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班主任家访(走访)工作,促进家校联系有效性
————政教主任工作案列 沈周英
背景:
家访(走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了解,仅通过看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是静态的,不存在发展性;只和学生本人进行交流也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多种因素,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情况。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班主任家访(走访)工作起着举重轻重的地位。开展家访(走访)活动,建立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良好联系,摸清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特点,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全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在中国中学托管我校之前,我校对于班主任家访仅仅限于电话、电子邮件,请家长来校等,而班主任走访家庭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托管过程中学校部分年级接受了德育视导检查,通过检查反馈出了问题。家长与班主任之间明显缺少沟通,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没有真正了解,造成有些工作相当被动。鉴于这些原因学校积极落实家访暂行办法等措施,力求把这项工作做好。
实施方法和过程:
首先,政教处针对我校学生家居分散以及班主任队伍中许多对松隐地区不熟悉的特点提出了集中派车前往的想法。其次,为了便于集中前往有序性,政教处又落实班主任把各班学生按十个村进行统计归类,制定了南片四个村(驳岸、前中、后岗、松隐)家访路线图。再次,要求班主任落实好具体名单并提前通知家长。接着,展开班主任例会,对家访
提出了具体要求。1、班主任走访家庭分上学年3次,下学年3次,共6次。每次确保3人,每学年至少18人。2、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必须达到全班学生总数的1/4。3、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4、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5、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6、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7、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及时通报双方各自情况。8、在规定的时间内走访学生家庭是硬性指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9、做好家访记录,填写家访反馈表,并做好访后分析。最后,通过学校多方协调,2015年1月27日下午由副校长陈瑞良老师带队,七位班主任对自己班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走访。
矛盾和问题:
做一件事是简单的,但是把这件事做好却相当不易。视导中暴露的家访不够的问题必须解决。要求班主任加强走访工作,他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为解决困难,落实措施方便班主任后却也没有预想的良好反馈。在集中家访之前,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又进行了一次家访(走访)研讨活动。最后确定1月27日家访(走访)的班主任只有7位。其中有的班主任利用休息时间已经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有的班主任南片几乎没有学生,有的学生家长那天没有空,还有的班主任认为效率不高自己开车。按照事先安排的路线,班主任拿好学生地址,校车准时出发集中家访。校车进入一个村在其中一位学生家附近停。班主任们三三两两出去家访,附近没有学生的班主任只能留在车内等候。由于有老师在等,家访时间只能在半小时之内,感觉意犹未尽。有的家庭父母亲由于在上班,只有跟爷爷奶奶交流一下,感觉效果不佳。乡村道路相当狭窄,没有好的驾驶车技无法开车,驾驶员克
服了种种困难。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距离太远,不能兼顾到所有的班主任。个别班主任半天才家访到一个学生家庭,效率真得很差。
反思和改进措施:
家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紧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班主任应该想尽办法自己解决。在学生居住地分布调查中发现,部分班级学生居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南星村和中心村,班主任步行也能到达,班主任们也没有做到个个家访。班主任工作烦而杂,班主任有责任心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鉴于种种矛盾和问题,本学期学校不再安排校车,班主任自行解决,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机制:每月检查,反馈通报,最后考核结果。相信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把家访(走访)工作做好,家校联系一定能促进学生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