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面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来源:六九路网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4.20120621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1(3):511—5l8,2O14 面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杨雨沱 。 梁 炜 张晓玲 刘 帅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110016)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yangyutuo@sia.cn) Time Synchr0niz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Network for Factory Automation Yang Yutuo ,Liang Wei ,Zhang Xiaoling , and Liu Shuai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l10016)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J Sciences。Beijing 100049) 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wireless networks,time synchronization is the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factory automation wireless network that guarantees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real—time. The high rate and simply effective topology of IEEE 802.1 1 make it become the best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 of factory automation.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ecision for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real—time in factory automation and proves that high time synchronization precision is the important goal for wireless network in factory automation. Then it designs and realizes the high precision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network for factory automation based on TDMA mechanism on commercia1 IEEE 802.1 1 hardware.The high— precision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includes three algorithms that are clock skew measurement, clock skew prediction,and clock skew compensation,which are interlocked in one cycle of superframe of TDMA mechanism for high precision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rough measurement,prediction and compensation,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precision is improved obviously rel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two—way time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The high reliability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of this method adapt to the factory environment,and the high precision of time svnchr0nizati0n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TDMA timeslot schedule in microsecond of wireless network for factory automation. Key words factory automation; wireless network;time synchronization;802.11;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tWO way synchronization;prediction and compensation 摘要 时间同步技术是保障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高实时性与高可靠性的支撑技术.