绿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绿色的建筑产品。建筑产品的绿色表现在建筑产品的形态、功能、使用和维护上。形态上的新颖、充满活力、符合潮流,功能上的全面、实用,使用上的便捷、安全,维护上的方便、低成本,共同构成了建筑产品的绿色内涵。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据有关统计,全球50%的能量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日本的研究表明,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34%,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光污染等。这些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很大程度上都是伴随着建筑产品的建造过程而产生的。建造过程的绿色化已经成了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绿色化过程中最为紧迫、最容易操作和受益最为明显的关键步骤。由于绿色建造过程也就是清洁施工,改变传统的项目目标控制为过程控制,就必须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故对于建造过程绿色化标准的制订,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施工场地的环境管理,与施工有关的固体、水源、空气和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等内容。
(4)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认证
随着新一轮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常规的关税壁垒已经无法阻挡双边贸易的发展, 而各国以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为理由和目标,限制国外的产品及劳务所设置的壁垒,即绿 色壁垒却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要与国际接轨,要在国际市场上 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认证,如ISO14000等。通过认证,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的活动更符合国际通用的绿色标准,同时也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之路扫清了
障碍,为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全面走向世界提供了绿色保障。总之,我国企业只有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观念,彻底摆脱传统生产经营“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管理模式的羁绊,才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通过现代化的绿色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更好地走向世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管理概论,任红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绿色工程原理与应用,韩汉明、金涌编著。 上海生态示范工程,汪维主编,韩继红副主编。 宏伟的绿色工程,杜永林 主编。
生态建筑 / (西班牙) 帕高·阿森西奥编著;侯正华, 建筑业导报,王明贤主编;建筑业导报社 绿色建筑,徐游,常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建设项目管理王洪,陈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科技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工程,吴玉麟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宋晔皓译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科前沿
论文题目: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