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概念溯源辨析探究式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摘 要】文章探讨了杜威的经验与问题、苏格拉底的教学法,研究了探究式教学的合理性,进而分析了布鲁纳的学科结构与发现法、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利于科学系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建设民主、文明社会,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国家富强。
【关键词】经验 问题 苏格拉底教学法 学科结构 发现法
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教师对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度为75%,但是只有32%的人认为新课改给实践层面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只有25%的人对新课程实施表示满意。而批评者认为新课改否定了知识的教学,否定了现代的科学知识,认为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偏离了科学知识的本质,甚至认为它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影响了教育质量。本文追溯并分析历史上大师们的教育概念,进而研究以探究式教学为代表的课程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一、Experience(经验)、Problem(问题)与探究式教学
现代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分析:Experience和Problem。[1] 首先,经验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经验是指人的反省,经验是与自然代表着的主体与客体不可分割的,世界即经验。经验的主人是学生,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感觉、知觉到理性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世界的本来面目是经验,重视了学生的经验,会产生真正的教学,否定了学生的经验,那么这里只存在教,而不存在学。经验是强调学的这个部分,完善学的部分,因为教学的核心和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由此推断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经验。其次,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问题出现了才能出现良好的教学。杜威认为,学生意识到一个问题;随后探索并清楚地界定这个问题;对情景做过透彻的检查和分析后,产生怎样将原先进行的活动继续下去,和怎样将原先的活动改造为比较适当的形式等提示;通过活动对最可能实现他目的的提示、假设或理论加以检验。我们教学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教师看来是问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只有在学生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问题,才是真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学中无效的教学,是因为忽视经验意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去解决的话,根本无法谈论教学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探究式教学恰恰是重视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其实杜威重视的经验教学和问题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也重视经验和问题,这两点是他们的共同点。苏格拉底教学法反映的是教者和学者之间的对话。雅斯贝尔斯说,对话是苏格拉底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他经常和手工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讨论,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将生命消磨在街头、集市、运动健身房和餐宴上,这是一种与每个人对话的生活,但这种对话对雅典人来说是极其新鲜而不寻常的:一种在灵魂深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2] 而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不是一种用教来带动
学,而是教与学两者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来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本原,换言之,教学过程中不存在不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正如布贝尔所说的那样,对话双方应该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而不应是“我与他”的关系。[3] 这种关系意味着打破教育双方的限制,摧毁束缚心灵的枷锁,使对话能够在两个真正的人之间进行。在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的时候,面临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冲突,但是正是这种冲突进一步推动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进步。“师生之间的冲突是对教育者的考验。教育者必须面对这种冲突,不论这种冲突会怎样变化,他必须设法排除冲突而进入生活。”[4] 那么我们从苏格拉底的对于理论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从实质上来说,教学成为了一种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教者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的学习者才是中心,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学习者学习经验才是真正有效教学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真心的教学也是为了一定的问题而思考和研究的。从以上对杜威和苏格拉底的理论分析中我们看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同样是问题,过程是研究探索,学生从中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获取知识和技能,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
二、提高教育质量与探究式教学的相关历史概念探究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提出的任务。探究式教学究竟能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探究式教学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吗?难道真如“主知主义”者所说的,“活动”式课程降低了教学质量,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吗?我们这里进一步从美国结构主义大师布鲁纳的教育概念入手分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让我们回顾历史。1957年当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国上下举国震惊,很多科学家认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了教育质量,于是科学家布鲁纳针对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开始了一场大的教学改革运动,虽然这场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对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仍然有很多启示。
布鲁纳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基本结构和发现法。认为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它直指人类文明的继承性的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掌握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系统性的学科知识。[5] 我们研究发现布鲁纳的知识的基本结构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主张的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相似,即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天赋,潜伏在人类大脑中,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回忆,于是认为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类固有的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也就是说他也强调经验的作用,他所主张的儿童对于生活经验的把握不过是恢复固有的理念世界。显然这与当前中国的侧重知识掌握的教育理论非常类似。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布鲁纳在教学中的主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付新问题,发现新东西,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具体操作上,强调培养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形成效果上,主张教师应该在概念领域中,充分利用新奇、怀疑、困难、
矛盾等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他们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同样巧合的是柏拉图在教学方法上也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是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主张教师须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纳为理念。而布鲁纳重视的则是人类系统性知识的把握。
我们从对布鲁纳和柏拉图的教育理论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布鲁纳所主张的教育质量就是对于人类系统知识和知识结构的掌握上,但是他们同样大力主张发展探究式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理念。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否定理性,而是通过学生的经验,通过发现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事物基本结构的掌握来把握这个世界。因此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但不能否定探究式教学,而且要进一步发展探究式教学,这符合辩证法思想,事情的发展总是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的轨道上运行发展往上而行的。
三、从教育概念的辨析中得到的智慧
首先,探究式教学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过程、情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方向显然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以能力为核心,那么我们的知识无法顺利转换成社会和国家的实力,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富强。追求探究式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呼唤,是对民族精神的负责,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其次,探究式教学并不否定科学知识的掌握,恰恰相反,它可以促进系统知识的学习。我们从对柏拉图和布鲁纳两位大师的教育思想的分析中可以知道,人类文明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创新,但是更加重视继承人类的文明遗产。当然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忽略科学知识的现象,但是我们在改革的前进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推进探究式教学的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
再次,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旧存在,思维方式往往是单向的,不允许异端思维的出现,讲究标准化的程序和一致的意见,探究式教学是在争论中进行的,我们应该适应并且继续进行这种有争议的改革。
最后,探究式教学其背后实质是一种民主主义的教学方式,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民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点与我们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关于探究式教学改革,争论也许还要进行下去,但是我们借用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改革方向,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奥地利]马丁·布贝尔.品格教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美]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宋文里,黄小鹏,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