工厂自动化无线网 络技术指标要求时间同步的精度成为同步方法的重心,在商用的IEEE 802.1l硬件平台上,设计并实 现了基于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机制并由时钟偏差测量、时钟偏差预测和时 钟漂移补偿3部分算法组成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法.实验证明由于该同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双向同步 算法加入了时钟偏差预测与补偿机制,使其有精度高、可靠性高、自适应性强等优势,有助于实现工厂自 动化无线网络微秒级的TDMA时隙调度. 收稿日期:2012-07—25;修回日期:2012 1O 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4026);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1IAAO4OlO1);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O1OCB3O347O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GCX2 EW一104)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 4,51(3) 关ilia 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时间同步;802.11;时分多址;双向同步;预测补偿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自20世纪以来,无线网络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其中一些无线网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低速 的T业过程自动化,如WirelessHART,ISA 100, WIA—PA,取代了一些石油、冶金等工业中的有线设 备.然而面向高速的_丁厂自动化方面的应用面临着 极大的技术挑战. 对于无线网络技术在工厂自动化的大部分应用 中,网络数据总量不大但要求严格的实时性,传输速 率需在PSMB的量级[1],IEEE 802.11因其具有高 速的特点,而成为T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首选技术. IEEE 802.11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机制进行通信,但由于 CSMA冲突检测及避免机制会导致数据发送延迟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满足工厂自动化无线网 络的实时性要求,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通信机制以其精确的通信 时隙调度正适合满足工厂自动化高实时性与可靠性 的性能指标[ ,ABB公司支持工厂自动化的WISA 系统就是基于TDMA的通信机制. T厂自动化中P【 C的循环周期通常为2~ 50ms,常见为20 ms.为保证可靠性与实时性,要求 网络性能指标如下所示: 1)可靠性.丢包率小于10 ; 2)实时性.事件处理周期小于10 ms. 因此,要求超帧周期小于10 Ins,在百点级的网 络规模下就要求时隙长度在微秒级,时间同步的精 度直接反映在时隙中的保护边带上,也就是说高的 时间同步精度保证了时隙对齐,是数据在时隙内可 靠传输的关键. 鉴于T厂自动化无线网络对时间同步精度的苛 刻要求,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方法成为了实现工厂自 动化无线网络高指标的关键技术.现有的一些应用 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算法大体分为参考广 播同步算法(如RBS算法 )、单向同步算法(如 DMTS[ 】,FTSP【。 算法)以及双向同步算法3类,其 中参考广播同步算法与单向同步算法都是牺牲一定 的同步精度而换来增大了的网络规模或降低了的复 杂度与能耗.而追求高实时性与高可靠性的工厂自 动化无线网络对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苛刻,因而其 应采用双向同步算法,比较典型的双向同步算法有 TPSNl6 J,Tiny—Sync协议和Mini—Sync协议l7 等, 另外有一些追求高精度的时问同步算法也使用双向 时间同步算法,如在以太网中应用的PTP协议[ 、. 