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沿江八市环保投资的实证分析与预测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证券 ■现代管理科学 112006年第9期 江苏省沿江八市环保投资的实证分析与预测 ●高倩 摘要:长期以来,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环保投资一直处于相对 不足的状态,与实际需求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文章以江苏省沿江八市为对象,考察了其“十五”期间环保投资状况, 通过建立环保资金缺口预测模型,分析沿江八市未来5年内不同政策目标下的资金缺口,提出环境投资应用市场化方法 来解决,在良好的环保定价机制基础上建立环保投资的市场机制,确保环保投资的充足。 关键词:环保投资;产业投资;市场化 江苏省沿江八市(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 资;x=l,表示未来5年中污染增量和现有存量均不变情况 扬州、镇江和泰州)是长三角地区沿江开发规划的重点发 下;x=2,表示未来5年污染增量减少20%情况下;x:3,表 展区域之一,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大,其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示未来5年污染增量和现有存量均减少20%情况下;y:1, 较大。“十一五”期间这一地区不仅要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 2,3,表示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分别为y%。 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 假定2004年现有环境污染存量所需投资为I。 ,至 力。 2010年,沿江八市环境污染增长量为△X,需相应增加环 一、江苏省沿江八市环保投资现状 保投资△I。设未来五年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环保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基 10% l1%,由于2004年沿江八市GDP为6 424.65亿元. 金和各种补偿基金、生产经营基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支 则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将29 000亿元左右 付用于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与其相关联活动 (2005年价)。此外由2002年 2005年《江苏统计年鉴》得 的资金。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环保投资的最主要部 出“十五”期间环保投资占GDP比重的平均值为0.74%。若 分,其占GDP的比重已成为治理环境、解决环境压力的重 2010年八市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不变,则2010年环保 要指标。“十五”期间,沿江八市环保投资及其占GDP的比 投资将为29 000x0.007 4=214.6亿元。 重如表1所示。其四年的平均值为0.74%,而这个比例在全 1.污染增量和现有存量均不变情况下。未来5年中, 国范围内的同期数据是1.3%。对于环保投资合理界限的 污染增量和现有存量均不变情况下,2010年环境保护所需 确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环 投资可表示为: 保投资占其同期GDP的1%一2%时,才能大体上控制环境 I .F10.v十AI=y%x2010年GDP (1) 污染的发展;而要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的好转,则花费在 由上文的假设得知2010年GDP为214.6亿元,将其 环保上的投资需占其同期GDP的3% 5%。根据这个标 带人(1)式可得到I 。 准,本文利用2002年 2005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 2.污染增量减少20%现有存量不变。党的十六届五中 据,按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不同的环境治理目标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所需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X当年GDP,估 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算出2002年 2005年间的环保产业投资资金缺口概括如 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假如这个目 表1示。 标在2010年可以如期实现,且带来环境污染增量相应降 二、沿江八市环保资金未来缺口的预测 低80%,变为80%△X,则在环保投资与污染量为正比关 在下文中: 系的情况下.需相应增加投资为80%△I,这时环境保护所 I 表示不同情况和不同政策目标下2010年的环保投 需投资额: 表1江苏省沿江八市“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资金缺口 (单位:亿元) I2,y=10, 0.8AI (2) 环境污染治理 环保投资占 和全国同期水平相 大体控制污染 环境质量有所 将(1)、(2)两式联立可 年份 本年投资额 当年GDP比重 比的现有投资缺口 的投资缺口 改善的投资缺口 得 2001 34.88 1.04% 一1.5 31.89 65.27 I2y=10.811,, 0.2 Io, (3) 2002 35.98 0.83% 7-21 50.39 93.58 3.污染增量和现有存 2003 13.8 0.27% 38.13 90.05 141.98 量均减少20%。若2010年 20o4 52.99 0.82% l1.26 75.5 139.75 能耗降低20%,不仅带来环 —1 18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2006年第9期 ■现代管理科学 ■金融证券 境污染增量相应降低20%,变为80%AX,而且还带来环 境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外部性,良好的定价机制可以优化资 境污染存量减少20%,则在环保投资与污染量为正比关系 源的配置,依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界定“污染权”的价 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所需投资额为: I3 ,wO . 8g v+0.8△I ()4 格。合理的价格不但能治理污染、控制污染,还能保证投资 于环保治理、环保控制的主体获得收益,这样才会吸引环 保投资源源不断的进人,不但有政府的财政投资,还有企 业、个人资金的投入,使得环保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以BOT (建设一运营一移交)为例,政府通过出让建设项目一定的 经营权、收益权,来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者 在设施建成后规定的经营期限内可以经营该设施.