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小学体育课题组 叶国华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体育与健康》教材把一学期内出现的同一教材归纳成一个单元,但教材编排和教学课时,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经常又被割裂开来,开学上几节,期中上几节,期末再上几节的现象时有出现,这种把单元分散的结果是失去了单元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积极意义,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而耐久跑教学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变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状,许多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想了许多办法:在耐久跑教学中增加了趣味性的活动,有的提出按能力分组教学,有的采用\"分段限速\"教法,有的采取大单元(多课时)连续的教学安排,有的用\"超量恢复\"的理论指导学生等等。总之,其目的都是使学生们的耐久跑成绩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然而,我们在耐久跑教学及考核的实践中,却常常看到许多学生跑至终点或在途中就支持不住了,脸色苍白,有的倒在地上,有的呕吐等等。40~70%的学生出现难以忍受的不同症状。尽管如此,仍有众多的学生达不到及格标准。
从我们对学校四、五年级学生对耐久跑教学内容的兴趣及运动第一极点出现时间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又对农村两所小学(七都小学和石佛小学)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农村与城区存在更多的差异,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选择三所学校作为实验对象,改变以往的耐久跑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内容模块化,这里的模块教学不再细分为一课一课的与固定的单位时间相对应的内容,而是以一个模块的内容对应多少个课时。也就是以课课练的教学形式将耐力教学模块安排在每一节体育课中。 二、课题的界定
就跑的耐力而言,有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同一速度对于经常参加训练的运动员可能是属于速度耐力,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就属于一般耐力素质。
- 1 -
模块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结构衔接的考虑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模块教学独立性、整体性、连续性、阶段性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紧扣主题单元教学项目,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联系一条教学线索,融“教、学、练”为一体,使模块教学整体运转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达到培养学生意志、毅力品质和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促进学生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环系统的良好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课题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本学科本项目课题大都为如何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并未从大体育的观点以教学模块化方面进行研究。经反复查询,发现山东省肥城市郭泗军老师有过类似的研究,但无明确教学模块化之说。模块教学这一观点在体育课堂中便于推广,且研究对象涵盖了小学各年级。而我们准备通过本次课题,加强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只将着眼点放在小学中高段学生,立足于探索个性化的活动内容,形成一种适合于小学中高段学生的耐力素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谋求在教学实践中有更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耐久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知道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耐久跑练习时,跑到一定的距离,会出现有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呼吸节奏被破坏等现象,这就是经常所说的“极点”。以及克服极点出现的方法,注意加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稍放慢速度和放松身体。
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磨炼自己,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挑战心理。使学生真正懂得增强体质,培养意志,不仅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小学耐久跑“模块教学”设计的实施与策略进
- 2 -
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推广性的耐力素质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 五、研究内容
1、通过多种游戏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耐久跑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体育项目,如果强加于学生身上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没有意思,得不到身心的投入,这时老师不但要在思想上激励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的内容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采用一些游戏,学生喜欢玩的项目.如:跳短绳、接力赛、跑风车、定距离计时跑、定时计距跑等教学手段,融耐力教学与游戏教学中。
2、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械使学生耐力进一步提高。如(长、短绳、篮球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适当布置一些体育活动的作业,让学生早晨到校后放下书包跑个800至1000米,或跳短绳。让学生拍球跑,定点投篮等这样在时间上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3、通过阳光体育锻炼和千米长跑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三校联合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活动实施方案,采用激励表彰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定期组织三校活动展示及小型竞赛等活动。
4、通过教师磨课、同课异构等校本研讨、交流活动,不断完善研究内涵,丰富研究村料。使课题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六、研究对象
龙游实验小学、龙游七都小学、龙游石佛小学4---5年级学生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模块教学”设计改革的实践阶段。本阶段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教材教学模块的教材组合、连续课时模块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等。(2009年9月初步实验完成连续课时模块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 -
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总结推广阶段。本阶段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完成调查与研究报告。 八、组织领导与管理 1、成立课题小组
顾 问:伊柏清 龙游县教研室副主任 龙游县体育教研员 组 长:廖勇建 衢州市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 市先进教研组长
审核活动方案、配档,落实工作进展,组织监查、评比工作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代表:叶国华 负责研究方案、课题报告的撰写,方案的实施、模块的实
践及相关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撰写;
成 员:兰 涛 许益宏 研究方案的实施,教学模块的实践及相关教学
设计、教学案例的撰写;
江丽萍 负责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陈 前 负责七都小学研究方案的具体落实实施,教学模块的实
践及相关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撰写;
何华夫 负责石佛小学研究方案的具体落实实施,教学模块的实
践及相关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撰写。
九、课题成果形式
1、收集汇编《小学中高段耐久跑模块化教学》校本教材; 2、汇编耐久跑系列教学论文;
3、形成“参与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三大模块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小册;
4、形成课题报告,汇编成册。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