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和意义

来源:六九路网
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

干预效果和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60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随访2 个月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ICC 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延续性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满意度 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血管[1]。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液回流较快,可以迅速稀释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的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2]。但由于PICC 操作具有较强的侵入性,且随着置管时间延长,与之相关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带管出院患者及家属因缺乏专业知识,更容易出现护理不当的问题,因此预防并发症、加强院外维护对PICC 带管出院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对PICC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1月—2022 年2月在重庆市黔江民族医院肿瘤科行PICC 置管术并带管出院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

肿瘤需静脉化疗患者;首次在本院行PICC 置管并带管出院患者;年龄≥ 18 岁,性别不限;患者或家属了解后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沟通者;出院后拒绝随访者。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6岁,平均(60.25±8.37)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7岁,平均(60.19±7.9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建立PICC 置管护理档案,详细记录置管情况。在治疗护理和交接班过程中教会患者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出院前健康宣教重点讲解导管维护相关知识,告知科室的联系方式及定期门诊复查,以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式为主,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关心、鼓励患者,做到人文关怀[4]。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开始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病史采集、培训指导、出院随访。(1)病史采集:全面评估患者PICC 置管情况,并建立护理档案,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和病情资料,同时评估患者是否了解PICC 导管的自我护理知识,登记联系电话并说明随访目的和时间。(2)培训指导: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讲解PICC 导管相关知识,重点讲解PICC 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和自我护理方法,同时耐心倾听和解答患者疑惑,重视其心理状况评估并鼓励其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树立正确的治疗护理理念[5]。(3)出院随访:以微信和电话方式对患者出院后每周1 次导管维护随访,累计追踪2 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导管日常维护情况、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根据实际随访结果给予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指导。电话随访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语速、语调适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谈话中注意判断患者顾虑和心理状态。随访人员要善于控制和引导,适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6]。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5.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则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数 例血 渗导染 感位 移出 脱发生率 管阻塞 对照组 0 32 3 2 2 1 10(33.33) 观察组 0 31 0 1 0 0 2(6.67)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与满意度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情况比较

组例生活质量满意度[(%)] 别 数 (分) 非常满意 意 满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0 3.28 66.25±712 2 16 24(80.00) 观察组 0 380.46±6.17① 20 0 20 30(100.00)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PICC 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在降低药物刺激的同时可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已成为肿瘤患者首选静脉给药方法[7]。但患者在化疗间歇期需将PICC 带管出院,由于置管后患者局部活动受限,加之患者缺乏对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容易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使患者不仅要承担身体上放疗、化疗的痛苦,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带管出院后常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以抑郁、焦虑情绪最为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PICC 留置过程中院外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是保证有效治疗的核心环节[8]。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健康照护模式,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而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多种慢性病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展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在可降低P1CC 置管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其心理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龙国利,刘光维. 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护理研究,2022,36(14):2454-2460.

[2]张涌静,申华平,李玲军. PICC专科护士对癌症患者开展叙事护理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5):9-12.

[3]岑碧芝,陈银崧,吴静文. 全程护理管理在内生场热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海军医学杂志,2022,43(2):212-215.

[4]优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依从性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当代临床医刊,2022,35(2):114-115.

[5]贾赛南.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肺癌患者PICC置管浅行静脉炎中的作用分析[J]. 临床研究,2022,30(4):166-169.

[6]耿亚慧. \"互联网+\"模式在PICC院外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4):2474-2476.

[7]杨敏,李澜,李静,等.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1):163-164,166.

[8]皮凌月. 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白血病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2):2249-2252.

[9]丁佳丽,顾迪,谈丽萍.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51-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