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对策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对策研究

丁逸宁;何国伟;容素玲;邓释斌;杜伟杰;陈瑜;江燕杏

【摘 要】采用驻户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江西和广东3省6个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获得了农村垃圾产出的量、组分、收集和处置方式等信息,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及季节性差异,通过分析提出了分类收集垃圾、有效运输垃圾、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发展清洁技术等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8)017 【总页数】3页(P136-137,143)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作 者】丁逸宁;何国伟;容素玲;邓释斌;杜伟杰;陈瑜;江燕杏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X705

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其成分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品)、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废纤维、废电池及其他废弃的生活用品等[1]。

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降解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大类。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3亿t,其中1/3(约1亿t)的垃圾属于随意堆放[2]。这些固体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来避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 材料与方法

首先对广东省中山市石军村、潮州市仙溪村、雷州市油河片村、揭阳市龙砂村,广西省桂林市平安村,江西省赣州市天花村这6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组成、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然后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地调研。在具体的调研中,采取驻户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个地区选取4~5家农户进行驻户调查,分别记录垃圾中各组分的重量。同时在6个地区随机发放问卷共450份,由于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调查者在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过程中完成问卷的填写并当场回收,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28份。通过对记录数据、问卷的归纳总结,找出解决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垃圾处理的总体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日常生活废弃物主要为废弃塑料、厨余垃圾、废弃金属和玻璃、废纸以及家禽粪便等,有近75%的家禽粪便用来堆肥,88%的日常生活垃圾以塑料袋为主。

家庭处置垃圾的主要方式为露天分散堆集、简易焚烧及填埋,以简易焚烧为主。有些家庭将可降解垃圾放到田里堆肥。但是在广东的大部分农村,有专人负责垃圾的收集。有垃圾专门收集处的农村,乱扔家庭垃圾的现象要明显少于无垃圾专门收集处的农村。在谈及影响村民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的因素时,42.3%的村民认为是距离问题,57%的村民表示如果距离合适的话愿意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 2.2 沼气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影响

调查表明沼气池的使用对农村厨余垃圾的处理有较大影响。有机垃圾在沼气池中经各种微生物发酵及分解产生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沼气,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在沼气普及的农村,仅7.29%的农户有餐厨垃圾产生;而在无沼气池的农村,有餐厨垃圾产生的农户达50%。 2.3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问卷结果显示,超过30%的村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完全了解。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约70%的人只知道堆肥和简易焚烧两种处理技术,这也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而相对先进的处理技术,如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了解的人甚少。 对于村里设置集中垃圾处理设备并对村民收取一定费用的措施,64%的村民表示支持合理收费。另外,超过80%的村名认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对其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 2.4 农村生活垃圾的地域性差异

2.4.1 广东、广西、江西农村生活垃圾的差异 调查结果(表1)显示,广东生活垃圾的人均日产生量为0.38 kg,是广西的2倍。造成该结果的原因除了广东消费水平和经济水平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气。广东多雨、潮湿,所以垃圾总量

中的水分较多,相对较重。广东的生活垃圾中可降解垃圾占总垃圾量的78.9%,广西和江西则分别为67.5%和59%,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广东的生活垃圾中瓜果皮屑、茶叶渣等较多,这可能与其生活习惯有关,如潮汕地区喜好喝茶,垃圾中的茶渣占很大比例;而广西的农村属于新农村,大部分的可降解垃圾都丢进沼气池中发酵;在江西煤炭的使用较其他2个省份要多,所产生的煤渣量也较多,由于煤渣较重,因此其所占比例较高,导致江西的可降解垃圾含量相对较低。其次,广东可回收垃圾所占比例为15.8%,明显比广西的20.5%和江西的26%低,这主要是由于广西和江西两省的废品回收率较高,当地农户会将部分可回收垃圾储存起来卖给废品站。

表1 广东、广西、江西生活垃圾数量 (kg/d·人)省份广东广西江西可降解垃圾0.30 0.11 0.24可回收垃圾0.06 0.03 0.11其他垃圾0.02 0.02 0.06总量0.38 0.16 0.41