双向同步算法意在消除链路传输的延迟,典型高精 度双向同步算法有TPSN协议与PTP协议,其中 TPSN协议通过在MAC层标记时间戳并通过往返 的时戳信息获得了较高的同步精度;PTP协议也已 在IEEE 802.11中展开了一些研究,如Kannisto等 人_9 和Mahmood等人[“ 提出的一系列利用软件 或硬件中断为信标帧打时戳,而后在应用层执行 PTP协议,这种方法可以将传统IEEE 802.11的时 间同步精度误差从约25 s降低到约20 s. 为满足高实时性,T厂自动化网络为单跳星形 网络,单向同步算法相当于IEEE 802.11本身的同 步算法,其同步精度在现有的平台上验证为25 S; 双向同步算法只考虑了时钟的相位偏移,仅在时问 同步算法执行时对从时钟进行校准,而忽略 同步 算法执行之前从时钟相对主时钟的频率偏移,这可 能致使因同步算法执行之前累积的时钟漂移过大而 导致失同步,TPSN算法在现有平台上验证其同步 精度为15肚S,其同步精度虽有所提升,但仍然影响 系统的稳定性.反之,双向同步算法本身实际上也忽 略了时钟漂移带来的误差,如图1所示,其中T为 往返时戳信息传输间隔,在PTP以及TPSN算法中 时段T内的时钟漂移是忽略不计的,而事实上该时 钟漂移会给同步算法带来较大误差,尤其当网络节 点数量较大时,反向的时戳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给主 时钟时,其引入的误差将严重降低时间同步精度. Fig. 1 Two way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图1双向同步算法 通常晶振频率出厂后变化缓慢,网络中2节点 的时钟步进速率差值会在一个值上下浮动,这个差 值的存在属于系统误差,是由晶振频率的差异造成 杨雨沱等:面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的.本文针对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对同步精度的要 求,在IEEE 802.1l单跳星形网络拓扑下(BSS)结 合TDMA通信机制,利用硬件时戳与双向同步算 法测量时钟偏差,并基于历史偏差数据动态预测以 及校准时钟漂移,设计了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案.经在 IEEE 802.11网络平台上实验验证,本时间同步方 法校准了时钟相位偏移以及频率偏移,相对传统的 时间同步算法大幅提高了时间同步精度,增强了面 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可靠性与实时性. 1时间同步算法设计 1.1整体框架 面向工厂自动化的无线网络高精度时间同步方 法由3部分算法构成,即时钟偏差测量、时钟偏差预 测和时钟漂移补偿.如图2所示,利用基于TDMA 机制的双向同步算法获得从时钟与主时钟的时钟偏 差值并校准从时钟;同时从时钟节点记录该时钟偏 差值,并根据近期的历史偏差数据预测下一次同步 算法到来时的时钟偏差值,从而获得从时钟相对主 时钟的时钟漂移率;而后从时钟根据该预测的时钟 漂移率在时间同步周期内对本地时钟进行线性补 偿.通过环环相扣的3个时钟校准过程,使时间同步 精度最大化. Fig.2 The cycle o±time synchron1zatlon method. 图2时间同步方法循环周期 1.2时钟偏差测量算法 结合TDMA资源分配机制,对IEEE 802.1l 中单跳星型网络(BSS)中AP与站点的TSF定时器 采用了基于TDMA的双向同步算法,如图3所示. 将AP的TSF定时器设为主时钟,各站点通过 标识符ID进行标识,其TSF定时器设为从时钟; AP在每个超帧周期开始的第1个时隙广播带有其 时戳值的Beacon帧;收到Beacon帧的各站点记录 乃l 2 Fig.3 Process of clock skew measurement algorithm. 图3 时钟偏差测量算法流程 收到该Beacon帧的时刻Tsl,并提取Beacon帧中 的时戳值Tml;而后各个站点根据预先分配的 TDMA时隙依次向AP发送延迟请求Beacon帧; 当AP记录各个站点的延迟请求Beacon帧的到达 时刻,其值记为Tm2,并提取各个延迟请求Beacon 帧中载有的Ts2和站点ID;AP将各个站点对应的 ID以及时戳值Tm2和Ts2通过延迟响应数据帧进 行捎带广播给各个站点;各个站点收到AP的延迟 响应数据帧后,抽取对应ID的时戳值Tm2和Ts2, 这样在各站点端共记录了4个时戳值:Tsl,Tml, Tin2,Ts2. 各个站点其与AP之间的传输延迟如式(1)所 示,AP与站点的TSF定时器之间的时钟偏移如 式(2)所示: D Z口v一—(Tsl--Tin1) ̄ (Tm2Ts2)—————————;(1) Offs 一—(T-m2Ts2) --(Tsl-Tin1)————————一.(2) 如果Tml+Delay ̄Tsl,则站点将本地的TSF 值调整为(TSF+Offset);如果 1+Delay Ts1, 站点将本地的TSF值调整为(丁SF~Offset);如果 Tin1+Delay=Tsl,则不作调整. 1.3时钟偏差预测算法 由于时钟漂移率变化缓慢,本文通过站点内存 储的历史时钟偏差数据动态地预测在下一次同步算 法进行时站点与AP的时钟偏差值,预测算法是在 每个超帧周期内站点接收到AP发来的延迟响应数 据帧并修正了本地时钟后的空闲时隙执行的,不影 响网络通信的性能. 工厂环境中昼夜温差、空气湿度等变化较复杂, 网络节点中的时钟晶振会受到较大影响,且下文的 时钟漂移补偿算法会根据预测值改变节点的时钟漂 移率,因而站点的时钟漂移率会不断改变,则距离当 前越远的历史偏差值对预测的作用越小,而距离当 前越近的历史数据影响因数越大.