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以顾颉刚、傅斯年等民国史家的选择为例

来源:六九路网
Fulfillment and Failure of Historians Dual Mission of

Seeking both Truth and Utility: Exemplified by the Choices Made by Republican Historians such as Gu

Jiegang and Fu Sixian

作者:李帆[1]

作者机构:[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物刊名:近代史研究 页码:4-23页

年卷期: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求真与致用;顾颉刚;傅斯年;费孝通;历史教科书;中华民族是一个

摘要:历史学本系求真之学,但当史家基于求真理念所形成的主张与社会现实需求相违时,围绕价值判断所生之困境则如影随形。民国年间,顾颉刚、傅斯年等史家皆曾遭逢此困境,其中以两个案例最具代表性: 初中教科书《本国史》所涉之风波和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学术论争。这两个案例集中体现了学者个体学术主张和时代需求之间的纠葛,其实质反映出史家求真与致用的双重情怀如何展现,学术追求和现实政治如何协调,专业研究和大众普及的关系如何处理等带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抗战时期的顾颉刚、傅斯年等史家以不同方式实现了历史研究的价值理性,似在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两途获得了统一,实现了两全,然此两全伴随着两难,内里深刻的矛盾纠结仍始终存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