2.4.2 广东内4个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差异 表2数据显示,揭阳地区的垃圾量远远高于其他3个地区,主要是因为本村部分村民仍以煤炭为主要燃烧原料,故煤渣较多;其他3个地区的垃圾数量约为0.3 kg/(d·人)。4个地区的可降解垃圾都比较多、约为0.35 kg/(d·人),其中主要垃圾为厨余垃圾。揭阳地区的其他垃圾远高于其他3个地区,这是因为所调查的村民正在修建房子,建筑垃圾较多。揭阳和潮州地区的村民都有喝茶的习惯,因此茶渣较多,但质量较轻。中山地区是新农村,农用土地较多,但大部分用于出租,垃圾也是以厨余垃圾最多。该村比较特别,有一个垃圾焚烧厂,村里每人每年要缴纳25元垃圾处理费,每天早上5:00左右有专人收集垃圾,再运往垃圾焚烧厂。其他垃圾成分与其他3个地区大体相同。雷州地区的农业用地较多,每家每户都养殖家禽,每天的厨余垃圾都用来喂养生猪和家禽,主要的垃圾是水果皮,夏季甘蔗皮尤其多且重。

表2 广东省4个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数量〔kg/(d·人)〕地区揭阳市龙砂村雷州市油

河片村潮州市仙溪村中山市石军村可降解垃圾0.35 0.32 0.24 0.32可回收垃圾0.07 0.08 0.04 0.04其他垃圾1.21 0.01 0.02 0.02总量1.63 0.41 0.3 0.38 2.5 农村生活垃圾的季节性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夏季农村可降解垃圾的含量比冬季多。以湛江雷州为例,夏季农村可降解垃圾人均日产生量为0.36 kg,占垃圾总量的82%;而冬季农村可降解垃圾人均日产生量为0.29 kg,占垃圾总量的71%。中山地区夏季和冬季农村可降解垃圾人均日产生量所占比重分别为88%和82%。揭阳地区夏季农村可降解垃圾人均日产生量为26%,略高于冬季(22%)。这主要是因为在广东地区夏天水果较多,果皮成为夏季可降解垃圾的主要成分。另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们会多吃水果消暑,所以产生果皮的数量也多,并且食物容易变质,人们吃不完的食物一般都会扔掉,所以产生的餐厨垃圾也较多。而冬季可回收垃圾量普遍高于夏季,雷州地区冬季和夏季农村可回收垃圾人均日产生量所占比重分别为22%和17%,中山地区则为12%和9%,这主要是由于冬季农民呆在家中的时间较长,因此产生的废纸、包装盒等垃圾的量比较大。 2.6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

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可降解垃圾 (74%)和不可降解垃圾(26%)。可降解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其中粮食含量最高,包括米饭、菜、骨头和残汤;不可降解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如塑料、一次性饭盒等),也包含其他不可回收垃圾 (如废电池)。农村生活垃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可降解垃圾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要包括厨余垃圾、树叶枯枝、塑料等,危险有毒的物质很少。 3 对策建议 3.1 分类收集垃圾

调查结果显示,可降解垃圾的比重较大,占垃圾总量的74%,该部分垃圾可分离出来进行堆肥,而剩余垃圾的成分较为复杂,如果在末端处理前进行再分类将增大

成本,而在源头进行控制可较大程度上减轻处理本担,即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也对这一措施反映积极。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制定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然后发给每个农户3个垃圾桶,分别标明“可回收垃圾”、“可降解垃圾”和“其他垃圾”,要求每户农民按照分类要求放置垃圾,每天由村保洁员到户收集,统一处理。 3.2 有效运输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在源头进行分类后,可降解垃圾可在当地进行处理,再除去部分可回收垃圾,剩余垃圾则统一收集送往垃圾处理厂。调查结果显示,剩余垃圾量每天人均0.024 kg,按平均每户5人计算,每户每天产0.12 kg垃圾,因为垃圾量不大,可在每个村设置1~2个其他垃圾收集点,每个月派车将垃圾运输到周边垃圾处理厂。

3.3 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环境保护常识了解较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在农村地区普及环保知识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重要措施。各县(市)的环保部门应多下到乡村基层组织,从宣传与村民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开始,帮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另外,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还应积极向村民倡导绿色消费,即消费者在消费时不仅要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同时消费过程中应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与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对一些易耗、耐用品,尽可能选择大包装的商品,对于能重复使用的物品,尽量提高其使用次数[4]。 3.4 发展清洁技术

调查显示,沼气池在农村厨余垃圾的处理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广西桂林恭城县平安村沼气池的发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厨余垃圾的处理,而且为广大村民提

供了清洁能源。通过开发利用沼气,加快了农村的能源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了人居环境,阻断了疫病传染源,使农村的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5]。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提倡村民多使用清洁技术,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促进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边炳鑫,赵由才.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13.

[2] 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22.

[3] 张翠华,范小振,施民梅.农村垃圾处理探讨[J].2009,25(3):90-93.

[4] 汪国连,金彦平.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2008,7(10):44-45.

[5] 马太攀.发展农村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50-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