本文采用指数加 权移动平均算法,通过对历史时钟偏差数据赋予不 同的权重,快速感知网络节点时钟漂移率变化,动态 地对下一次同步算法获得的时钟偏差值进行预测.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对历史偏差数据采取不等权 重,其权重根据距离当前时问的远近对预测的作用 成指数减少,但不为0,式(3)为根据本同步周期内 双向同步算法获得的时钟偏差Offset值与前一个 同步周期得到的预测值y 预测后一个同步周期的 时钟偏差y, 的预测器表示形式. y }l===d ×Offset +(1一a )×Y , (3) 其中,O≤a≤1,≠≥2. 由于只需设置权重参数a并维护预测变量y, 因此该算法在实现上较容易.所有历史偏差数据对 预测结果的影响如式(4)所示: Y,:a :(1一a)~OJfset 十(1一d) Y2, (4) 其中,O<a≤1, ≥3. 权值 (1一a) 呈指数递减,式(5)显示所有历 史数据的权值之和不大于1,因此随着历史数据的 增加,其影响因数呈递减趋势. t/a c 一 ]一 l一(1一d) <1. (5) 图4为时钟偏差预测的伪代码: Fig./i Pseudo code of clock skew prediction. 图4 时钟偏差预测伪代码 a决定了预测器跟踪时钟漂移速率突发变化的 能力,即时效性,显然随着4增大,预测器的时效性 就越强,其表现出一定的吸收瞬时突发的能力.然 而,由于时钟频率具有一定随机误差,当a值过大 时,随机误差对预测值的影响也越大,表现出更高的 预测误差.因此,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4的 取值,本文设计了自动选取最佳 的方法最小化预 测误差.预测误差的表示形式如式(6)所示: 1三 E(4,)一 (y 一Offset ) . (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3) 本文在选取最佳a值的过程中,定义权重因子 a 和a【 如式(7)所示: 』【 —aa 1 一a 一d,r+d’  (7) 其中,a ,a I ,d∈EO,1],d表示4,的调整量.按照 式(7)分别计算a ,a 以及 对应下的预测误差 E(口 ),E(a )以及E(口,L),并比较E(a ),E(口L])以及 E(a )的大小.当E(a )≤E( y)且E(d )≤E(a ) 时,令第 +1个同步周期的权重4…一∞;当E(a )≤ E(a )且E(41 )≤E( )时,令第t+i个同步周期的 权重4…一 当E(ay)≤E( lI)且E( y)≤E(d,) 时,令第 +1个同步周期的权重a —a . 由于寻找最佳 值需要计算3个a值的预测误 差并存储大量数据,在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中开销 较大,本文只在网络站点初始化过程以及在网络平 稳运行时对a值进行选取.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算法初始化阶段需令Y。一 Offset ,但网络中站点的时钟偏移的随机误差可能 很大,我们使网络运行若干超帧周期后利用这若干 个历史偏差数据的平均值作为y。的值,在选取a值 前,a取(O,1)任意值.如图5为选取最佳 值的代码. Fig.5 Code of choosing bestⅡ. 图5选取最佳a值代码 1.4时钟漂移补偿算法 站点在每个同步周期内收到延迟响应数据帧后, 通过时钟偏差预测算法预测下个周期的时钟偏差,将 杨雨沱等:面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得到的预测误差y 用于时钟漂移补偿算法. 于实现.时钟漂移补偿算法带来的开销需要网络节 点增加一个线程用于定时校准TSF定时器,工厂自 动化无线网络对实时性与可靠性具有严格的要求, (8) 站点计算第 +1个同步周期的时钟漂移量 f(t+1),如式(8)所示: 厂(t+1)一厂(£)+Y +1. 因此在未占用通信时隙资源的情况下,为达到工厂 自动化无线网络的通信指标,微量的增大网络节点 站点设置本地定时器的步进单位为1,假设每 个同步周期的持续时间为T,则在 T至( +1)T时 间内,节点每隔一段时间,线性平滑补偿一次本地定 时器,补偿规则包括: 1)如果Tm1+Delay>Tsl,则每隔f— T ,调整本地TSF值增加一个时间单位; 2)如果Tin1+Delay<Tsl,则每隔f一 个 ,调整本地TSF值减少一个时间单位; 3)Tml+Delay—Tsl,则不作调整. 图6为时钟漂移补偿算法代码. Fig.6 Code of clock skew compensation. 图6 时钟漂移补偿算法代码 由于在Beacon帧传输失败时仍然可以利用历 史的偏差数据厂( )校准本地时钟,这相对于其他双 向同步算法避免了因Beacon帧传输失败导致的同 步误差放大问题,提高了同步算法本身的可靠性. 1.5开销分析 相对传统的双向同步算法,本文的时问同步算 法会增大网络节点的本地开销以获得更高的时间同 步精度.额外的开销主要来源于时钟偏差预测与补 偿,由式(3)得出,时钟偏差预测只需维护预测变量 y,并在每次计算时钟偏差时将其与Offset值加权 计算预测偏差值,计算量局限于一次浮点数乘法,易 本地开销是可以接受的. 2 平台相关 2.1 TDMA机制实现 本文的开发与实现平台建立在基于Atheros芯 片wiFi网卡口 ]及其在Linux下的驱动程序Ath5k 之上,AthSkl1。]