以收回 上述预测可总结如表3。由上述预测得知直2010年. 假设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的全国平均值为1%.而江苏 省八市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0.74%不变.那么该年 至少会有17.4亿元的资金缺口.再加上2010年之前每年 的投资缺口,成为一道难以填补的鸿沟,更可怕的是,在年 年环保治理投资不足的情况下,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下 降,很可能对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伤害。 表2江苏省沿江八市2010年环保产业投资资金缺 口预测值 (单位:亿元) 和全国平均 大体控制 使环境质量 同期水平间 污染的投 有所改善时 的投资缺口 资缺口 投资缺口 污染增量和现有 存量均不变 75.4 365.4 655.4 污染增量减少20% 现有存量不变 30.25 275.1 519.95 污染增量和现有 存量均减少20% l7.4 249.4 481.4 三、环境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江苏省沿江八市环保投资资金缺口的研究具有很强 的典型性。与环境问题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更重视经 济增长。因此普遍地区存在环保投资不足的现状。环保投 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和其 他投资不同.环保投资一般不能直接带来生产规模和生产 能力的增长.但却可以影响到环境保护投资区域内工农业 的发展,并带来福利的增加。环保投资不足,在短期内可能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限.但从长期来看却危害巨大。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习惯于依靠政府财政,虽然自“七 五”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但是环保投资 仍主要靠各级政府预算或预算外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或 公共资金在环保投资总额中的份额已超过70%。这与一些 发达国家的情况刚好相反。据欧盟统计机构Eurostat的调 查显示,2001年欧盟公共部门(政府机构部门等)环保投入 占同期GDP的0.6%.环保产业环保投入占同期GDP的 8%,其他产业(如采矿业、采石业、制造业、电力及水的生 产和供应业等)环保投入占同期GDP的4%。此外,欧盟国 家还出现了环保产业环保投资上升而政府部门投资下降 的趋势.其环保投资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经济的 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压力会继续增大,仅凭每年政 府的支持是微不足道的,投资效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我们 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市场的办法吸引环保投 资,解决环保资金缺口问题。 1.建立环境资源定价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定价机制是建立市场机制的基础。环 投资成本并获得受益,经营期结束后,将该项目的产权和 经营权无偿地移交当地政府。这一过程的前提就是该环保 设备的经营者能够对排污者征收提供污染物收集和集中 处理服务的费用,只有费用定价合理,才能在保证经营者 投资受益,吸引民间投资的同时.保证环保市场的稳定发 展,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谐。 2.建立环保投资市场机制。环境资源是公共产品,但 根据科斯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产权结构的界定与明晰以及 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而无需抛弃市 场机制或引入政府干预。也就是说,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只 要能够确定相应的“产权”.将污染权明晰界定,就可以按 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给污染权合理定价,对排污者收费, 保证环保投资能够产生一定的受益.吸引更多的环保投资 主体更有效的参与环境保护。目前.环保投资市场化在我 国已有成功实践.出现了环保投融资市场化机制(如股权 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运作市场化 机制(如公有民营、BOT)、污染处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如分 散处理、合股建设)、污染权交易机制等市场化投资、运作 方式。也显示了一定的科学性,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 国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环保市场运作机制方面还有相当长 的路,需要不断借鉴、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报告.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3:3-4. 2.张坤民,孙荣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现状与 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97—101. 3.江苏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2002—2005.http: //帆w.jssb.gov.cn/sjzl/tjnj/index.htm,2005. 4. Michael B. McE1 roy.The China project. Harvard Magazine,2002,6:20. 5.Eurostat.Envi ronmental expenditure in Europe by publ iC sector and Specialized producers 1995—2002.Stati stics in focus,2005,1O:1. 6.宋平.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目标一以南 京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3):26—3O. 7.盛学良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其指标体 系的评价标准.环境导报,2001(1):5-8. 作者简介:高倩,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6—07—1 5。 一1 1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