是在Linux下的开源驱动程序,它工 作在Linux内核下,可以对Atheros芯片WiFi网卡 芯片进行精确的控制,我们通过修改Ath5k程序禁 用其CSMA及其相关机制,并在Linux内核下划分 超帧时隙. 2.2时戳处理 与TPSN算法不同,本文中时间同步算法使用 的时戳为精度更高的硬件时戳,Atheros芯片本身 自带有IEEE 802.11中的TSF定时器,步进单位是 1 s,且对802.Ii协议做了相应的优化,能够在发 送端的物理层为信标帧的24~31 B上自动打上硬 件时戳(TsF值);在接收端硬件会自动记录收到信 标帧时刻的TSF值的低32 b.本文的双向同步算法 利用带有硬件时戳的Beacon帧对时钟偏差进行计 算,且用于同步算法的往返Beacon帧(AP广播 Beacon帧与延迟请求Beacon帧)的帧格式相同,构 造了对等链路(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链路模型相 同),最大程度降低了同步误差,并通过捎带周期性 过程数据,使同步算法没有带来额外的开销. 3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面向工厂自动化高精度时间同步算法 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以下的实验方法:在2台PC机 上均采用TP—LINK WN550G无线网卡(射频芯片 采用的是Atheros的AR5212),操作系统为Debian Lenny、系统内核为Linux 2.6.26,同时以Ath5k驱 动程序作为实验平台的相关软件.AthSk为开源的 IEEE 802.11MAC层驱动程序,我们可以在AthSk 驱动中禁用CSMA机制、硬件自动回复ACK等一 些相关功能,并在Linux内核中划分超帧时隙,长度 为10 ms,时隙数为100.实验中1台PC作为AP, 1台PC作为一个站点,每个超帧中AP广播延迟响 应数据帧的时隙内站点才获得4个时戳值以对本地 时钟进行校准,此时距上次校准的时间最长,时钟漂 移累计最大,因此同步算法得出的时钟偏差(Offset 值)即为最大同步误差.通过I.inux系统函数printk 将Ojfset值打印到系统日志中,然后将0f/’set值 在Matlab中处理以作分析. 实验中首先对IEEE 802.1l本身的同步算法 与利用本文的基于硬件时戳的双向同步算法的同步 精度进行比较,而后又在双向同步算法的基础上添 加时钟偏差预测与时钟漂移补偿算法,证明了本文 各个算法的有效性.图7为单向同步算法下的IEEE 802.11的时钟偏差分布图,由于未将传输延迟计算 在内,同步精度至少为25/,s;图8为基于TPSN等 双向同步算法的思想。添加了基于TDMA机制双 向同步算法的时钟偏差分布图,其消除了传输延迟, 叽T1\口0一s1D譬 —望 咖 蓦 g 兰 g 焉 . g 皇 警 Fig. 7 Time skew of one way time s)rnchronizati0n algorithm. 图7单向同步算法的同步偏差分布图 二 ≥ 叠帅: ::= 葛 篇茹毒 鬻端 .}’ ’ ; t —产 1 000 2 000 The Number ofB ̄aGons Fig. 8 Time skew of tWO way time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PSN. 图8基于TPSN等双向同步算法思想的同步偏差分布图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O14,51(3) 使同步精度提高到约15 s.但由于不同硬件间晶振 固有的震荡频率偏差使设备问每个同步周期累计的 时钟偏差的期望值趋于5 S,同时由于存在Beacon 帧的传递过程中不免产生丢包等不可靠因素,同步 误差会有所放大. 实验中,我们在站点尝试禁止了同步算法后修 正本地的TSF值,而仅测量其同步误差0. set值, 图9中显示了禁止修正本地TSF值后同步误差的 大体走势,验证了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网络节点时 钟的漂移整体上呈线性走势. / .,:  0一苗 一 呈。口苈 ∽ / . 枷 0 2O 4O 6O 8O 100 The Number ofBeacons Fig.9(;lock drift rate. 图9时钟漂移率 当加入本地时钟偏差预测与时钟漂移补偿算法 后,如图l0所示,其消除了线性的时钟漂移,使同步 误差的期望值趋于0.同时由于在Beacon帧传输失 败时仍然可以利用历史的偏差数据校准本地时钟, 从而避免了因Beacon帧传输失败导致的同步误差 放大问题,提高了同步算法本身的可靠性.最终得到 的同步精度约7 s,满足了 广厂自动化无线网络对 蓦 2 凸_ 旨 高 暑 专 曼 ∽ Fig.1 0 Time skew of adding t ime skew prediction and compensation algorithm. 图1O加入预测补偿算法后的同步偏差分布图 杨雨沱等:面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时间同步的高精度要求. 为模拟工厂中复杂的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网络节 点时钟漂移率的变化,我们通过修改athSk程序控 制Atheros芯片中的协议控制单元(PCU)中的寄存 器值来强制改变其时钟漂移速率,PCU寄存器中偏 移地址为Ox801C中的0~6 b定义了TSF定时器 步进1 s的实际时间长度,修改其值后可以达到间 接修改时钟漂移速率的效果.实验中,我们分别用指 数移动平均与线性回归方法对时钟漂移进行补偿, 并分别在一次同步周期后重设PCU寄存器中 0x801C地址中的O~6 b的值.从图11中可以看到, 指数移动平均方法对时钟漂移速率的变化预测反应 速度更快,其同步误差的收敛速度更快,能够快速跟 踪时钟漂移补偿算法对时钟漂移率的修正,且适用 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复杂的工厂自动化无 线网络中. l暑g  星 要 葛 _謦 童 富 Fig.1 1 Comparison of clock skew convergence speed. 图11 同步误差收敛速度比较 前面分析过,指数移动平均算法中的a值对时 钟偏差的预测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中分别选取a 值为0.01,0.1,0.5,0.9以及使用前面所述的选取 最佳a值的算法.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佳 值能保 证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获得可靠的同步精度. Table 1 Impact on Time SynchrOnizati0n Precision When Use Different口Values 表1不同 值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 0.01 0.1 O.5 0.9 The best VMues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高 精度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由基于TDMA机制的 双向同步算法、本地时钟偏差预测算法与时钟漂移 补偿算法3部分组成.相对于传统的双向同步算法 由于加入了时钟偏差预测与补偿机制,在增加微量 网络节点本地开销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时 间同步精度,充分保证了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的高 实时性与高可靠性.最后在商用的802.11硬件平台 上,通过修改Ath5k驱动程序对同步算法进行实 验,实验表明本文的同步算法大幅提高了时间同步 精度,降低同步误差至约7肚s,完全能够支撑微秒级 时隙调度的TDMA应用,能够满足面向工厂自动 化无线网络对高可靠性与实时性的需求,同时通过 实验对不同的时间同步方法与不同的参数选择进行 了性能比较,验证了本文所采用时间同步方法的高 精度以及自适应性. 参 考 文 献 Eli De Pellegrini F,Miorandi D,Vitturi S,et a1.On the use of wireless networks at low level of factory automation systems EJ2.IEEE Trans on IndFstrial Informatics,2006,2(2): 129 43 [2]Lin Junru,Zeng Peng,Yu Haibin.High data rate wireless industial networks test~bed for TDMA MAC development: Design and experimentation EJ2.Science of Computer,201 1, 38(10A):299-304(in Chinese) (林俊如,曾鹏,于海斌.面向高速工业无线网络的TDMA MAC协议设计与实现lJ].计算机科学,2011,38(10A): 299-304) E33 Elson J,Girod L,Estrin D.Fine grained network time synchronizati0n using reference broadcasts[c]//Proe of the 5th Syrup on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New York:ACM,2002:l47~163 [4]Ping 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0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EB/OL].[2012~06 03].http://intel— research.net/Publications/Berke1ey/08l120031327一l37.pdf [5]Maroti M,Kusy B,Simon G.The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0n protocol ̄c3/[Proc of the 2nd Int ACM Conf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 New York: ACM,2004:39-49 E6]Ganeriwal S,Kumar R,Srivastava B.Timing—syne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C]//Proe of the 1 st Int ACM Conf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New York:ACM, 2003.]38一】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